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歲月

《崢嶸歲月》(楊有著)文學書籍

《徠崢嶸歲月》是一本由楊有創作的圖書,2015年6月在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簡介


《崢嶸歲月》是山西省朔州市金沙灘農牧場楊有先生,五十多年來用心血記錄的一本真實反映該場發展的文稿集錄。全書分為9輯,共30餘萬字,集中記述了從1960年-2010年,金沙灘農墾人在農場建設、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發展進程。
楊有先生長期從事基層農墾經營管理工作,是山西省農墾經濟研究會理事、同時也是金沙灘農牧場科學發展研究會會長。作為金沙灘農牧場發生巨變的親歷者、建設者,他飽蘸深情,用感想、心得、圖片、總結、詩歌、簡報、廣播通訊、會議發言等形式多樣的手法,生動地還原了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艱難歷程、精彩故事以及成功經驗,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一代農墾人波瀾壯闊、改天換地的歷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新中國農墾事業發展的軌跡以及一代又一代農墾人的歷史責任和精神嚮往。
這本書還收錄了山西省朔州市金沙灘農牧場部分體製革新、經營管理方面的做法,對工農業生產中的經濟核算、經濟分析、經營決策、經濟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從這個層面上講,《崢嶸歲月》不僅僅是記錄金沙灘農牧場一本珍貴的史記,對當下轉型跨越發展中的山西所有農墾企業來說,或多或少都有點“寶劍送壯士”的意味。

作者簡介


楊有,1944年出生,山西省左雲縣人,中共黨員,會計師職稱。山西省農墾經濟研究會理事。1960年7月,投身於山西省朔州市金沙灘農牧場建設,先後從事基建、後勤、財務等工作,在農業分場、果樹分場、場辦煤礦擔任要職,后歷任農場財供科科長、審計科科長、黨委秘書、黨委副書記等職務。2014年因病去世。

基本信息


編著:楊有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丰台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印張:19.5
版次:201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98.00元

作品導讀


目錄
第一輯走在行業發展的最前沿
第二輯盡頭裡的昨天與今天
第三輯歷史巷道里散落的原聲帶
第四輯科技點亮希望的原野
第五輯唱響心頭那一曲曲讚歌
第六輯那些久遠了的治場之道
第七輯認真執行黨的各項政策
第八輯從變革中闊步走向重生
第九輯“我與中國農墾”徵文
不斷奮進的朔州市金沙灘農牧場(文章節選於第一輯)
20世紀60-7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城市中學生響應黨中央“大辦農業”和毛主席“知識青年要到農村去”的號召,滿懷革命豪情,插場晉北雁門關外的朔州市金沙灘農牧場,立業在農村建設,實現為理想而奮鬥的人生征程。
金沙灘是晉北雁門關外有名的風沙地帶,“一年四季風,從春刮到冬,春種一頃地,十畝有收成”。1960-1962年三年間,農場糧食產量平均畝產只有9.2斤。這樣的產量還談什麼為國家做貢獻。因此,在1962年召開的山西農墾工作會議上,有關領導提出要停辦包括金沙灘在內的雁門關外的五個農場。
參加會議的場長喬梓立下軍令狀“再干一年,如一年還沒有起色,我自動辭職,再關閉農場”。省長和廳長頷首批准了他的請戰書。
1963年2月20日,晉北雁門關外還是滴水成冰時節,農墾人破土動工進行人工打井。用了25天時間打成了第一眼大口涵井,緊接著第二眼,第三眼。有了水井,農場的種植業結構開始調整,在過去只能種植低產作物糜稗的土地上種植高產作物玉米,穀子等,吸引了當地一批又一批的社隊幹部觀看荒灘上長出來的好莊稼。山西省農牧廳康丕烈廳長帶領國營農場場長,劉開基省長帶領農、林、水、科研院校及各地市領導,華北局李雪峰書記帶領華北各省領導來金沙灘視察工作,召開農田基本建設會議。
農墾人在黃土高原上開採地下水,為農業水利化開了先河,使糧食產量幾十倍地增長。農業獲得大豐收,全場職工夜以繼日地搞秋收,農場書記,場長,機關幹部白天秋收,晚上辦公,硬是讓這片不毛之地變成了米糧川。
70年代初,經“科學實驗田”試驗,證實荒灘上栽種蘋果樹也有希望,農場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前進”,北移蘋果樹五百里,在晉北建立起千畝蘋果園,改變了雁門關外無大面積蘋果樹栽培的歷史,給荒灘披上了錦繡。
當時,國家向工業化邁進,政策向工業方向傾斜,依靠農業的積累發展工業,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因使用化肥等生產資料價高,處於虧損局面。
窮則思變,農場各級領導,堅定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大搞腐植酸肥料、腐植酸鈉生產,迎來了山西省腐植酸鈉現場會,農墾人以新的科研、生產成果帶動著農業生產向前發展。在山西省會議精神的鼓舞下,全場在增產增收、開源節流、扭轉虧損上花大氣力、下苦功夫、各項工作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78年摘掉了虧損帽子,實現利潤1.6萬元。
8徠0年代后,農墾人咬緊牙關,歷經五年,三移井口,衝破不懂安全,不懂技術的重重困難,辦起了紅旗煤礦。吹響了農場向工業進軍的號角。農墾人越干越硬,越戰越強,在1983年,使煤礦生產達到設計能力,實現利稅55萬元,1984年8月,農墾部在金沙灘召開了全國六省市農墾煤炭科技現場會議。
煤礦的建成,使農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全場生產能力提高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增強了,發展後勁更足了,對國家貢獻更大了。1989年,再發揮人才、區位優勢,煤炭工業生產得到大發展,原煤產量達到31.4萬噸,收入641.7萬元,上繳國家稅金43.3萬元。這個晉北聞名的千畝果園農場,又一舉變成百萬元以上的贏利企業。被列為雁北地區十面紅旗之一,紅旗煤礦成為農業部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大潮把農場推到了風口浪尖,受國外進口原煤的衝擊,國內原煤價格急劇下滑。農場骨幹企業--煤礦收不敷出,企業再次經受了考驗。農墾人審時度勢,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土地,科技,產業,組織等優勢,背水一戰調結構,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大災之年,家庭農場純收入有增無減,企業生產,生活正常,職工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解決圓滿。
農場領導借勢而動,及時把職工生產熱情引向發展高標準的產業基地建設,全場有勞動能力的居民全上陣,義務修路,築渠道,平田整地。農墾人的開拓精神受到市政府的肯定,農場被列為市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基地內建立了優質農產品示範園區,優質葡萄示範園區和特色養殖區域。

出版社介紹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髮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思賢文學》雜誌社、《作家村》雜誌社、《藝術蟲》雜誌社、《藝術+》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本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授權設置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