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家池

湖北襄陽市古代私家園林

習徠家池,是記載較早的漢代魚池。在私家園林史上也有著重要地位,被《園冶》中奉為典範的“私家園林鼻祖”。

建設背景


習家池位於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於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襄陽侯習郁,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白馬山下築一長六十步、寬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習家池中圓台上建有重檐二層六角亭,俗稱“湖心亭”。其周繞以雕花石欄,憑欄可賞出水芙蓉,悠然游魚。

習池溯源

習郁所建習家池,著意渲染魚池與范蠡的關係,隱然透露飄灑於江湖之志。以宅第和大、小魚池為主體構成的習家池園林,背依青山,面迎碧水,開創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園林的造園風格,具備了後世園林所有的山水池泉、亭台樓榭、茂林修竹景物和詩、禮、史、酒、民俗、休閑、垂釣等文化內涵。
習家池
習家池
明代計成的著名的園林學著作《園冶》將其奉為私家園林的鼻祖和典範。《園冶》在論述郊野園林的擇地、構築和意境時寫到:“郊野擇地,依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林,水浚通源,橋橫跨水,去城不數里,而往來可以任意,若為快也。諒地勢之崎嶇,得基局之大小,圍知版築,構擬習池”。這裡的“構擬習池”就是指構建郊野園林要按照習家池的選址原則和建造格局進行。
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習家池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發揮過郊遊勝跡、祭祀賢達、傳播佛教、灌溉水利等重要作用,成為文人雅士、官宦名流、黎民百姓來到襄陽的必訪之所。
習家池的始建於東漢建武年間(25~56),襄陽侯習郁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魚的方法,在山下築一長六十步寬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馬泉水建池養魚。並陸續“起釣台、置廬亭、造泉館”,形成包括侯府宅第、園林、大小魚池在內的園林式屋宅,當時已成為游宴名處。
漢末,以士族子弟為主體的文人雅集逐漸興起,出現了像“蘭亭集會”、“金谷詩會”等在社會上造成廣泛影響的吟詩集會活動,流風所被,以“游宴名處”而著稱的習家池成為舉辦此類活動的理想場所。習家池清泉潺潺,曲水流觴,臨流賦詩,一觴一詠,最是適宜不過。
東晉時期,習郁後裔習鑿齒從滎陽太守任上回到家鄉襄陽,在故宅習家池及谷隱寺潛心修史,成為名播後世的史學家。他寫下《襄陽耆舊記》,其人物、地理、歷史等,無不描寫生動、確鑿史料,被後世史書廣泛引用。習家池也益負盛名。
南朝梁·劉孝標註引《襄陽記》:「漢侍中習郁於峴山南,依范蠡養魚法作魚池,池邊有高堤,種竹及長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處也。山簡每臨此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曰:『此是我高陽池也!』襄陽小兒歌之。」——《世說新語箋疏》
興寧三年(365),習鑿齒邀請高僧釋道安到襄陽弘法。釋道安師徒一行400餘人被安置在習氏宅第附近的白馬寺,他在襄陽講經弘法15年,創立了新的佛教學派“本無宗”,使襄陽成為當時全國的佛教文化中心。這些與名人名著相關的歷史典故,使習家池不僅僅作為歷史遺跡而存在,而且積澱和傳達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至唐代,習家池所遺園林逐步變為遊覽勝地,被稱作“高陽池”。文人雅士禊飲習家池屢有記載。到了清代,習家池禊飲成了常規活動,且經常由官方主持。頻頻造訪的名人名家不惜如椽巨筆,屢屢寫下光輝詩文,自南北朝至近現代,連篇累牘,蔚為大觀。
《襄陽縣誌》錄重建習家池館記中讚譽說:“全楚十八九而勝跡,名流都人士留連而慨慕者,習家池為最。”因此,對於熟悉中國歷史文化的人們來說,習家池是個知名度很高的歷史勝跡。其獨具特色的園林文化、詩酒文化、佛教文化,其影響早已播及全國。
宋代時,習家池曾毀於兵災,到嘉定年間又重建,新增庭堂、齋舍28楹,題匾為“習池”、“懷晉”,還在新建的院牆中間辟山門一座,題匾“習池館”。明正德至嘉靖年間,在襄陽做官的副使聶賢、江匯又對習家池作過全面修繕,增築石台、石欄,新建“鳳泉亭”,立習杜祠,祭祀習鑿齒和杜甫。清道光六年(1826年)知府周凱對習家池的亭台樓榭進行整修,在大池東修二小池,改高陽池館為“四賢祠”,祭祀習郁、習珍、山簡、習鑿齒。同治年間,襄陽知府方大堤對習家池也進行過一次大修,給泉池取名“濺珠”、“半規”。
1956年,習家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習家池又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今,在襄陽市委、市政府的保護和重視下,習家池,一座結合了漢晉莊院古風與中國郊野園林特色的國家風景名勝區,即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註:習家池溯源部分參考資料《千年習家池》)

