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背啄花鳥
雀形目啄花鳥科動物
朱背啄花鳥(學名:Dicaeum cruentatum):體重6-8克,體長81-97毫米。是一種小型的黑色及紅色啄花鳥。雄鳥頂冠、背及腰猩紅色,兩翼、頭側及尾黑,兩脅灰,下體余部白色。雌鳥上體橄欖色,腰及尾上覆羽猩紅,尾黑。亞成鳥清灰色,嘴橘黃,腰略沾暗橘黃色。虹膜褐色,嘴黑綠,腳黑綠。
棲息地包括種植園、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旱林和鄉村花園。一般生活於低山高大喬木林間,在開闊的山丘平壩地區的稀疏喬木上亦可見。該物種性活躍,頻頻光顧次生林、林園及人工林中的寄生植物,高可至海拔1000米。分佈於汶萊、寮國、孟加拉國、不丹、中國、越南、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馬來西亞、尼泊爾、新加坡和柬埔寨。
![朱背啄花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e/mdef6c538599c560b57e4ad0f25d68aad.jpg)
朱背啄花鳥
雌鳥額、頭頂、枕、後頸一直到背橄欖綠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硃紅色,尾羽黑褐色,暴露部分具藍色金屬光澤,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棕褐色,眼先,頭側、頸側和胸側淺灰褐色。頦、喉、胸至尾下覆羽皮黃色,兩脅沾灰褐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或鉛褐色,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6-8克,♀6-8克;體長♂81-94毫米,♀81-97毫米;嘴峰♂10.5-11.6毫米,♀9.4-11.5毫米;翅♂45-51毫米,♀44-48毫米;尾♂26-32毫米,♀26-30毫米;跗蹠♂12.3-13.6毫米,♀11.4-14毫米。(註:♂雄性;♀雌性)(華南亞種)
主要棲息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山腳和平原地帶的稀疏喬木上,有時也見於林緣、地邊、果園和村寨附近的小樹林與灌叢中。
朱背啄花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除繁殖期后成家族群外,其他時候很少成群。樹棲性,尤其喜歡在開花的樹上或寄生植物的樹上活動和覓食,在樹冠層上部,有時也到下部,甚至到林下灌木上活動和覓食。叫聲為典型偏高的金屬聲tip…tip…tip;鳴聲為重複尖細的tissit…tissit…聲。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朱背啄花鳥分布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d/m5dddc8a5950709ba5e141f0c5094190c.jpg)
朱背啄花鳥分布圖
繁殖期4-8月。營巢於常綠闊葉林中較為開闊的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有時也在農田地邊和果園中營巢。巢呈橢圓形,主要由木棉花絮、種子毛、植物纖維、棉花、蛛絲等構成,巢口位於巢中部側面,巢多懸掛在樹的細側枝上,而且常常位於細枝末端,距地高1.5-10米。巢外徑8.7厘米×5.5厘米,出入口為5.1厘米×2.8厘米。每窩產卵2-3枚,偶爾也有沒有枚的,卵白色,卵的大小為13.1-15.3毫米×11.1毫米。
朱背啄花鳥(6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朱背啄花鳥亞種 | Dicaeumcruentatumbatuense | Richmond, 1912 |
2 | 朱背啄花鳥指名亞種 | Dicaeumcruentatumcruentatum | Linnaeus, 1758 |
3 | 朱背啄花鳥亞種 | Dicaeumcruentatumniasense | Meyer de Schauensee & Ripley, 1940 |
4 | 朱背啄花鳥亞種 | Dicaeumcruentatumnigrimentum | Salvadori, 1874 |
5 | 朱背啄花鳥亞種 | Dicaeumcruentatumsimalurense | Salomonsen, 1961 |
6 | 朱背啄花鳥亞種 | Dicaeumcruentatumsumatranum | Cabanis, 1877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