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飲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飲(拼音:yǐn、yìn)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飲的古字形像人俯首捧尊就飲的樣子,本義指喝,引申指飲料等可喝的東西。由喝又引申為含著、吞、心中積存。由喝又引申為含著、吞、心中積存。以上義讀yǐn。飲又表示給牲畜水喝,讀yìn。

飲的常用組詞為飲酒。包含的常用成語為長夜之飲。

文字溯源


會意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飲”是一個人伸手扶著酒罈(“酉”)張口吐舌向一個罈子舔飲的形狀。到了西周,朝下的舌頭形與人形分離,並訛變成“A”形,像一個房頂;酒罈身上平添了一些花紋。春秋以後,又進一步把酒罈上方的“A”形覆口訛變為“今”字,變成了“飲”字的聲符;而右旁的張著大口的人逐漸演變為“欠”字旁,隸定寫作“㱃”。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㱃”是形聲字,從欠酓(yǐn)聲。其實從西周早期金文開始㱃字就已省為“酓”形,省去了“欠”形,而且“酓”字常見於西周金文、春秋戰國金文。但在“㱃”字形體結構中“酓”仍然不是聲符,“酓”字為從酉今聲,西周金文及以後的各類出土文字中的㱃字形體結構可分析為從欠從酉會意,會飲酒(或其他流食)之意,“今”作聲旁。
現代通行的最早的“飲”字形約見於戰國初年的金文,常見於戰國古璽文和漢隸,是戰國東方之國文字的寫法,是“㱃”字的同義異體字。字形由“食”和“欠”構成;人吃食物,又喝酒等飲料,富有濃郁的現實感。《說文解字》小篆“㱃”字的古文形體“?”,就由戰國古文“飲”字形體訛變而來。漢字簡化時,㱃、酓等皆廢而不用,只通行“飲”字。後來又用“草書楷化”法簡化了偏旁“食”,最終發展成簡體“飲”字。

基本釋義


yǐn ㄧㄣˇ
1.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淚流滿面,流到口裡,形容悲哀到了極點)。~鴆止渴。
2. 指可喝的東西:冷~。~料。~食。
3. 中醫湯劑的一種類型:香蘇~。~子(不規定時間服用的湯劑)。
4. 中醫學指體內水液傳輸不利停於腹腔或四肢的病症:痰~。懸~。溢~。
5. 含忍:~恨。~譽(享有盛名,受到稱讚)。
6. 隱沒(mò):~羽。

詳細釋義


〈動〉
● ● 會意。甲骨文字形。右邊是人形,左上邊是人伸著舌頭,左下邊是酒罈(酉)。象人伸舌頭向酒罈飲酒。小篆演變為“飲”,隸書作“飲”。本義:喝。
● ● 同本義。有時特指喝酒。
飮,飮也。——《說文》。今隸作飲。
君子以飲食宴樂。——《易·需》。虞註:“水流入口為飲。”
飲酒漿飲,俟於東房。——《儀禮·公食禮》
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孟子·告子上
子反受而飲之。——《韓非子·十過》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史記》
風車雲馬遄難留,飲福百拜謝神休。——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 ● 又如:豪飲(放量飲酒);飲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喻處境艱難或內心抑鬱之情);飲茶;一飲而盡;飲水(喝水)
● ● 含;忍。
耕男饐婦猛一省,髑髏飲冤死猶警。——清·貝青喬《哀甬樂》
● ● 又如:飲恨而終(含恨而死);飲冤(含冤);飲默(忍著不吭聲);飲氣(忍氣)
● ● 隱沒;藏匿。通“隱”。
然終不伐其能飲其德。——《漢書·遊俠朱家傳》
趣以飲章,辭情何緣復聞?——《後漢書·蔡邕傳》
● ● 又如:飲章(匿名的奏章)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八】【㱃】
『說文解字』
歠也。從欠酓聲。凡㱃之屬皆從㱃。,古文㱃從今水。,古文㱃從今食。於錦切
『說文解字注』
(㱃)歠也。易蒙卦虞注曰。水流入口爲飮。引伸之、可飮之物謂之飮。如周禮四飮是也。與人飮之謂之飮。俗讀去聲。如左傳飮之酒是也。又消納無跡謂之飮。漢書朱家傳飮其德、猶隱其德也。從欠。酓聲。酓從酉、今聲。見酉部。於錦切。七部。作飮。凡㱃之屬皆從㱃。
()古文㱃。從今水。從水、今聲也。
()古文㱃。從今食。從食、今聲也。用此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淾·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集韻】㱃,古作淾。註詳欠部十一畫。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飲冰、飲冰室文集、飲茶、飲歌、飲酒、飲馬長城窟行、飲馬河

相關成語

吹風飲露

字形書法


飲

韻書集成


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