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沈志雲的結果 展開
- 兩院院士、機車車輛專家
- 九江市廬山區五里街道辦事處工會原主席
沈志雲
兩院院士、機車車輛專家
沈志雲,男,漢族,1929年5月2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共產黨黨員,機車車輛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1952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機械系,現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2年—1957年,擔任唐山工學院助教。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獲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1961年—1982年,先後擔任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機械車輛教研室主任、基礎課副主任。1982年—1984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1984年,先後擔任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機械工程二系副系主任、機車車輛研究所長、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志雲在機車車輛動力學尤其是輪軌動力學、運動穩定性、曲線通過理論和隨機響應等研究方面成績卓著,創建的輪軌非線性蠕滑力模型,在國際上通稱“沈氏理論”被廣泛引用;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迫導向貨車轉向架,開創了無輪緣磨損新紀錄;主持建立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任中國鐵道重載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鐵道學會理事長、成都市科協主席等職,並獲詹天佑成就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獎項。
沈志雲長期致力於車輛系統動力學及控制的教學和研究,為中國鐵路高速、重載運輸、高新技術發展和鐵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貢獻。
應該是比較年輕時
1943至1949年,沈志雲就讀湖南國立師範學院附中。艱苦的生活,嚴格的訓練,名師的教導,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每學期成績都名列全校前茅,多次獲得各種獎勵和榮譽。
1952年,唐山工學院(后改名唐山鐵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留校任教。
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赴蘇留學,在前蘇聯留學生活中,他利用假期冒著嚴寒,跑遍了幾十家大工廠,進行調查研究,在學術造詣很高深的尼科拉耶夫教授的指導下,從幾十個研究課題中選擇“修理中的尺寸鏈”作為研究對象,從生產實際中的問題出發,提到理論高度來分析研究,又回到生產中去試驗,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建議,交生產單位應用。
沈志雲
1982年至198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當訪問學者。歸國后先後擔任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機械工程二系副系主任、機車車輛研究所所長、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3年,發表了非線性輪軌蠕滑力計算理論,被譽為“沈氏理論”在國際上廣泛引用。
1988年,開始籌建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中科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在輪軌動力學、曲線通過理論、蛇行運動穩定性和隨機響應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研製成功迫導向貨車轉向架,達到了接近無輪緣磨損的程度,為中國數十萬輛貨車更新換代開闢了新途徑。
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1年歸國后,他仍回唐山鐵道學院任教,先後開設了“車輛修理”等課程,編寫教材和籌辦實驗室、致力於車輛學科發展,並確定以“車輛動力學”為自已的研究方向。正在準備大幹之際,“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業務工作被束之高閣。等到浩劫過去,星移斗轉,世界科技突飛猛進,他好象又回到零的起點。雖已年近半百,但他決心從頭做起,奮起直追。他從學習演演算法語言、工程數學等新知識入手,成天穿紙帶,上108計算機,如饑似渴地閱讀專業文獻,放棄了節假日,在簡陋的實驗室通宵達旦,終於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韶山4型電力機車的動力學性能研究及參數優化”課題,並寫成論文“兩軸轉向架式機車的數學模型及數值結果”,於1981年8月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的第七屆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年會上發表。這是我國機車車輛動力學學科在國外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使國際同仁刮目相看。該會主席、英國的威根斯(A.H.Wickens)教授極為讚揚地說:“真沒想到中國人在這個領域裡的研究有這麼高水平”,併當即宣布要將沈志雲的論文收入論文集,希望今後繼續加強合作。
沈志雲
