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嶺村
杏嶺村
杏嶺村是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下轄村,以周圍山岡盛長杏樹得名。杏嶺村位於泰和縣城西北郊。全村轄9個村小組,8個自然村,有劉、梁、張、范、陳、古、楊等22姓,近1710人;耕地1770畝,山地1590畝和少量水面,主產稻穀、蔬菜等。
杏嶺村圖集
杏嶺姚顯微學校
杏嶺姚顯微學校
學校歷史
江西泰和姚顯微學校獨立開發的“紅色杏嶺,特色德育”為課程資源的校本德育開發與研究課題,通過四年多的努力順利結題,該課題被列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總課題組。
學校設施
姚顯微學校為完全小學,現有學生228人,從學前班到六年級,一共七個教學班。學校設施齊全,有電腦室、放映室、圖書室、中正大學校史陳列室、音體美器材室及其他教學設施和附屬設施。
靜思篤行,持中秉正。該校秉承中正大學的校訓,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學校共培育各類人才萬餘人。杏嶺村陳步池家的10個孩子,有7個考入大專院校,其中2個博士、2個碩士、3個本科生。該校校長師劉慧和撰寫的文章《抗日英雄姚顯微》,2004年被列入江西省吉安市地方教材。學校教學質量在泰和縣澄江鎮上田片區一直排位第一名。
學校發展
“姚顯微學校”的發展成長受到了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得到了江西師範大學及其校友的幫助和支持。2002年,江西師大出資7萬多元改善了姚顯微學校一棟破舊的教室。自2000年來,共接受了江西師大及其校友的捐贈14萬多元。中正大學校友、旅居美國芝加哥的鄭成章先生先後捐贈美金1200元;原江西省委書記、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萬紹芬,原北京工業大學教授胡希直也經常打電話關心學校的發展。胡老還親自到學校對學校的發展提出過指導性意見。
該校和江西師大附小建立了友好夥伴關係。如今,該校教師享受到江西師範大學免費培訓的服務.
國立中正大學舊址
該大樓均採用木板所建,樓上的多間教室也是由木板隔離開。據了解,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民黨政府迫於時局壓力於1939年將江西省政府遷於泰和縣,並於1940年10月31日在泰和縣澄江鎮杏嶺自然村建立中正大學,並在該處辦校4年半,辦校第一年設立了文、法、工農三學院,后增設了文史、生物系及3個專修科,以自強不息、教育強國為辦學宗旨。舊址對研究抗戰時期中國教育歷史有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據了解,此樓為劉厚生(劉百萬)所建,又稱“橫屋”,它的對面原是劉厚生的正屋,坐北朝南。中正大學創辦時,劉厚生將正屋和此樓無償提供給中正大學使用,解放后歸集體所有。
姚顯微
1942年7月,有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弟子姚名達教授在江西新干石口村被日軍包圍,在與敵抗爭中壯烈犧牲,成為抗戰中唯一犧牲在沙場的教授。
姚顯微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史學家、目錄學家,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第一個勇赴國難、壯烈殉國的教授。其一生勤勉刻苦,著述宏富,在中國史學、目錄學界,以忠誠正直,學有創見而享譽。
吳昌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