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筒屯鎮

黑龍江大慶市杜爾伯特縣下轄鎮

煙筒屯鎮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地,介於北緯45°53′至47°8′和東經123°45′至124°42′之間,平均海拔152米。杜爾伯特縣地處松嫩平原、嫩江之濱,地勢開闊平坦,地理位置優越,東與大慶市林甸縣為鄰,西與泰來縣、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同肇源縣毗連,北同齊齊哈爾市接壤。

歷史發展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3月,設置新發區。同年6月,劃歸杜爾伯特旗管轄,仍稱新發區。1949年11月,將第五區(原新發區)劃歸林甸縣。1956年3月,又將林甸縣新發區劃歸杜爾伯特旗,同年5月分設廣勝、新發、煙筒屯3個鄉。1958年9月,將廣勝、煙筒屯兩鄉合併,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1960年1月,改稱煙筒屯人民公社。1962年將泰康鎮公社新發作業區劃歸煙筒屯公社。1984年8月,改為煙筒屯鄉。1985年6月,設置煙筒屯鎮。

發展狀況


近年來,鎮黨委堅持“畜牧立鎮、旅遊興鎮、經濟強鎮”發展目標,堅持牢牢抓住主導產業發展,積極調整經濟結構,依託資源和產業優勢,鞏固和發展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以當奈旅遊區為龍頭的旅遊業,以葦編加工和魚類銷售為主的魚葦產業,不斷增加基礎設施投入,開創全鎮建設發展的新局面。特別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鎮黨委牢牢把握“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要求,解放思想謀發展,凝聚力量抓落實,全鎮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2009年,全鎮經濟總收入實現26892萬元,同比增長17.1%,其中畜牧業收入16904.32萬元,佔總收入的62.9%,同比增長5.69%,種植業收入4814萬元,佔總收入的17.9%。旅遊業收入1000萬元,同比增長25%,漁葦業收入1460.5萬元,佔總收入的5.4%,勞務收入實現1100萬元,同比增長24.7%,人均純收入達到8342元,同比增長21%。2009年全鎮奶牛存欄27190頭,同比增長5%,交售商品奶35000噸,同比增長15.5%,奶牛單產實現5.2噸。

資源環境


煙筒屯鎮轄區地處烏裕爾河下游,屬河灘平原區。水域遼闊,盛產魚蝦,葦草繁茂,水禽種類繁多。全鎮總面積6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8萬畝,牧地43.2萬畝,葦地37.5萬畝,水域27萬畝,是全縣蘆葦主要產區之一,年均向國家交售蘆葦2萬餘噸。北部沼澤地是丹頂鶴棲息地,為扎龍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鎮辦工業有制磚廠、機修廠、釀酒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259萬元。全鎮共轄合光、三合、土城子、璫奈、廣勝、東升、東崗、新發、新合、南陽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91人;蒙古、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5%。鎮政府駐地煙筒屯。

行政區劃


煙筒屯鎮 隸屬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管轄。位於縣境北部,東北與林甸縣接壤,西北與齊齊哈爾市毗連。鎮政府駐地距縣城26公里。煙筒屯鎮名源於駐地煙筒屯名。煙筒屯,又名“煙土屯”、“大蒿子”,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建立屯,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修築中東鐵路煙筒屯站。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屬安達廳北鄉,中華民國成立后,1914年11月,劃歸林甸設治局,隸屬西鄉管轄,翌年改隸第五區管轄。東北淪陷后,隸屬霍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