“中國人要領先世界,必須了解世界”。改革開放,鐵路運輸日新月異,為沈志雲在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開創了廣闊的前景。隨著沈志雲在國際車輛動力學界的影響,不少專家來華交流,亦為他了解世界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1981年開始,連續8次參加每兩年一屆的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協會(IAVSD)學術討論會,並在大會宣讀論文。從1987年開始,連任該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1993年任該協會第十三屆學術討論會主席,主持召開了有來自22個國家的120餘名代表參加的國際學術盛會,並主編論文集,在荷蘭出版發行。他還到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等地講學,與多個國家的同行進行交流,廣泛涉獵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同時,又多方面多渠道地進行合作。在聯合課題攻關、聯合培養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從而提高了在國際科技界的信譽度和知名度,為華夏民族增添了光彩,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沈志雲的書法
沈志雲
1983年,沈志雲以其國際科技界享有的崇高聲譽與英國科技界建立中英科研協作項目,聯合發展車輛系統動力學學科,完成合作科研任務;1985年與英國南岸理工大學,互派教師和留學生,並聯合培養博士生。1986年,英國博士生伊維尼茲奇(Iwnicki)慕名來到中國,接受沈教授的指導,做了3個月的學習研究,完成了博士論文中最重要的“曲線通過”一章的研究內容。回國后順利通過答辯並獲得英國南岸理工大學博士學位,還從1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聘為該校的高級講師。中國教授為英國培養了一名優秀博士的事,在伊維尼茲奇的家鄉南威爾士格文特州傳為佳話。1987年9月,該州州政府聽說沈志雲正在英國倫敦講學,便專程派一名議員前往倫敦邀請沈志雲到威爾士格文特州訪問。當沈志雲來到該州時,受到了身上掛滿勳章的州長以最高禮節接見,並贈送一幅州地圖和這個州的鑰匙。讚許地說:“沈先生,感謝您為我們培養了一位博士,為了表示敬意,我們將給你一個驚喜”。州長陪沈志雲來到議會大廈前,此時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已高高飄揚在湛藍的天空下。這是州政府對待國家元首級客人的最高禮遇。專門為一名外國人升一天國旗,在這個州歷史上還是首次。中國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異國他鄉為自己飄揚,沈志雲非常激動和感慨。他步入議會大廈,聽到人們都在議論:“是不是中國政府代表團來了?”當議員告訴大家,代表就只有一位中國科學家時,沈志雲的名字再一次贏來人們羨慕和敬佩的目光。沈志雲說:“這樣的禮遇,使我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作為一名中國科學家感到自豪和驕傲”。這面飄揚在異國它鄉的五星紅旗,一直激蕩在沈志雲的心裡,鼓舞著他全力以赴地奮戰在自己的學科領域。
1999年6月,沈志雲帶著合作科研任務,重返莫斯科,再到列寧格勒,回到40年前留蘇時的母校——列寧格勒鐵道學院,拜見了當年的導師尼科拉耶夫(時已94歲高齡)教授。在當年教室的牆壁上,還掛著沈志雲37年前和教師們的合影。列寧格勒鐵道學院對已成為雙院士的沈志雲舉行了熱烈而隆重的歡迎儀式,還在校刊上發表專文,稱讚這位不凡的校友。白髮蒼蒼的尼可拉耶夫教授對沈志雲連聲稱讚:“好樣的”!沈志雲眼含淚花,激動地說,感謝導師,感謝母校。同時,也在為自己沒有辜負毛主席當年“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教誨而自豪,為祖國和人民而榮耀,為中國的知識分子而驕傲。
沈志雲
1956年考取留蘇研究生,到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和哲學。
1957年在赴前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路經莫斯科時,受到毛主席的接見,聆聽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親切教誨。他肩負為國爭光的民族重託,出色地完成了學業,於1961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機械系車輛教研室講師、副教授、教授、教務處教學方法科科長、基礎部副主任等職。
1983年發表了“非線性輪軌蠕滑力計算理論”,被譽為“沈氏理論”,在國際上廣泛引用;
在輪軌動力學、橫向穩定性、隨機動態響應、穩態及動態曲線通過等方面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通導向貨車轉向架,使輪緣磨損減少到接近零的程度。
主持建立了以解決重載、高速、安全為目標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撰有《高速客車轉向架的動態環境和設計原理》、《低動力作用貨車轉化架動力性能的研究》等論文。
沈志雲於2010年7月28日提出了修建理論時速達2萬公里真空磁懸浮列車的觀點。
沈志雲在科研所指導工作
2.沈志雲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迫導向貨車轉向架,開創了無輪緣磨損新紀錄,為中國數十萬輛貨車更新換代開闢新途徑。
3.沈志雲籌建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能400km/h高速列車運行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台,被親切喚作“中國高速輪軌之父”。
1.交通運輸工程學(第二版)
沈志雲
3沈志雲。低動力作用貨車轉向架動力性能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1(1)
4沈志雲,輪軌磨損的動力學預測及減少輪軌磨損的措施。鐵道學報,1992,14(2)
5沈志雲等。高速客車轉向架的動態環境和設計原則。鐵道學報,1994,16(增刊)
6沈志雲。論修建京滬高速鐵路勢在必行。科技導報,1996(8)
7沈志雲。高速鐵路建設必須“九五”起步。上海交通運輸,1996(4)
8沈志雲。關於高速鐵路及高速列車的研究。振動、測試與診斷,1998(1)
9沈志雲主編。交通運輸工程學。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0沈志雲主編。磁懸浮高速列車和輪軌高速列車的技術比較和分析。中國工程院諮詢報告,1999.
