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墓

鄧萍墓

鄧萍墓,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軍山烈士陵園的紀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通寬32.55米,是“鄧萍烈士之墓”,埋有鄧萍烈士的遺骸。

為了紀念在遵義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時任紅三軍團參謀長的鄧萍同志,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秀品格和崇高精神。1957年,在中央軍委和彭德懷同志的親自關懷下,經黨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找到鄧萍烈士遺骸,1958年開始動工修建鄧萍墓,1959年鄧萍墓建成。

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批准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人物簡介


鄧萍墓
鄧萍墓
鄧萍墓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軍山烈士陵園的紀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鄧萍烈士之墓”。鄧萍烈士的遺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軍委和彭德懷同志的親自關懷下,經黨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1958年開始動工修建鄧萍墓,次年建成。墓地在陵園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側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組成。墓身均用紅砂石料扣砌,正墓室高於側室,呈“凸”字形,墓頂正中豎一紅色五角星。1979年10月,張愛萍為鄧萍撰寫了墓誌銘。鄧萍,1908年生,四川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彭德懷)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0年6月鄧萍任紅3軍團參謀長。7月,湖南軍閥何鍵派3個旅分3個梯隊進攻平江。鄧萍分析了進攻之敵的弱點,提出集中兵力,打敵先頭部隊的作戰方案,被軍團總指揮彭德懷採納。紅3軍團在瓮江地區以伏擊戰法,將敵第1梯隊大部殲滅,並乘勝追擊,擊潰敵第2、第3梯隊,於27日攻克長沙城,鄧萍任長沙警備司令。他組織部隊鎮壓殘餘反動分子,迅速恢復了社會秩序,並宣布成立省蘇維埃政府。在長沙期間,紅軍擴大七八千人,籌款40萬元,解決了被服、醫藥等方面的困難。由於國民黨軍集中重兵反攻,紅軍為保持主動,於8月6日撤出長沙。隨即,紅3軍團在平江長壽街整編,鄧萍兼任紅5軍軍長。
8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紅3軍團與紅1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從此,鄧萍指揮紅5軍,在朱德、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7月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入閩作戰。在中央蘇區,鄧萍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成為紅軍的著名將領。其間,鄧萍兼任紅6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創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幹部。1934年2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1934年10月鄧萍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擔任右路前衛,連續突破國民黨軍4道封鎖線,掩護中央紅軍主力、中共中央機關和中革軍委機關突圍。遵義會議后,在毛澤東的正確指揮下,鄧萍與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縱橫馳騁在黔北、川南地區,兩渡赤水河,激戰婁山關,直逼遵義城。1935年2月27日,鄧萍在指揮部隊攻打遵義老城時被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年僅27歲。鄧萍不幸犧牲的消息傳到軍團指揮部,彭德懷十分悲痛,他流著眼淚向部隊下達了攻城命令:“拿下遵義城,為參謀長報仇。”紅軍攻下遵義城后,紅11團政治委員張愛萍揮筆寫下一首輓詩:“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焰。‘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新中國成立后,遵義人民政府找到鄧萍烈士的遺骸,遷葬在碧水環繞的鳳凰山上。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月27日,鄧萍在指揮部隊攻打遵義老城時被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年僅27歲。
1949年11月21日遵義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理了1935年初在遵義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遺骸,先後找到了19位佚名烈士。
1957年,國防部長彭德懷致函貴州省委,提請務必找到他的親密戰友鄧萍的遺骸。
1958年,鄧萍遺骸終於在松子坎找到,同年,市政府即報請上級批示興建“遵義市紅軍烈士陵園”。【省人委(58)省人委史字第719號通知】同意在遵義市修建紀念碑,並撥款30萬元,於1958年9月動工興建。
1959年清明時節舉行了遷葬儀式,將盛有鄧萍遺骨的棺木放在正墓室中。
1979年10月,張愛萍為鄧萍撰寫了墓誌銘。
1984年,為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墓移至碑的北面。
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批准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鄧萍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建築格局


鄧萍墓墓地在陵園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側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組成。墓身均用紅砂石料扣砌,通寬32.55米,正墓室高於側室,呈“凸”字形,墓頂正中豎一紅色五角星,下有墓誌銘。在鄧萍墓西面處,有一座紅軍衛生員墓,群眾稱為紅軍墳。墳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群,墳前豎立一塊青石墓碑,碑座上的石碑高約3米,碑座上的石碑高2.03米,寬0.83米,厚0.19米,正面陰刻“紅軍墳”三個紅色大字,背面陰刻楷書《紅軍墳簡介》,紅軍墳下邊,塑立著一座高4.5米以紅軍女衛生員正在給幹人兒子喂葯的銅像。
鄧萍墓東邊,是一座表現鄧萍中彈倒在張愛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鄧萍烈士犧牲時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簡單的文字說明。
在鄧萍墓的右後側,2004年新建了紅軍長征在貴州犧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分由28塊碑連成一體組成的英烈牆。陵園西邊的“青松堂”里,安放著幾十位無名紅軍烈士的骨灰盒。“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為陵園題寫的。
陵園內的“翠柏園”里陳列著鄧萍、鍾偉劍兩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文物遺存


綜述

鄧萍墓地在陵園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側室及石雕花圈組成。墓身均用紅砂石料扣左,通寬32.55米,正墓室高於側室,呈“凸”字形,墓頂正中豎一紅色五角星。

墓誌銘內容

鄧萍,1908年生,四川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彭德懷)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文物保護


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批准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鄧萍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物價值


綜述

為了紀念在遵義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遵義市人民政府於1953年把在附近找到的77座紅軍墓集中遷到這裡,修建紅軍烈士公墓,小龍山因此又被稱為“紅軍山”。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由“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烈士之墓”、紅軍衛生員給窮人治病情景雕塑等組成。

遺物

鄧萍的遺物,如在移墓時保存下來的金屬衣扣、毛衣碎片、帆布膠底鞋等物,陳列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土地革命戰爭館展廳里。部分遺物陳列在遵義會議紀念館陳列室內。

紀念陵園

走進陵園大門,拾階而上,登上陵園頂端的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氣勢雄偉、造型新穎的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墓的周圍,翠柏蔥蔥。全國各地前來祭奠英雄的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鄧萍的墓前,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接受教育。先輩們的優秀品格和革命領袖的崇高風範,傳遞著一種精神力量,激勵他繼承和發揚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不斷鞭策和激勵後人。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紅軍烈士陵園坐落在貴州省遵義市城區湘江河畔風景秀麗的鳳凰山南麓小龍山上。距遵義會址約1千米,紅軍烈士陵園因建有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將軍墓、紅軍墳、鍾偉劍烈士、鄧萍犧牲時的雕塑、紅軍女衛生員銅像以及紅軍長征在遵義犧牲的烈士紀念碑而著名。

交通信息

從遵義高鐵站坐26路、303路,從遵義西站坐1路、10路、303路、15路、18路、8路可到鳳凰山公園站,通過鳳凰山文化廣場可以直接到遵義紅軍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