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間

元間

差別的形式被定義為“元間”

“元間”一詞最早出自1983年全國生物全息律學術探討會上發表的陳世忠的一篇論文,用以表述與時間、空間、能量、物質並列的五維體系中的一維。

2001年,郭紹華出版《物質與元間的世界》一書,書中將“差別形式”定義為“元間”。

基本概況


元間
拼音:yuanjian
解釋: 在中文裡,“元”這個字主要有三種意義:
1、起始。如 “元是天地之始”(《公羊傳 . 隱公元年》);“始萬物為元” (《古經解鉤沉》卷二《周易 . 乾》)
2、原來、本來。通“原”字。如“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蕕原也” (《春秋繁露 . 重政》)。
3、首、頭、君主、主宰。
“間”字主要有兩種意思:
1、差別者之間具有差別。如“則美惡有間也” (《莊子 . 天地》)。
2、差別者之間具體的差別形式。如“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莊子 . 養生主》)。
莊子的比喻實際上是用極限狀態的刀刃厚度作為了解骨節之間的差別的尺度,從而定義了兩個骨節之間的差別形式。當刀刃的厚度遠遠小於兩個骨節之間縫隙的寬度時,就可以在骨節之間的空隙中遊刃有餘。 
1983年全國全息律是學術討論會上, 陳世忠在其發表的一篇論文里將“元”和“間”兩個字組合成了一個新的漢語辭彙“元間”,試圖用來用來表示類似“信息”的概念,並將信息理解成為世界中與物質、時間、空間、能量相對的一個維度。
2001年, 郭紹華在其出版的《物質與元間的世界》一書中,考察了這個觀點后,認為這五種對象可以進一步抽象為“差別”和“差別者”,除了純粹差別之外,具體的差別都具有差別形式,於是,用“元間”一詞定義了“差別形式”。
比如,現代漢語常用的“空間”、“時間”概念里,“間”字被用來表示“維度”和“間隔”的意義。實際上,這種用法不僅準確,而且其深刻程度超過從英、德文翻譯過來的本意。這兩個概念在漢語意義中可以理解為:空間和時間本身都不是可以單獨存在的獨立實體,都是兩個差別者之間的間隔,都處在兩個差別者之間的間隔之中,是這種間隔的具體形式。這樣,時間和空間就都可以被理解成元間的一種具體形式。
差別只能是差別者之間的差別,只有處於差別之中才會有差別者。所以,差別與差別者是對立統一的。當差別者充分積累、凝聚形成物質時,差別就同時都具有了差別的形式。這樣,物質和元間就是任何事物的兩個要件,沒有結構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結構同樣不可想象。物質和元間是對立統一的。
物質與元間的對立統一是具體世界的存在方式。
相關詞語
阻間做中元坐標空間椎間盤坐間醉花間轉眼之間字裡行間轉瞬之間轉念之間元甲游間狀元花狀元雨狀元令狀元籌座元中元狀元重元素狀元紅紙元寶中間人中間中間商中間層中間派中間產品貞下起元趙元任(1892-1982)鄭衛桑間真元貞元會合指成之間貞元朝士貞元眨眼間這其間張元濟(1867-1959)賊元賬房間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