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鎮

甘肅山丹縣轄鎮

山丹縣清泉鎮地處山丹縣城郊,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貫穿全境,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礦產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二、三產業發達。全鎮探明的礦產達十多種,現已開發的有煤、大理石、石灰石、水泥石、硅石粘土等,境內有大佛寺、明長城。清泉鎮轄20個行政村,58760人,面積102.58平方公里,耕地71915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4550元。

清泉鎮,隸屬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地處山丹縣北部,南靠位奇鎮,西鄰東樂鄉,東北與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毗鄰。轄區面積673.0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清泉鎮常住人口為110841人。

20世紀初,為草湖區,后改為一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撤區設鄉,分為富源鄉、龍峰鎮。1999年,撤鄉建清泉鎮。2005年3月,紅寺湖鄉、城關鎮併入清泉鎮。截至2019年10月,清泉鎮轄15個行政村、6個社區,鎮人民政府駐西街村。

2018年,清泉鎮有工業企業19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1個。

歷史沿革


20世紀初,為草湖區,后改為一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撤區設鄉,分為富源鄉、龍峰鎮。
1949年,改為龍山區,下設7鄉,23行政村。
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同年,改為城北公社。
1965年,城北、西湖2公社合併成立清泉公社。
1983年,清泉公社改鄉。
1999年,撤鄉建清泉鎮。
2005年3月,紅寺湖鄉、城關鎮併入清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清泉鎮景點
清泉鎮景點
清泉鎮地處山丹縣北部,南靠位奇鎮,西鄰東樂鄉,東北與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毗鄰。轄區面積673.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清泉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分為平原和丘陵。

氣候

清泉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日照長,太陽輻射強,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少而集中,蒸發量大,濕度小,全年無霜期短。多年平均氣溫5.6℃,1月平均氣溫–11.4℃;7月平均氣溫20.3℃。無霜期年平均142天,生長期年平均124天。年平均降水量177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硅石、白雲石、滑石、石熒砂、瑪瑙高嶺土等。其中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硅石已形成開採規模,以建築建材為主的鄉鎮企業達到280戶。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清泉鎮轄北街、文化街、長城、縣府街、南街、前窯6個居民委員會,西街、北灘、東街、南關、南湖、南灣、雙橋、清泉、祁店、拾號、北灣、鄭庄、郇庄、城北、紅寺湖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清泉鎮轄15個行政村、6個社區,鎮人民政府駐西街村。
北街社區長城社區縣府街社區文化街社區南街居社區前窯社區北灘村
東街村西街村南關村南湖村南灣村雙橋村清泉村
祁店村拾號村北灣村鄭庄村郇庄村城北村紅寺湖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清泉鎮轄區總人口6.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萬人,城鎮化率44.4%。總人口中,男性32641人,佔51.8%;女性30516人,佔48.2%;14歲以下9198人,佔14.6%;15~64歲50972人,佔80.8%;65歲以上2987人,佔4.6%。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長率7.1‰。
2018年,清泉鎮戶籍人口64221人。
2021年7月5日,山丹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清泉鎮常住人口為11084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清泉鎮財政總收入375萬元,比上年增長7.5%。人均財政收入122元,比上年增長4.3%。

