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藏
嘉興藏
《嘉興藏》,漢文大藏經,又名《徑山藏》、《方冊藏》,是中華大藏經諸種版本中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是自明末至清初由中國幾代僧人歷經200年刊刻完成的大藏經。由於刊刻時間長久,而且是邊刊刻邊流通,當年的《嘉興藏》沒有留下一套完整的目錄或全書。
民族出版社和北京慈航經典《嘉興藏》編輯顧問中心組織專家學者經過七年整理出《嘉興藏》的全部收書目錄。經過十數年的發掘整理,於2008年完成重輯與影印工作。這是《嘉興藏》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足本全書的形式面世,被列為國家古籍整理“十五”重大項目。
《嘉興藏》原為明末清初刻選的私版藏經。發起於明嘉靖末隆慶初。到萬曆七年基本確定。萬曆十七年在山西五台山開雕,一年內共刻500多卷。因該地氣個性寒冷,二十年遷到浙江餘杭縣的徑山繼續刊刻。后又分散在嘉興、吳江、金壇等地募刻,到清康熙十五年(1676)完工;由嘉興楞嚴寺集中經版刷印流通。全藏分正藏、續藏和又續藏三個部分。正藏210函,完全按《永樂北藏》的編次復刻,千字文編次天字至史字,末附《永樂南藏》特有的5種,153卷。續藏95函,收入藏外典籍248種,約3800卷。又續藏47函,續收藏外典籍318種,約1800卷。康熙十六年以後,抽去續藏5函、又續藏4函,收入內容也略有變動。計正藏210函,續藏90函,又續藏43函,2090部,12600餘卷。該藏除了改變歷來佛經沿用的摺裝式裝幀為輕便的線裝書冊式外,主要是在續藏和又續藏中收集了大量的藏外著述,內容包括疏釋、懺儀、語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