自然環境


習家池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乾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域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域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於氣候的複雜多樣性。
習家池
習家池

歷史沿革


習家池是本區最早的古代私家園林。東漢初年,襄陽侯習郁在宅前築堤修池,引入白馬泉的水,池中壘起釣魚台,列植松竹。後人稱之為“習家池”,歷代濾加修建。
東晉時,習郁後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登亭著史,留下《漢晉春秋》這一千古名作,成為名播後世的史學家,而使習家池益負盛名。池邊舊有鳳泉館、芙蓉台、習郁墓,群山環抱,蒼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鳥語,風景清幽,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時,常來此飲酒,醉后自呼“高陽酒陡”,故習家池又名“高陽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嘆:“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南宋尹煥重修時規模已相當可觀。明正德時荊南兵巡副使聶賢,亦曾在池中築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凱在大池東修二小池;同治時知府方大秒提名為“濺珠”和“半規”。唐代,習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學家經常來遊歷的地方。皮日休還有一首著名的《習池晨起》,讚美了習家池的妙處:“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台。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開。茭葉深深埋釣艇,魚兒漾漾逐流懷。竹屏風下登山屐,十宿高陽忘卻回。”
習家池舊有鳳泉館、芙蓉台,亭北有習郁墓。三面環水,一面臨水,山色蒼翠,水光瀲灧,花紅柳綠,景色宜人,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遊人。
習家池它背倚白馬山,三面環抱。南望漢水,風帆隱現。遠眺鹿門,山色蒼然。園內樓館台榭,參差櫛比。綠枝佛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游習家池,有月更好。不論滿月如鏡,新月似鐮,上看勾懸於亭上飛檐,下看遊盪於池中清波。使你感覺到世界是那麼寧靜,那麼悠閑,那麼賞心悅目。
西晉永嘉年間,鎮南將軍山簡鎮守襄陽,常在此宴飲,喝得酩酊大醉,故稱“高陽酒徒”,因此有高陽池館。東晉時,習郁的後裔習鑿齒在此臨池讀書,晉以後,習家池曾一度荒廢。南宋嘉定寶慶年間曾加以修繕。明正德年間,撫民副使聶賢重修。明嘉靖時副使江匯又建習鑿齒、杜甫兩公祠。后又多次重建修葺,池邊有鳳泉館、芙蓉台、習郁墓。
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習家池也是襄陽人春遊和來襄陽的客人遊歷的第一去處。
宋代時毀於兵災,到嘉定年間又重建,新增庭堂、齋舍28楹,題匾為“習池”、“懷晉”,還在新建的院牆中間辟山門一座,題匾“習池館”。明正德至嘉靖年間,在襄陽做官的副使聶覽、江匯又對習家池作過全面修繕,增築石台、石欄,新建“鳳泉亭”,立習杜祠,祭祀習鑿齒和杜甫。清道光六年(1826年)太守周凱又對習家池的亭台樓榭進行整修,改高陽池館為“四賢祠”,祭祀習郁、習珍、山簡、習鑿齒。同治年間,襄陽知府方大堤對習家池也進行過一次大修,給泉池取名“濺珠”、“半規”。
1958年以前,白馬泉和習家池等景觀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後來逐步被破壞得殘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資對習家池進行了初步整修。習家池作為中國唯一一處從東漢開始修建並使用和保存至今、歷史最為悠久的私家園林,作為中國園林建築的典範的鼻祖,一定能再現其昔日美麗的歷史風貌。

