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豐
袁慶豐
徠袁慶豐,男,1963年出生。1990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師從錢穀融教授攻讀中國現代文學。1993年7月畢業,8月獲文學博士學位,分配至東南大學任講師; 9月分配至北京廣播學院任教。1996~1998、2000~2002學年,作為訪問學者在職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師從錢理群教授、陳平原教授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專題研究工作;2009~2011學年,作為訪問學者在職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先後師從陳山教授、張會軍教授,獨立展開中國電影歷史理論和創作的研究工作。 1996年晉陞(北京廣播學院)副教授,2000年被確認北京廣播學院電影學專業碩士生導師資格; 2002年晉陞教授, 2009年被增列為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近年來正致力於“1937年~1949年中國早期電影現存文本研究”、“新中國電影文化研究”(1949~2009年)和“西方經典電影研究”的教學和科研寫作。
本科生課程:
《新中國電影研究(1949~1989)》、《中國抗戰電影研究(1937~2000)》、《1930年代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史(1905~1989)》、《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
研究生課程:
《中外經典影片賞析》、《獲奧斯卡獎經典影片研究》、《西方經典影片賞析》
《1950~1980年代外國電影譯製片研究》、《王朔影視作品研究》、《中國左翼電影研究》
《中國早期電影研究》、《中國電影史(1905~1949)》、《西方經典文論選讀》
專著:
1、《黑馬甲:民國時代的左翼電影——1932~1937年現存中國電影文本讀解》(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2、《黑乳罩:1949年後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的文化傳播和世俗影響》(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3、《黑棉襖:民國文化中的舊市民電影——1922~1931年現存中國電影文本讀解》(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
4、《新世紀中國電影讀片報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5、《黑夜到來之前的中國電影——1937年現存國產影片文本讀解》(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年版)
6、《黑白膠片的文化時態——1922~1936年中國早期電影現存文本讀解》(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版)
7、《欲將沉醉換悲涼——郁達夫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海外繁體字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8、《靈魂的震顫—文學創作心理的個案考慮》(學術論文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9、《郁達夫:掙扎於沉淪的感傷》(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論文:
1、《“鴛鴦蝴蝶派”小說與舊市民電影的倫理性 以<兒孫福>(1926)為例》(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7年02期)
2、《新市民電影:超階級的人性觀照和新電影視聽模式的構建——配音片<漁光曲>(1934年)再讀解》(電影評介 2016年18期)
3、《抗戰全面爆發前夕中國電影的生態面貌管窺——以1937年的<藝海風光>為例》(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年05期)
4、《1949年後外國譯製片在中國大陸的傳播》(現代中文學刊 2015年05期)
5、《與左翼電影分道揚鑣的新市民電影——以影片<二對一>為主要分析案例》(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6、《再談左翼電影的幾個特點及知識分子的審美特徵——二讀<火山情血>》(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7、《美國電影與中國社會的歷史性關聯——從1978年譯制公映的<摩登時代>(1936)說起》(當代電影2015年07期)
8、《1930年代中國左翼電影的歷史面貌及其當下意義》(學術界2015年06期)
徠9、《阿爾巴尼亞與中國大陸電影模式的異同及世俗讀解——以1967年譯制的<海岸風雷>為例》(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①《郁達夫文化心理傳論》,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科研項目(BW9609,已完成結項);②《新中國電影研究》,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研項目(BW9911,已完成結項);③《電視文化與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廣播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QJW9402,工作進行中);④《北京紅——王朔小說研究》,北京廣播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YNW0005,工作進行中)。⑤《中國百年戲曲電影研究》(承擔其中兩項子課題),北京市“十一五”重點項目之規劃項目(06AaWY006,工作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