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飛泉寺的結果 展開
- 陝西省白水縣飛泉寺
- 南漈寺
- 四川七洞溝古寺
-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古河鎮飛泉寺
飛泉寺
陝西省白水縣飛泉寺
飛泉寺坐落於陝西白水縣城東北26公里的雷牙鎮南紀庄(原名腰家河),始建於明朝,寺廟依山勢構築。寺內原有觀音像一尊,俗稱“觀音寺”。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僧人寂瑞擴修。寺前石磴為階。下有石砌小池,引水注流。其左,飛瀑數道,高掛山腰,灑之林木,四時若霜。乾隆年間知縣梁善長命之曰飛泉,寺亦改名飛泉寺。泉水清澈甘甜,煮茗清香可口,明清詩人多有吟詠。清知縣鄧珏在《南紀庄飛泉》中有句:“卻喜在山清若此,暗流地穴絕渣滓,呼僧汲水煮山茶,其味甘勝城北水”。乾隆年間,志載崖石已崩塌,泉飛受遇而流勢減弱,無瀑布狀。但群峰環抱,洛川晴光,飛泉爽朗,亦堪為風景優美之所在,《中華旅遊大辭典》、《辭海》中均有記載,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金德旺和他的兒女們》即取景於此。
飛泉寺[陝西省白水縣飛泉寺]
該寺創建於明朝,具體年代不詳,寺內原供有觀音塑像,時稱觀音寺。清乾隆十八年白水縣令梁善長觀其寺旁山崖有十數股山泉飛流而下,灑之山腳林木,四時若雪,更名為“飛泉寺”。並囑寺內僧人寂瑞主持維修。於乾隆十八年七月初七開始動工,營建觀音新像,維修寺廟僧房等,於乾隆十九年三月初六落成。從而使該寺成為墨人雅士達官貴人遊覽佳地。
白水縣飛泉寺,隱身於洛河大峽谷白水雷牙段右岸的南紀庄村北,它始建於明代,寺內原有觀音塑像一尊,俗稱觀音寺,當地人也叫娘娘廟。寺院依山勢構築,坐落在一個面向東南,下臨洛河的山坳內。它三面懸崖高聳,四周林木蔥蘢,其勢內敞外斂,站在遠處望而不見,來到跟前景色儼然,實在是隱居修行的安靜之地。清朝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由僧人寂潤和尚擴修,下為窯洞,上為瓦房,殿宇數層,鱗次櫛比。
飛泉寺北倚山勢,懸崖岑岑;寺左東山數道瀑布,懸掛于山崖,噴灑於林木,水汽蒸騰,四季不竭。乾隆時,知縣梁善長將其命名為“飛泉”,寺名也隨之改為“飛泉寺”。據縣誌記載,乾隆年間山崖崩毀,泉水受阻而流勢減弱,出水口降至石崖下山腰,失去了瀑布高懸的氣勢。儘管飛泉不再,但置身於此,群山環抱,洛水晴川,也堪稱風景優雅,不失為休閑消暑、寄情山水之境地。
從洛河川望去,飛泉寺東面的山峰呈現為一主兩側,恰似展翅欲飛的雄雞,所以當地人傳說:山上原有一隻神雞,每天清晨準時報曉,周圍的雄雞也隨之鳴叫,喚醒睡夢中的百姓早早下地幹活。後來,一位雲遊到此的喇嘛將這隻神雞盜走,因而再也聽不到神雞報曉的聲音了,只留下這座酷似雄雞的石山化身。
如今,雖然廟宇已毀,但山門和數孔窯洞仍在;雖然飛瀑不再高懸,但一股清泉依然從山腰飄然而下;雖然沒有了當年佛事的盛況,但在當地民間,每年農曆3月11日都要舉辦廟會。屆時,陸陸續續的香客與遊客們懷著虔誠、懷著憑弔的心情來到這裡,他們點一柱香火,許一個心愿——要麼求娘娘送子,要麼祈求平安吉祥。
寺前南紀庄村,依山建宅,溪水臨門,一股自山上流下的泉水從家家門前潺潺流過,村莊自然古樸,四周風景宜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不起眼的深溝小村中,竟然有一處“豪宅”,人稱王家大院“三多居”,其精緻氣派的磚牆、磚雕,依舊傲然屹立,雖然不及晉商大院,但也顯示著當年的榮華和尊貴。據其後代講,他們的先輩是經商出身,后被他人因謀財而害命,家道由此衰落。
南徠紀庄村與飛泉寺共享一山,融為一體。村中有山、有樹、有河、有溪,有“水過涼亭”的優雅;村南有春秋戰國時秦國關塞遺址,村北有白水八景之石鑼石鼓,東有隔河相望的樊噲山與樊噲墓;這裡具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西影廠電視劇《全德旺和他的兒女們》即取景於此,只是把村名改成了“苦泉村”。
清代知縣梁善長在《游飛泉寺二首》中寫到:“登臨資曠渺,棲息尚清幽。到此閑情少,方知塵事稠。”
清代另一位知縣鄧珏的《南紀庄飛泉寺看泉》寫到:“偶聞此寺有飛泉,攜杖快登直到巔。尋著山中泉出處,細流石徑僅涓涓……呼僧汲取煮山茶,其味甘勝城北水。”
臨川吳子龍《游飛泉寺》曰:“出郭迎東旭,遠山浮曙煙。馬行三十里,猶在深溝邊。郁蔥見岩樹,下蔭南莊田。取道越溪澗,有寺山之巔……入座清風生,徘徊木犀軒。山僧進碗茗,香味如芳荃……寺成賜新額,寄意在飛泉。我為僧提筆,時維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