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啄花鳥的結果 展開
  • 舊大陸最小的鳥類
  • 詞語

啄花鳥

舊大陸最小的鳥類

啄花鳥科Dicaeidae有2屬44種。體小,為舊大陸最小的鳥類。喙細尖,先端喙緣有眾多鋸齒;翅、尾均短。兩性多異色,雄羽鮮艷具閃光。常成小群在樹冠間穿飛,捕食昆蟲等,也食花蜜及果實;飛行快捷,鳴聲尖細,常被誤認為大型蜂類。在樹上以植物纖維、花序、蛛絲等編織成袋狀巢,高懸於樹梢。每窩產卵2~5枚。分佈於東洋界及澳洲界。我國產1屬6種。

形態特徵


體型纖小(9厘米)的深色啄花鳥。雄鳥:上體閃輝深綠藍色,下體皮黃,胸具猩紅色的塊斑,一道狹窄的黑色縱紋沿腹部而下。雌鳥:下體赭皮黃色。亞成鳥:似純色啄花鳥的亞成鳥但分佈在較高海拔處。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
啄花鳥
啄花鳥
雀形目(Passeriformes)啄花鳥科(Dicaeidae)47種鳴禽的統稱。舌雙管狀,舌
啄花鳥
啄花鳥
端刷狀,喙緣有纖細的鋸齒。見於南亞、西太平洋島嶼和澳大利亞。在樹木和灌叢中飛來飛去,鳴囀並覓食小型果實。巢呈袋狀,黏結而成,巢口在側面,內有長形通道。有一種朱背啄花鳥(Dicaeum cruentatum)見於印度、中國南部到東印度群島的園林中,長9公分(3.5吋),紅、黑和白色相間。菲律賓的倭啄花鳥(D. pygmeum)僅長約6公分(2.5吋),是最小的鳴禽之一。最大的啄花鳥全長只有約23公分(9吋)。

叫聲


鳴聲為高音的金屬聲啾叫titty-titty-titty;叫聲為清脆的chip。

分佈範圍


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方、東南亞及蘇門答臘。

分佈狀況


常見留鳥於海拔800~2200米的山地森林。指名亞種於中國華中、華南及西藏東南部;亞種formosum於台灣。

習性


似其他啄花鳥,多見光顧於樹頂的Loranthus屬槲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