農業

2011年,清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2644萬元,比上年增長7.3%,農民人均純收入6775元。
2011年,清泉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糧食產量15785噸,人均250千克,其中小麥8422.3噸,玉米493.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葵花、藥材、蔬菜,啤酒大麥種植面積18050畝,產量5365.5噸;藥材種植面積1289畝,產量433.6噸;蔬菜種植面積1430畝,產量2945噸。畜牧業以飼養羊、生豬、牛、家禽為主,羊飼養量15.6萬隻,年末存欄10.1萬隻;生豬飼養量9700頭,年末存欄2400頭;牛飼養量1400頭,年末存欄1000頭;家禽年飼養量15.3萬羽;畜牧業總產值265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
農業以井灌為主,80%的農田配套了U型渠和低壓暗管,現有拾號沙產業示範區、西街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區2個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園區,高標準日光溫室500座,溫室蔬菜已形成規模,制種田面積5000000畝;以羊為主的畜禽育肥運銷業發展迅速,年育肥販運萬隻以上肉羊的大戶2戶,千隻以上的1000戶。現有機井146眼,日光溫室965座。土地總面積102.58萬畝,其中荒漠、半荒漠草場47萬畝,村莊、道路、水渠、林地12.82萬畝,耕地面積35915畝,人均1.3畝,主要種植小麥、大麥、玉米、洋芋、胡麻、蔬菜等作物。

工業

2011年,清泉鎮鄉鎮企業310戶,職工63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
2018年,清泉鎮有工業企業19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個。

商業

2011年,清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500萬元,比上年增長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0.2%
2018年,清泉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1個。

金融

2011年末,清泉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9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各項貸款餘額3.7億元,比上年增長61.4%。

文化


歷史古迹

境內有保存完整的漢明長城遺址,亞洲最大的室內泥胎坐佛。

交通


2011年,清泉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客運總量274萬人次,貨運總量407萬噸。

社會


文體事業

1968年,清泉鎮建成清泉鄉廣播電視站。
1994年,清泉鎮改為有線電視台。
2011年末,清泉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1個;公共圖書室12個,藏書2.7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40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體育場地11處。7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有線電視用戶7500戶,入戶率9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清泉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230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4所,在校學生775人,專任教師1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清泉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48萬元,比上年增長14.8%。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8%,比上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清泉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門診(所)33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及個體診所32個;病床169張,固定資產總值26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5人,其中執業醫師36人,執業助理醫師47人,註冊護士5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萬人次,住院手術11台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清泉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19戶,人數6008人,支出1572.4萬元,比上年增長14.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6戶,人數2470人,支出213.4萬元,比上年增長6.1%;農村五保供養118人,支出24.5萬元,比上年增長35.2%;醫療救助71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5人次,共支出175.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1名,撫恤事業費支出47.3萬元,比上年增長36.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清泉鎮有郵政網點7個,業務收入107萬元。電信企業4家,電信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戶8036戶,比上年增加146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95.7%,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8017戶,比上年增加83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99.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784戶,比上年增加263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74萬元。

養老保險

2012年7月山丹縣被列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試點縣以來,全縣立足實際,積極貫徹落實這項惠民工程,切實做到了領導重視到位,宣傳發動到位,政策落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部門協調到位。
為把這項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山丹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明確了機構設置、人員、經費來源、場所和設施配備標準,保證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建立健全了“周通報、月推進、季考核、年獎懲”的從嚴考核工作機制,促進工作落實。為方便廣大參保群眾,縣人社局社保中心經辦人員採取縣鄉集中辦、村組社區靈活辦、田間地頭隨時辦的便民利民舉措,上門登記、採集信息,開展零距離服務,並在全區推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金髮放“村村通”便民工程,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領到養老金,提高了群眾參保的積極性。
據悉,截至目前,全縣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103200人,參保率95%,為16100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支付養老金168.4萬元,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

獲得榮譽


連續四屆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稱號,先後被省、地樹立為"全省先進鄉鎮黨委"、"全省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全省民政工作全優鄉"、"文明鄉"、"小康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衛生之鄉"、"體育之鄉"、"科技工作先進鄉"、"雙擁模範鄉"、"教育工作先進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財政稅收十強鄉"、"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十強鄉"、"發展非公制經濟先進鄉"等稱號。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市農村鄉鎮排名第一,在全省農村鄉鎮中排名第二十五位。鎮黨委被市委表彰為全區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支持抽調機關幹部下基層幫助工作先進鄉鎮黨委;被省委表彰為全省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被全國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聯繫會議領導小組、中共中央組織部表彰為全國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