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場鎮的結果 展開

大場鎮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轄鎮

大場鎮(DachangTown),位於青島市黃島區中心城區西南42公里,有87個行政村,5.4萬人,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2.4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4萬人。青島市海水生態工程化養殖基地被青島市農委評為青島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列為青島市重點開發的十大農業園區之一。

境內有大場烽墩、陶行知紀念館、寶華寺、龍麟塔禪院等古建築歷史遺址。

歷史沿革


1956年藏馬縣併入膠南縣屬海青區、吉利區,1958年改大場鄉、大庄鄉,后兩鄉合併建大場公社
1976年析置塔山公社。
1984年改大場鎮、塔山鄉。
1997年,大場鎮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大場、勝水西北、勝水河西、勝水河東、勝水東北、丁家柳溝、宋家柳溝、東王家柳溝、尹家柳溝、西王家柳溝、劉家疃、正南嶺、西南嶺、鳳凰庄、蘇家莊子、吉湄村、雹泉廟、西老窩、前老窩、后老窩、周家村、東丁家莊、韓家窪、坊上、鳳墩、后河岔、前河岔、馮家坊、陳家屯、大石河口、前園村、南辛庄、小樓子、大樓子、青竹園、灣東、陳家小庄、李家小庄、河崖、殷家莊、大營、魏家灣、干河子、卜家莊、郝疃、鄧家灘、營南頭、曾家村、馬家灘、董家村、高家村、西丁家莊、小營53個行政村;塔山鄉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立新、金頭嶺、小辛庄、吉利河、前進、新官莊、新大庄、柳行大庄、劉家大庄、西寺、北寺、南寺、東寺、駝溝、淘金河、幸福村、塔山店子、王莊、保子埠、王家屯、張家大庄、丁家大庄、魏家大庄、紅旗嶺、黃古漷嶺、前官莊、后官莊、蔡家村、馬戈庄、井戈庄、肖家窪一村、肖家窪二村、肖家窪三村、肖家窪四村34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塔山鄉,併入大場鎮。

地理環境


大場鎮地處黃海之濱,地勢平坦,年平均氣溫在12℃,縱貫全鎮的白馬河和吉利河均是黃島區十大河流之一,年徑流量分別為730萬立方米、870萬立方米,水量充沛,水質好,無污染。全鎮還有中小型水庫4座,總蓄水量358.3萬立方米,水資源充沛。大場鎮把河道整治作為創建優美小城鎮的重要內容,努力打造水鄉綠城。先後投入900多萬元,對河道進行了綜合整治,在吉利河、白馬河兩條大河之間規劃了佔地1000畝的森林公園,河道景觀明顯改善,由過去的季節性河流,變成了四季細水常流、岸邊綠草常青、景色迷人的觀光河。
大場鎮地處黃島區的平原地帶,這裡土地肥沃,土質沒有污染,成為膠南市重要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和糧食基地,素有“膠南菜籃子、糧倉”的美稱。全鎮蔬菜面積達4萬畝,其中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被認定為無公害蔬菜基地。青島市3萬畝無公害高產優質高效糧食示範區,就坐落在大場鎮。示範區內實施了溝渠路配套工程、防護林網建設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田成方,樹成行,渠相聯,路相通”的標準。這裡還有膠南市最大的桑蠶基地,桑園面積達到了1萬畝,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大場鎮根據地勢優勢,大面積種植綠茶,形成的2500多畝茶園,在這裡生長的嶺南春茶榮獲省優產品稱號,成為暢銷全國各地的搶手貨和撒向國外的綠色名片。

經濟


十三五”以來,大場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央、省、市、區各項工作部署,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工貿小鎮,多彩大場”發展定位,編製“一核兩區多組團”發展規劃,全鎮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五年來,鎮財政收入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0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億元,工業產值3.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9.5%、25.7%。內資到位2.2億元,外資到賬500萬美元,全面完成年度目標;簽約重點稅源項目12個,實現稅收508萬元。
兩河匯秀
大場鎮以鎮駐地為載體,縱深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累計投資2.8億元實施了35個項目,亮化、美化、硬化、綠化持續提升,水、電、路、橋等基礎配套逐步完善,“六橫六縱”路網框架基本成型,吉利河、豐產河水系景觀靚麗多彩,鳳凰廣場、鳳凰灣濕地公園、便民“梧桐廣場”成為大場新名片,城鎮承載力和吸引力極大提高。
兩區帶動
以S312省道為界,以南規劃建設現代商貿區,以北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區。現代商貿提檔升級。吉利商貿城、鈺榮商貿樓、宏社商業綜合體、鄉村院線等商貿實體相繼建成,優學電子商務線上銷售額進入淘寶文教類全國前20名。2019年全鎮新增限上批發業、零售業2家,限上批發業實現營收4250萬元,同比增長55%。動能轉換落實有力。建成千畝工業園,以此為基礎,升級打造3000畝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構建智能製造、食品加工、電商物流三大產業集群,威爾馳液壓科技、馳銳特動力科技等10餘家企業投產見效,中糧山萃樹果深加工、佳一生物科技、貝爾曼寵物食品3個億元以上在建項目高效推進。紮實推動傳統企業科技創新,青橡橡膠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綠之舟花園用品製造獲得80項國內外專利,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組團發展
初步形成“南有草莓西紅柿、北有藍莓食用菌、東有茶葉蘿蔔、西有花生甘薯、中有綠色蔬菜”組團式發展格局,用全區1/10的耕地生產出1/4的蔬菜。成功創建2個省級、4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劉家疃藍莓、南辛庄草莓等一批特色村莊品牌培育壯大,南辛庄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鳳凰庄獲評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元匯澤開心農場、恆慷生態茶園、供銷集團大場農業產業園、創惠富民葡萄種植基地等30餘個特色園區建成投產,9個省市貧困薄弱村實現脫貧,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增長。規劃建設12000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農業“新六產”發展步伐,盛客隆蔬菜基地被指定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蔬菜供應基地、2019年海軍節農產品專供基地,錦潤生態園成功承辦中國好釣手CBF總決賽,鄉村振興有力有效。

