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基因
假基因
徠假基因(pseudogene)具有與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於有許多突變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沒有功能的基因,常用ψ表示。
假基因
如cyclophilinA、肌動蛋白(actin)、角蛋白(keratin)、GAPDH、細胞色素C(cytochromec)和nucleophosmin等則有很多份已加工假基因。總體上講,假基因在人類染色體上的分佈與染色體長度成比例,但已加工假基因在GC含量為41%~46%的染色體區域密度最高。已加工假基因的拷貝數和功能基因在生殖器官中的表達高度一致,說明許多假基因發生在胚胎階段,另外也和基因中GC含量和基因大小密切相關。假基因的準確鑒定對基因組進化、分子醫學研究和醫學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人α—珠蛋白基因座的一個假基因ψαl,同三個有功能的α—珠蛋白基因在DNA序列上是相似的,只是假基因中含很多突變,如起始密碼子ATG變成GTG;5’端的兩個內含子也有突變,可能是破壞了RNA剪接;在編碼區內也有許多點突變和缺失。DNA序列比較表明,ψαl,假基因同有功能的α2基因的序列相似性達73%。ψαl假基因被認為是由。—珠蛋白基因複製產生的。開始時,這個複製生成的基因是有功能的,後來在進化的某個時期產生了一個失活突變。由於該基因是複製生成的,所以儘管失去了功能,但是不致影響到生物體的存活。隨後在假基因中又積累了更多的突變,從而形成了現今的假基因的序列。人的δ—珠蛋白基因編碼兩種β類珠蛋白中的一種,但其mRNA水平很低,編碼生成的蛋白質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成年人還同時表達產生另一種β類珠蛋白,所以δ—珠蛋白基因被認為是介於功能基因同無功能假基因之間的一種中間物。
假基因
正常老鼠腎臟中有大量表現的makorin1蛋白,而當假基因makorin1-p1失去功能時,makorin1蛋白的表現也相對減弱且呈現異常,進一步的研究結果發現,makorin1-p1在調節makorin1的穩定度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到目前為止,少數無致命突變而可能存在編碼能力的返座假基因已作功能研究,如人metallothioneinⅡ假基因,鼠L32核糖體蛋白的一個假基因rpL32-4A等等。人metallothioneinⅡ假基因5’端上游缺乏RNA聚合酶Ⅱ轉錄所需的各種元件,且在Hela細胞及鼠L細胞中未發現轉錄活性。鼠L32核糖體蛋白的一個假基因rpL32-4A的5’端上游-30bp位置上有“ATA”盒(RNA聚合酶Ⅱ轉錄所需元件之一),雖然其轉錄活性未經直接檢測,但對其序列的甲基化程度研究顯示,它可能不被轉錄。所以,返座假基因可能在其插入基因組時就失活了,即它們不能被RNA聚合酶Ⅱ轉錄而形成有活性的mRNA。考慮到返座假基因是隨機插入到哺乳動物基因組中,能準確插入到一個RNA聚合酶Ⅱ啟動子下游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在一些極罕見的例子中,即從mRNA上游啟始的異常轉錄本(往往由RNA聚合酶Ⅲ轉錄)可能帶有正常的啟動子序列,從而能夠產生一個有功能活性的返座基因(retrogene),如鼠前胰島素原Ⅰ基因。
基因
在進化年代上,所有的返座假基因都在哺乳動物輻射(mammalianradiation)之後出現,即返座假基因只存在於哺乳動物中。人DHFRΨ1假基因在人群中甚至還有一定的多態性。由於返座假基因對於物種本身沒有提供什麼明顯的選擇優勢,因此曾被認為是一種“分子寄生物”(molecularparasite)。現在普遍認為,產生大量返座假基因的非病毒返座作用(retroposition)作為一種進化的主要動力,通過促進序列連續性的複製、散布和重組,保持著真核生物徠基因組的流動性(fluidity)。由於基因組的流動性保證了胞核和胞質這兩個不同遺傳區域的遺傳信息的持續交換,通過遺傳信息複製性散布產生大量新的序列組合的返座作用就能從很多不同的方面來塑造和重塑真核生物基因組。假基因與內含子、衛星序列、轉位因子等冗餘DNA一樣,是不受進化的負選擇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假基因是功能基因的“棄兒”。但正是這些看似無用的遺傳變異為物種進化的正選擇、負選擇以及中性漂變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從而成為物種進化不可或缺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