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是由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出品的伊法合拍愛情電影,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海珊·萊扎伊、塔赫莉·拉德尼婭、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茲等主演,於1994年12月2日在西班牙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大字不識的窮小子如何堅持不懈的追求心儀姑娘的故事。

劇情簡介


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
地震后,一個電影攝製組來到某個村莊拍一部叫《生命在繼續》的影片
,導演(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茲飾)親自在當地挑選主要演員,選上了一個正在念書的姑娘塔赫莉(塔赫莉·拉德尼婭飾)和年輕的磚瓦匠海珊(海珊·萊扎伊飾),劇中他們飾演一對夫妻。很巧的是,他們倆早已認識,小夥子向姑娘求婚,但因為目不識丁且沒有房子慘遭姑娘祖母的拒絕。在拍片的間隙,海珊對姑娘照顧有佳,不斷用言行證明自己是個可以依靠的人。他懇請姑娘擺脫祖母的陳腐觀點,答應嫁給他,可對方只是埋頭讀書,一言不發,連頭也不點一下。
影片拍完了,眼看最後的機會也將溜走,海珊追隨塔赫莉走在她回家的路上,反駁著她可能提出拒絕下嫁的理由。他們穿過了橄欖樹林,爬上了山坡,小夥子不停說著,姑娘仍始終沉默。這時,攝影機不再跟隨他們的腳步,停在了一個高點上,鏡頭裡,兩個年輕人漸漸消失了。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影出現在山坡上,那是海珊飛跑了回來,他又穿過那片橄欖樹林,消失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海珊海珊·萊扎伊
塔赫莉塔赫莉·拉德尼婭
劇中導演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茲
Kouly's DaughterZahra Nourouzi
AchizNasret Betri
AzimAzim Aziz Nia
TeacherAstadouli Babani
TahraN. Boursadiki
teacherKheda Barech Defai
HimselfA. li Ahmed Poor
HimselfBabek Ahmed Poor

職員表

製作人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副導演(助理)賈法·帕納西Jafar Panahi
編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攝影Hossein Djafarian、Farhad Saba
剪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角色介紹


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
海珊
演員 海珊·萊扎伊
年輕的磚瓦匠,目不識丁沒有房產,曾經向塔赫莉的母親求娶塔赫莉,但是被拒絕。地震后,被來到村子拍戲的導演選為戲中的男主角,發現飾演女主角的正是自己喜歡的塔赫莉,於是,趁拍戲合作的機會對塔赫莉展開追求攻勢。
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
塔赫莉
演員 塔赫莉·拉德尼婭
塔赫莉愛讀書有文化,地震前,家境富裕,但是一場地震讓她失去了父母和房子,只和祖母相依為命。被前往村子拍戲攝製組選為戲中的女主角,面對海珊的追求一直沉默不語。
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
劇中導演
演員 默罕默德·阿里·科沙瓦茲
電影攝製組的導演,地震後到一個村莊拍一部叫《生命在繼續》的影片。他從當地居民中選中了海珊和塔赫莉做他戲中的男女主演。
橄欖樹下的情人
橄欖樹下的情人
Azim
演員 Azim Aziz Nia
是《生命在繼續》的原定男主角,但是因為面對女孩太緊張會口吃,不能流暢念出台詞,只好被撤下,導演臨時決定讓海珊頂替出場。

獲獎記錄


時間屆次獎項類型 獲獎方獲獎/提名
1994年第47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幕後製作


伊朗大地震后,阿巴斯到災區尋找《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的小演員,由此產生了《生命在繼續》的構思,而在拍攝《生命在繼續》時又萌發《橄欖樹下的情人》的想法。
看過阿巴斯以前作品的觀眾會從熟悉的青青山坡依稀分辨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和《生命在繼續》的影子,其實,這三部影片就是在同一地區拍成的,而《穿越橄欖樹林》即所謂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國家/地區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
Primer Plano Film Group S.A.阿根廷
人造眼英國
Civite Films S.L.西班牙
Vídeo Arte巴西

上映日期

時間 國家/地區時間國家/地區
1994年9月15日加拿大1995年9月7日德國
1994年9月25日美國1996年12月27日英國
1994年12月2日西班牙1997年8月23日韓國
1995年1月25日法國1999年6月17日阿根廷
1995年2月17日瑞典2004年11月21日希臘
1995年3月16日荷蘭2007年6月14日芬蘭

影片評價


該片是阿巴斯難得一見的以愛情為題的電影,但與其他愛情影片幾乎毫無共通之處,因為它根本不象是一部愛情片,沒有談情說愛也沒有分分和和,甚至最後女主人公是不是終於答應小夥子的求婚我們都不能確知。小夥子飛跑了回來,究竟是由於歡喜抑或悲傷,各人大概有各自不同的詮釋吧。(網易影視評)
該片是阿巴斯最甜美、簡單、幽默的電影之一,同時不失內容層次和對電影形式的多重態度,堪稱電影中的電影,深層的人性電影。影片的結尾長鏡頭被稱作是改變了電影史,達到了偉大的藝術電影的頂點。(廣州日報評)
該片是阿巴斯早期最成熟的一部作品,戲中戲結構結合得很好,最後一段數分鐘長的長鏡頭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韻味悠長。(南方網評)
該部影片有著複雜的套層結構,阿巴斯有意模糊真實和虛構之間的界限。在這樣一部“戲中戲”里,觀眾已經在阿巴斯的鏡頭裡深深迷惑,分不清看到的每一幕到底是片中拍攝的電影情節還是真實發生的愛情。令影迷印象最深刻的是結尾長達4分鐘的大遠景長鏡頭,阿巴斯用一種曖昧不清又充滿詩意的方式交待了主人公的命運,留下了無盡的意味和懸念。(環球人物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