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驚風

慢驚風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症,以臨床出現抽搐、昏迷為主要癥狀。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來勢兇猛,變化迅速,甚至可威脅小兒生命。所以,古代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寶鑒·小兒》云:“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幼科釋謎·驚風》:“小兒之病,最重惟驚”。臨證常將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本篇簡述慢驚風,急驚風已分篇述之。

本病可見於現代醫學的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熱者,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顱內感染性疾病常見有腦膜炎、腦膿腫、腦炎、腦寄生蟲病等;顱外感染性疾病常見有高熱驚厥、各種嚴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敗血症等)。不伴有發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見的癲癇外,還有水及電解質紊亂、低血糖、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外傷、腦瘤等。臨證要詳細詢問病史,進行細緻體格檢查,及相應的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簡介


● 英文名稱:Chronic Infantile Convuls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夫小兒慢驚風者,由乳哺不調,臟腑壅滯,內有積熱,為風邪所傷,入舍於心之所致也。(《幼幼新書·慢驚風》)

名詞解釋


● 病勢緩慢,以反覆抽痙,嗜睡或昏迷為主要表現的驚風。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驚風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抽搐、昏迷為主要癥狀。其中起病緩,病久中虛,八候表現遲緩無力,病性屬虛屬陰屬寒者,為慢驚風。

臨床表現

● 症見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手顫動,筋惕肉瞤,脈細無力。

疾病特點

● 病史:患兒多具有反覆嘔吐、長期泄瀉、急驚風、佝僂病等病史。
● 病程:病程較長。
● 病勢:起病緩慢。

病因病機

● 慢驚風多由大病、久病,如暴吐、暴瀉,久吐、久瀉等致脾胃虛弱,土虛木亢;或脾腎陽虛,失於溫煦;或熱病傷陰,筋脈失於濡養。其病位主要在脾、腎、肝,病性以虛為主。

治則治法

● 慢驚風以補虛治本為主,治法常以溫中健脾、溫陽逐寒、育陰潛陽、柔肝息風等,若虛中夾實者,宜攻補兼施,標本兼顧。

急驚風與慢驚風

● 驚風按照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療原則等,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凡起病急暴,八候表現急速強勁,病性屬實屬陽屬熱者,為急驚風;起病緩,病久中虛,八候表現遲緩無力,病性屬虛屬陰屬寒者,為慢驚風。

生活經驗

● 慢驚風是反覆發作的驚風,若慢驚風發作時,應當按照急驚風的調護進行處理,注意控制體溫、保持呼吸道通暢、嚴密監測患兒基本生命體征等。
● 病情好轉后,應予高營養、易消化食物。
● 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