主要景觀


習家池群山環抱,蒼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鳥語,風景幽靜。自古常有騷人墨客來此詠詩作賦,不少遊客來此參觀白馬泉、養魚池和亭台等景觀。現僅存六角亭、荷花池、濺珠池、半規池等景點,仍不失為覽勝之地。亭為重檐六角攢尖頂,斗拱高聳,檐角翠飛,通高6.5米,正面面闊4米,檐柱為四角方石柱,堅固厚實,古樸大方。挑檐和額枋上遍飾象徵吉祥的天宮賜福、萬事如意、蝙蝠雙至、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亭的四周有荷花池環衛。濺珠池呈半月狀,下有泉眼噴吐,上有古槐覆蓋,池中魚兒游弋,步園臨池,別有情趣。

旅遊信息


交通

市內乘公交505路到喬灣站下車,步行15分鐘左右可到。市內計程車前往約30元。

文化活動


相關人物

名家點評
明代計成在著名園林學著作《園冶》中論述郊野園林的擇地、構築和意境時寫到:“郊野擇地,依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林,水浚通源,橋橫跨水,去城不數里,而往來可以任意,若為快也。諒地勢之崎嶇,得基局之大小,圍知版築,構擬習池”。“構擬習池”,就是指構築郊野園林,要效法習家池。
習徠家池,又名高陽池,地處襄陽市襄陽城南5公里的鳳凰山東麓,是襄陽最早的園林建築群體之一,在私家園林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被《園冶》中奉為典範的私家園林鼻祖。

詩辭

皮日休《習池晨起》
清曙蕭森載酒來,涼風相引繞亭台。
數聲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開。
茭葉深深埋釣艇,魚兒漾漾逐流杯。
竹屏風下登山屐,十宿高陽忘卻回。
杜甫《初冬》
垂老戎衣窄,歸休寒色深。漁舟上急水,獵火著高林。
日有習池醉,愁來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處遂何心。
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
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竟來窺。
澄波澹澹芙蓉發,綠岸參參楊柳垂。
一朝物變人亦非,四面荒涼人住稀。
意氣豪華何處在,空餘草露濕羅衣。
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
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杜審言《登襄陽城》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台。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胡曾《習家池》
古人來過即街杯,所貴愁腸得酒開。
何出山翁持玉節,等閑移入僻鄉來。
歐陽修《高陽醉卧》
群山如龍還故壘,襄陽迢遞限一水。
重關突兀當要衝,干載雄藩鎮南紀。
郵亭旅邸遙相望,象譯交通經萬里。
舂陵豪士頗好奇,尋幽訪古為娛嬉。
玉缸酸醅似桐乳,卧沙白羊如灌脂。
細調鵾弦協鳳吹,與君共醉高陽池。
高陽地邊春欲暮,銅鞮坊里花如霧。
惆悵山翁喚不醒,紅日西沉漢江渡。
漢江渡口將別離,拍手尚有攔街兒。
小姬願隨遊子去,駿馬不受庸人騎。
大堤煙柳易零落,峴首殘碑委溝壑。
鹿門高士久銷沉,隆中老子不可作。
明日東歸謝所知,人生得意宜行樂。
項安世《重過習池》
征鞍重過習家池,橋下泉聲下索詩。
待洗一杯春酒涴,為君吐出碧雲詞。
薛瑄《習家池》
谷口一徑入,蒼山四面開。
中有習池水,水碧無塵埃。
泉源初噴薄,交流遂縈迴。
飛鳥鏡中度,行雲天外來。
微風一盪拂,林影久徘徊。
寒光空心性,俯玩何悠哉。
愛此不能去,載歌寫中懷。
王士禎《習池館》
山公酩酊處,遺跡峴山頭。
院靜寒山落,川明宿霧收。
依然池上水,遙接漢江流。
谷口微鍾發,蒼茫起白鷗。

散文

尋芳習家池李春雷《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2日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