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博物館
1990年在浙江成立的博物館
越劇博物館,位於嵊州城關鹿胎山下,建築面積2253多平方米,為全國首家專業戲劇博物館,在中央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廳和文物局、嵊州市人民政府等上級部門的關懷重視下,於1990年10月18日竣工開放。

越劇博物館

嵊州越劇博物館
第一展廳。這一展廳為越劇起源時期,分為落地唱書、歌班和紹興文戲男班三個階段。“落地唱書”是19世紀中葉師縣民間的一種曲藝形式的說唱,常在勞動或休息時在田間地頭說唱,後來發展到沿門說唱。20世紀初,落地唱書變為唱走台書。1906年開始搭台演出,簡稱“小歌班”又稱“的篤班”。這一年的三月初三被定為越劇的誕生日。 1922年,小歌班進上海“大世界”演出,上海《申報》廣告用了“紹興文戲”的名稱,故而越劇又稱“紹興文戲”,因當時全是男演員,故又稱“紹興文戲男班”。這裡展出了越劇起源時期“戲子”用過的道具和化妝用品,代替胭脂的是普通大紅紙,代替眉筆的是煤油燈芯上的煤渣,演出舞台是底下覆二口稻桶,上面橫幾根木杠,再鋪上幾塊門板而形成“小草台”。這裡還展出了觸目驚心 的《關書》,上面寫著:“三年學徒,一年幫師,違反班規,打殺勿論,生老病死,聽天由命。”《關書》血淋淋地揭示了舊社會“戲子”學戲的艱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戲子”的悲慘命運。

越劇博物館

外觀
第三展廳與展廊。這裡展示解放后,越劇鼎盛時期的情況。一進展廳,當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接見越劇演員的照片,展現在醒目的地方。從這裡我們了解到,在黨中央的關懷下,越劇藝術迅速繁榮,在劇 目創作、表演藝術、音樂唱腔、人材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越劇也逐步形成了細膩真切、秀麗文雅、優美抒情、清越柔和的藝術風格,使越劇從嵊州走向上海、走向全國,成為我國繼京劇之後的第二大劇種。

參觀

越劇名人圖片
博物館將繼續徵集越劇史料與實物,以期不斷完善、提高,並適時舉辦越劇藝術研討活動,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努力為振興和發展越劇事業和四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從籌建到竣工開放后,負責人有丁一、應海民、錢永林。1994年1月正式任命高月英為副館長。
截至2019年,博物館藏品數量29384件(套),珍貴文物15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