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佑寺

乾隆十六年建於重慶的廟宇

永佑寺位於承德山莊內九處寺廟之中,是規模最大的一處,建於乾隆十六年(1715年),“永佑”取其永遠保佑安寧的意思。寺院位於萬樹園東側,座北朝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山門、牌坊、天王殿、正殿、後殿、舍利塔及御容樓等建築。永佑寺已經在百年的的戰亂動蕩中被毀,僅剩下舍利塔和四通石碑。

地方簡介


簡介
永佑寺舍利塔
永佑寺舍利塔
永佑寺位於避暑山莊的西北角,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永佑”取其永遠保佑安寧的意思。,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山門、牌坊、天王殿、正殿、後殿、舍利塔及御容樓等建築。舍利塔又稱六和塔,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東北側,座北朝南。永佑寺已經在百年的的戰亂動蕩中被毀,僅剩下舍利塔和四通石碑。山門和圍牆是上世紀90年代重建的,可以看見的寺中殿宇只剩下空曠的台基可以想象當年的氣派。永佑寺是當時山莊內九處寺廟之中規模最大的一處。
歷史記載
永佑寺
永佑寺
永佑寺建於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伽藍七堂式的建築格式。整組建築樣式規整,坐北朝南。據載,門殿前有牌坊三座,成品字型,自東向西題額分別是:法瞻龍象,錫振雷音;仁壽世界,慈悲法門;優曇耀彩,檐葡飛香。門殿以北,前殿、寶輪殿、後殿、舍利塔、御容樓,沿中軸線漸次排列。寶輪殿東西配殿分別為“妙覺”、“慧照”,後殿的東西配殿為“普慧”、“廣仁”。寺廟的西北處的御容樓,裡邊供奉著乾隆皇帝之前的順治康熙、雍正畫像。寺中還供有乾隆皇帝的四座御碑。從碑文中得知,建這座寺院的目的在於,使祖上的恩德與教誨永遠保佑大清安定,因此取名永佑寺。永佑寺雖為佛寺,從本質上講卻是乾隆皇帝“法祖”的“道場”。乾隆每次來山莊避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永佑寺瞻禮皇祖神御,施宗廟之禮。
寺內遺跡
永佑寺
永佑寺
現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無存。四座碑文分別是:《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記避暑山莊後序》、《避暑山莊百韻詩序》。
舍利塔身高21丈6寸,約67米,九層八面,整座塔由塔基,副階,塔身,寶頂組成,塔身用北京運來的方磚並用鐵料加固,磨磚對縫,採用古建收分法,層層遞進內收,砌成九層磚體塔身。每層塔身又辟有磚砌塔基券門,便於通風采光。八面須彌座塔基用條石砌就,每面都有極其清美的浮雕佛像。塔基之上四周設白色漢白玉欄桿,設廊柱24根。底層南北各開石拱券門,南門可登臨位於二層平座,平座周邊為漢白玉欄桿。北門可沿疊磴懸折的木梯登塔頂,不過現在因為文物保護不開放登塔,遊人最多到達二層平座。九層分別題有匾額:妙蓮涌座(塔廓)。一層以上依次是:初禪精進、二諦起宗、三乘臻上、四花寶積、五智會英、六通普覺、七果圓成、八部護持、九天香界。塔身內部八面牆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畫。各層檐斗歌功頌德、梁枋皆為琉璃造。寶頂基重千餘斤的鎏金塔剎,金碧輝煌,造型與塔身渾然天成,和諧秀美。九層磚塔的腰檐是黃綠兩種色彩的琉璃瓦砌就,色彩鮮亮明快,與磚砌不施彩繪的塔身搭配,自然中透出的古樸與山莊的所有建築渾然一體,有那麼一股令人用言語形容不出的大氣。此塔突破了萬樹園的橫野平空,是避暑山莊勝景之一。乾隆駐山莊,有時清晨登塔禮佛,祈求長壽。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太后鈕祜祿氏年壽八旬,仍到此登塔乞福求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