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亡國之音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成語
- 南朝陳後主所作詩歌
亡國之音
漢語成語
亡徠國之音,漢語成語,讀音是wáng guó zhī yīn,原指遭遇亡國之痛的感觸詩詞或者文章,後來泛指頹靡淫蕩的歌曲。出自《禮記·樂記》。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后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禮記·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記·樂書》:“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韓非子》:奚謂好音?昔者,衛靈公將之晉,至濮水之上,稅車而放馬(稅音脫),設舍以宿。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說音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乃召師涓而告之,曰:“有鼓新聲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其狀似鬼神,子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靜坐撫琴而寫之。師涓明日報曰:“臣得之矣,而未習也,請復一宿習之。”靈公曰:“諾。”因復留宿。明日而習之,遂去之晉(之,至也)。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台,酒酣,靈公起曰:“有新聲,願請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師曠,晉太師),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遂,完成)平公曰:“此道奚出?”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師涓鼓究之(究,盡也)。平公問師曠曰:“此所謂何聲也?”師曠曰:“此所謂清商也。”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音止)。”公曰:“清徵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古之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聽。”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願試聽之。”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於郎門之垝(音鬼,垣也);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之聲,聲聞於天。平公大說,坐者皆喜。平公提觴而起,為師曠壽,反坐而問曰:“音莫悲於清徵乎?”師曠曰:“不如清角(音爵)。”平公曰:“清角可得而聞乎?”師曠曰:“不可。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太公金匱:五丈夫兩騎),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聽之。聽之,將恐有敗。”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願遂聽之。”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雲從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室之間。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故曰:不務聽治,而好五音不已,則窮身之事也。
傳說殷末樂師延為紂王作曲,紂王聽而倦。武王伐紂時,樂師延搶琴東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樂聲靡靡傳出。公元前534年,衛國靈公應邀去參加晉國虒祁宮慶典。朝辭帝丘,暮宿濮上,夜半入眠,朦朧之中忽有琴鼓絲竹之音。他披衣俯窗,側耳細聽,時隱時現,微妙悅耳,問及左右,都說聽不見。便召來樂師涓。聽后,涓告訴靈公:“臣能識其略矣,須更一宿,臣能寫之”。夜半,玄音複發。涓援琴而習之,盡得其妙,靈公聽后,龍顏大開,問其究竟。涓道:“先時,紂王命師延作靡靡之音,師延不肯,帝辛欲殺之,無奈而譜曲。紂王喜聲色,朝歌暮舞,通宵達旦,隧失天下,師延乘舟濮水而下,至此投水而死,故有神曲出水,震驚世人也。”涓本想以此說服靈公禁聲色,絕靡音,勿使政散民流,誣上行私。靈公卻視毒草為香花,砒霜為冰糖,不介其意,越聽越迷。至晉國后,靈公虒祁宮如此富麗堂皇,諸侯濟濟無不稱道。待酒酣將醉時,便喚涓曰:“過濮水所獲妙曲,速援琴以助雅興。”涓不肯,后迫於靈公之威,不得不彈。未等彈完,師曠厲聲制止道:“此為亡國之音,不可聽。夜有鬼神之聲,世間必有冤情.”靈公亦不聽勸阻,隨使歌妓伴樂起舞。朝晉歸來,靈公貪圖享樂的私慾與日俱增,見自己的重華宮簡直不能和晉國妃妾宮女所住的廂房相比,便擴修重華宮,新建衛王殿。真是皇宮金殿將欲傾,檐下燕雀不知危。
作賓語;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徠示例
《史記·樂書》:“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卿勿為亡國之音,使人悒悒。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林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