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佛溝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南25公里的寶山之麓,由靈泉寺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寶山溝,因與洛陽龍門有相似之處,亦稱小龍門。今留有石窟247個,塔(殿宇)龕245個,佛、僧雕像數百尊,高僧銘記百餘篇。
從安陽市火車站坐長途巴士到達。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a/m6a773440e82f047942748c07c44eff83.jpg)
萬佛溝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b/mdb7ef47fc11b7459e62435993c79964e.jpg)
萬佛溝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0/m30b226038e403308e9a4e02258f34048.jpg)
萬佛溝
大留聖窟位於嵐峰山東側,由高僧道憑法師於東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刻造。石窟高3.5米,寬3.3米,內有漢白玉石佛三尊。大住聖窟居於寶山南側,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開鑿。窟高2.6米,寬3.4米,內刻迦毗羅神王、那羅延神王及釋迦牟尼佛等。以兩大石窟為中心,從東到西遍布摩崖淺窟塔龕,鑿於東魏至唐宋,歷600餘年,可謂洋洋大觀。塔龕造型精緻,樣式各異。有的端莊古樣,有的玲瓏雅秀,線條流暢維妙,技藝精湛嫻熟。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7/m37f2e9d9144df1f8abe407826560984f.jpg)
萬佛溝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4/m0459d628e4e6a50a1394aa562f09e0fe.jpg)
萬佛溝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6a6d2244fc88493c446b5641a769f6.jpg)
萬佛溝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4/md42773a136ce05494d241c5326a0e4a2.jpg)
萬佛溝
位於寺東的大留聖窟,由道憑法師鑿造。窟內鐫漢白玉石佛3尊,軀體雄渾高大,雕琢光潔柔美,可惜頭被竊去。位於寺西的大住聖窟,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開鑿。窟門雕迦毗羅和那羅延神王,身軀魁偉,頂盔貫甲,手持劍叉法器,腳踏牛羊,威然挺立。窟外的牆壁上遍鑿佛龕及雕佛刻經。窟內雕鐫釋迦、彌勒等佛像近百尊。窟頂呈寶相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凌空飛舞的飛天,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無限情趣。以兩窟為中心,從東到西千米有餘,淺龕造像密布山崖,刻於南北朝至北宋時期,歷時600餘年。靈泉寺萬佛溝按年代編排,可看出塔式的沿革,可謂“寶山塔林”,堪稱全國最大的高浮雕塔林,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石刻藝術史、佛教史的珍貴文物。靈泉寺石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佛溝高僧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541fdd40ec6448a60493d8e63094ee.jpg)
萬佛溝
![萬佛溝](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7/mb76f19797b40df2a9b6437089345ac2a.jpg)
萬佛溝
1998年夏初,吳青雲隨弟子蘇華仁到安陽北郊;1998年9月22日凌晨,吳雲青仙逝於北效佛祖寺。
98年9月24日上午,吳雲青被安放於此地的瓷缸內,缸上扣瓷盆,缸外建石塔封閉。2000年12月24夜,打開石塔,掀去瓷盆,吳雲青膚色深褐中透紅,周身完好,肌肉仍有彈性,銀色鬚髮如初。
吳雲青金剛體是道家修身文化的結晶,值得研究。自98年以來,吳雲青金剛體完好如初,使萬佛溝-靈泉寺增加了長盛不衰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