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管

馬氏管

馬氏管(Malpighian tube) 是指一些節肢動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因系義大利解剖學家馬爾皮基(M. Malpighi)所發現而得名.呈細長盲管狀,數目因種類而異.基段開口於中、后腸交界處,端段遊離在血腔內或插入直腸的圍膜內。一般由外向內有圍膜、管壁細胞和內膜組成。圍膜通透性較強。管壁細胞的基膜形成發達的內褶,頂膜形成微絨毛,內含豐富的線粒體,通過離子泵將原尿泵入管腔。有些種類的馬氏管基段能從原尿中回吸水分和無機離子,使尿鹽呈結晶狀態析出,排入直腸。部分種類還具有管壁肌,能使馬氏管進行自主性蠕動。

概述


馬氏管
馬氏管
馬氏管位於消化道中后腸交界處,為細長之管狀物,由一層細胞組成;其基端開口於中腸和后腸的交界處,盲端封閉遊離於血腔內的血淋巴中。介殼蟲僅僅有兩個馬氏管,而蝗蟲的大的種類可能有到200個馬氏管,黃粉甲6條馬氏管;蚜蟲、彈尾目、部分雙尾目和纓尾目沒有馬氏管。

機理


當含氮廢物和電解液(鈉 , 鉀和尿酸)被主動地通過細管盲端運送時,原尿在細管內形成。原尿,跟消化的食物一起在後腸里混合。在這個時期,尿酸析出,鈉和鉀與經過滲透的水一起由后腸上皮細胞。尿酸成為結晶沉澱下來,留在那裡與糞便混合,為排泄作好了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蛛形綱馬氏管起源於內胚層(中腸起源),而昆蟲綱起源於外胚層(后腸起源)。

分類


直翅目型

末端封閉,遊離於血淋巴中,如直翅目,部分鞘翅目,革翅目,脈翅目。

鞘翅目型

末端包於直腸表面,成為"隱腎",如鞘翅目與部分鱗翅目

半翅目型

端部吸收代謝物,基部重吸收水鹽,僅見於半翅目

鱗翅目型

同半翅目,但端部形成"隱腎",如多數鱗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