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煉成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何煉成,男,1928年生,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起享受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

人物生平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47年—1951年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系學士

工作經歷

何煉成照片
何煉成照片
195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經濟系,畢業后統一分配到西北大學任教至今。
1953年8月入中央高級黨校經濟學班深造兩年半。
結業之後回西北大學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經濟學院院長兼博士生導師。

社會活動


擔任中華西方經濟學研究會發展經濟學分會名譽會長、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名譽主席等社會職務,兼任日本同志社大學、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德國吉森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20多所國內外大學的兼職教授,中國經濟規律系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經濟中心副主任、省社聯副主席、省政協委員、省文史館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近20年來,他先後出版專著10部,主編書35本,發表論文400多篇。在生產勞動理論、勞動價值論、社會主義所有制論、價值學說史、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受到全國經濟學界的重視,被稱為“西部學派”的代表。他的基本學術觀點,被收集在《何煉成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2年出版)、《何煉成文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兩書中。
1956年起開始致力於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撰寫的《試論孫中山的社會經濟思想》一文在1957年《西北大學學報》第2期上發表,產生了較大影響。
1963年連續撰寫了《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再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勞動》《也談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三篇論文,從理論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劃分的新觀點:知識分子也創造價值,應劃歸到生產勞動者的範疇。
1987年10月召開的全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了“三、四、三”模式,他形象地稱之為“飛機模式”,即30%為全民所有制,是導航的機頭;40%為集體所有制,是機身;30%為個體或私營經濟,是機翼。他認為,所有制結構達到這樣的程度,整個經濟就可以騰飛。雖然他的這個觀點在當時遭到不少與會人員的指責,但10多年來中國所有制變化和發展趨勢已經證明了他的觀點的超前性和預見性。
1997年出版了50餘萬字的著作《歷史與希望一一西部經濟開發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他還系統總結了自己多年來對西部經濟發展的研究成果,向國務院和陝西省人民政府提出了8條建議,均被採納。

教學成就

先後講授過7門課程,受業學生逾萬人,尤其是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基礎紮實、勇於創新的傑出中青年經濟學家。如北京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英國社科界最高獎學金獲得者、諾貝爾獎得主莫里斯的學術傳人張維迎,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所長、經濟學家魏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劉世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鄒東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黨組成員、副理事長,中紀委委員王忠民,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祝作利,陝西省金融辦副主任李忠民,均出自他的門下。正因為這麼多經濟學家出自西北大學,所以有人把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譽為“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把他譽為“經濟學界的西北王”。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獲獎作品
2007年武漢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1998年西北大學“師德標兵”
1998年一代師表
1987年省勞動模範
1987年優秀教師
1960年全國勞模
陝西省社科優秀論著一等獎
首屆"孫冶方經濟學獎"《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具體含義》
中國圖書獎
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
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陝西省社科優秀成果獎
陝西省教委教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