人口民族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4502
17444
17058
家庭戶戶數10808
家庭戶總人口(總)33254
家庭戶男16711
家庭戶女16543
0-14歲(總)6561
0-14歲男3491
0-14歲女3070
15-64歲(總)24064
15-64歲男12155
15-64歲女11909
65歲及以上(總)3877
65歲及以上男1798
65歲及以上女207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2718

交通


大場鎮交通便利,東距青島港、西距日照港均在“一小時經濟圈”內,距青島國際機場80分鐘,“同三”高速公路、204國道、334省道和黃大路縱橫貫穿全鎮,“同三”高速公路在鎮駐地以南3公里處設有二級出口一個,駐地以東10公里處設有三級出口一個,規劃中的黃石鐵路穿越該鎮。

社會


社會保障

大場鎮白馬河
大場鎮白馬河
大場鎮在城鎮建設中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地的投入,先後投資上千萬元,對城鎮進行大規模改造,建成了行政、教育、工業中心,完成了行政中心辦公樓的建設和搬遷,在膠南西部又崛起一座功能完善、建設品位較高、管理規範的現代城鎮。在城鎮管理上,形成了城管大隊、市管、工商、派出所四位一體的城管力量,對鎮貌進行了綜合整治,城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展現了“人在綠中走,車在樹下行,樓房花叢卧,鬧市園林中”城鎮新氣象。城鎮建設拉動了經濟的發展。2005年,膠南大場鎮完成全鎮財政收入完成1645.12萬元,增長25.9%,農民人均純收入5407元,增長15%。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駝溝村
駝溝村
駝溝村位於大場鎮駐地東北12公里處。據傳,元末,郭姓從江蘇海州遷此,因村東有一溝,北丘陵,南山嶺,狀如伏卧的駱駝,故名駝溝。該村曾發現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一處,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前至1978年改革開放前,全村經濟主要僅靠農業收入,群眾生活困難,改革開放后,隨著第二、三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村民的種植、養殖積極性及高,養殖業和勞動力輸出成為駝溝村的主導產業。近年來,該村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了種桑養蠶業,各村規模已達到55畝,畝平均年收入2000多元,僅此一項,每年收入十幾萬元。2004年春,2004年,該村實現人均收入4850元。村民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全村95%的農戶安裝了電話,彩電已普及,家家通有線,戶均二部手機,每三人一輛摩托車,村村通油路已經鋪設完成。
大場鎮
大場鎮
東丁村位於黃島區大場鎮鎮政府西南400米。大場村東南0.9公里處,地處平原。《徐氏支譜》記載,明中期徐泰後人,由今大場遷此立村,因該村位於大場東南方,按天干五行方位配合,甲乙為東方,丙丁為南方,故取名丁甲庄,后演變為丁家莊,1962年將海青公社丁家莊划入大場公社,為避免重名,以本村在東改名東丁家莊。東邊與鳳墩村相鄰,一河之隔,南靠鎮環路,北靠省公路,村西頭是鎮環路,是未來城鎮發展的重要基地。經濟發展第一產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工地面積的複種指數提高,效益在不斷增長。2005年農業收入92萬。牧業收入67萬元。近年來,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擴大。第一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第三產業,村民為了取得更高的經濟收入,將多餘的勞動力轉移,以農工相結合的方式從事第三產業,2005年的第三產業收入44萬元。近年來考取的大學生逐年增多,研究生畢業的有2名,博士畢業生1名。人民生活由過去的人均幾百元,提高到2005年人均5436元。全村90%農戶安裝上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基本上家家有摩托車、機動車。村莊建設,80年代初期村民住房以土坯房為主,進入9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50%的戶翻蓋了磚房,群眾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小康。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大場鎮被山東省文明辦授予“山東省文明鎮”稱號;
2020年10月,大場鎮被青島市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全市脫貧攻堅和扶貧協作先進集體”稱號;
2021年1月28日,入選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公示的“攻堅克難獎”先進集體擬表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