1993年獲詹天佑成就獎。
199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2年獲鐵道部勞動模範稱號。
1993年獲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1993年輪軌相互作用有關設計軟體項目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1994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並獲詹天佑成就獎。
1995年迫導向轉向架的理論與應用項目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1997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詹天佑大獎、何梁何利科技獎。
1998年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台項目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1999年獲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機車車輛滾動振動試驗台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7年獲榮譽博士學位(俄羅斯聖彼得堡交通大學授予)。
沈志雲是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交通運輸學科組組長。
曾任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兼中國力學學會第四屆理事,熱能機電儀學科組組長,國家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鐵道重載委員會副主任,鐵道學報編委會主任,國際車輛動力學會(IAVSD)第三屆學術委員會主席,四川省科技顧問團成員,四川省鐵道學會理事長,成都市科協主席等職。
沈志雲
堅持在科學研究實踐中培養高水平人才,是沈志雲培養研究生的基本原則。他常引用毛主席關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教導,放手組織研究生參加科研攻關,有些本身就是科研項目中的骨幹。如張衛華,一直在機車車輛滾動振動試驗台的研製工作中拼搏,他將研製中發現的問題提升到理論上分析,又將理論分析結論用於研製,由這些心得集總而成的博士論文又通過評選,進入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行列。沈志雲的這一經驗,1998年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沈志雲培養青年人,一方面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沒有真正的高質量,很難在他手裡拿到高分;另一方面他又滿腔熱忱,放手讓青年人勇挑重擔。他在國際會議上獲得的論文提名,放手讓青年人去參加,幫他們進入國際學術舞台。他從1996年開始,就將精心主持建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交給青年人運作,使他們在實幹中增長才幹。我國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迅速成長壯大的學術隊伍就是他精心耕耘的結果。
沈教授認為,文如其人,要做學問,首先要會做人。他以此要求學生,也嚴格要求自己,師表垂範,言傳身教。身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雙院士”,他高位不高居,知名不圖名,有功不居功,始終以國家、人民、社會為己任,總是把成就和榮譽視為新起點,把目標永遠瞄準科技前沿和未曾開發的處女地。他說:“我是黨和國家一手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不為人民多干點事,心裡不安”!他作風樸實,生活節儉。在他鵲遷120平方米的教授樓家中,裝修樸實。甚至上醫院看病,也不要小汽車。
沈教授為了把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理論、新信息傳授給學生,非常注意“自我充電”,更新知識。他認為在知識信息突飛猛進的時代,知識更新的步伐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猶如儲電瓶對於汽車,沒有電或者電壓過低,就不會有原動力。他的學生都說:“沈教授雖年近古稀,但思維非常敏捷,吸收新知識速度相當快,windows98軟體剛一面世,他馬上將計算機軟體更新,並很快掌握,熟練運用,真令人驚嘆。沈教授這些方面給人啟迪至深,終身受益”。
沈教授要求青年人要關心國家政治和經濟形勢,了解現場急需,以便及時抓住機遇,把知識和技術用在“科教興國”的關鍵處,在刀刃上起作用。他認為,政治遠見、創新思維、超前意識、專業技能是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必要條件。為此,當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之時,他就到處作關於知識經濟的報告;當鐵道部在醞釀論證時速200公里廣州至深圳准高速鐵路時,他已率領科技團隊在自己創建的實驗室里探索時速達400公里的高速技術。他培養的博士生畢業后,很快成長為教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擔任了國家級牽引動力實驗室副主任等重擔。他們在回憶中說道:“跟沈教授在一起,耳濡目染,好象被他‘format(格式化)’了一樣,工作和學習起來總有使不完的勁”。沈教授為了讓學校引進長江計劃學者特聘教授李芾儘快取得研究成果,他不僅傾力相助,而且立即將自己的院士辦公室讓出,使李芾教授深受感動。
鬢髮斑白的沈教授,年逾古稀仍在不懈探索和攀登。在世紀之交,他表露出自己的心境:“世紀召喚震河山,光芒萬丈意猶酣,宜將天下為己任,探身科海永揚帆”。這春蠶與蠟燭般的精神境界,令人們敬佩和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