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跡
詞語
斂跡,指收斂形跡。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隱匿、躲避。
1.[cover up one's traces;keep out of the way;temporarily desist from one's evil ways;lie low]∶隱蔽形跡,不敢露面。
宿奸老蠹為斂跡。——《新唐書·劉棲楚傳》
2.[restrain;refrain from evil-doing to avert public attention]∶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屏氣斂跡。
3.[retire from public life]∶指退隱不出。
斂跡避賢。
亦作“斂跡”。
1.收斂形跡。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
《新唐書·劉棲楚傳》:“先是,諸惡少竄名北軍,凌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敢捕。棲楚一切窮治,不閱旬,宿奸老蠹為斂跡。”
王闓運《李仁之傳》:“獄訟衰止,游惰皆斂跡。”
2. 隱藏;躲避。
晉葛洪《抱朴子·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穽充蹊,則麟虞斂跡。”
3. 退居;隱居。
唐岑參《終南雙峰草堂作》詩:“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