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縣

黑龍江省西南部的縣

肇源縣是大慶市的一個縣原名后郭爾羅斯,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兩江左岸,長春、哈爾濱、大慶“金三角”的中心,隸屬於大慶市。

是金太祖“肇基王績”之地,有著6000多年的文明,幅員面積4198平方公里,肇源縣一個多民族縣份,21個民族,轄16個鄉鎮,6個農林牧漁場,常住人口為330340人(2020年)。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歷史沿革


據“白金寶文化”等遺址發掘考證,商周時代縣境屬肅慎部。
秦漢時為穢貊地。後漢三國時屬扶餘國,《後漢書》載“夫(音扶)余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兩千里,本濊地也”。
北魏時屬勿吉(音莫吉)國,“乃舊肅慎國也”。
北齊河清二年(563年)勿吉始稱林朝。“稅路分為七部,有票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白山部、黑水部”。黑水部以嫩江下游“大黑水”而得名。通古斯語為“郭爾羅斯”即今肇源縣之舊稱。
唐·聖歷三年(698年)三月三十日,唐帝武則天下詔,將妹弱、契丹、突厥、室韋劃為四春、我縣境屬之。唐·開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諸路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
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
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
903年契丹夷離堇耶律阿保機北伐來境。由此,成為契丹人的“戌境內,居境外”之地。北府宰相蕭思溫在今民意鄉他什海古城建立頭下軍州(皇后店),隸屬上京道。
金·收國元年(1115年),縣境划屬西北路。延設郭爾羅斯、兀速、結石烈三個猛安。
金·天會八年(1130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在出河店址建立“肇州”(今茂興鎮勒勒營子古城址),同時在其西北五里的莽海古城建始興縣。初隸屬上京路會寧府。
海陵時(1149—1161年)“嘗為濟州支郡”。
承安三年(1198年)肇州以“太祖神武隆興之地,升為節鎮,軍名武興。”
貞佑二年(1214年)肇州置招討司。同年,成吉思汗在“裂士分封”中,我縣境為哈布圖哈薩爾的世襲封地的一部分。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建立肇州(今肇東市四站鎮八里城古城)隸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內沿置兀速(霧松)、憨哈納思(郭爾羅斯)、乞里吉思(給石烈)三個部落。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罷肇州宣慰司,併入遼東道。
元·元貞元年(1295年),“立肇州屯田萬戶府,以遼陽行省左丞阿散領之”。
元·延右三年,“置肇州女真千戶所”。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六月,蒙古武力東移,哈布圖哈薩爾的十六世孫布巴什惕那顏駐牧嫩江下游兩岸,號所部為“郭爾羅斯”。
清·順治五年(1648年)十二月二日,郭爾羅斯部酋長布木巴被冊封為鎮國公爵,掌郭爾羅斯后旗扎薩克,此為旗治之始。
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肇州廳,治所設在今肇源城。實行蒙漢分治。民國初,省以下設置沿襲清制,分為道、府、廳、州、縣。
肇源縣風景
肇源縣風景
民國二年(1913)l月23日,奉大總統令廢府、廳、州,存道、縣由廳改縣后隸屬龍江道,肇州縣城設今肇源城,名稱肇州,3月20日執行。7月肇東分防廳晉陞為縣,旗境東部為肇東縣,西部為肇州縣,蒙漢三個政權並存,繼續實行蒙漢分治。偽滿洲國屬黑龍江省。
1932年偽縣公署因洪水遷到薄荷窩堡。
1934年又因洪水遷到“老城基”(今肇州址)。
1934年12月1日結束蒙漢分治。
1935年郭爾羅斯后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遷至肇源城,實行旗制。仍用郭爾羅斯后旗名稱,隸屬濱江省。
1945年12月20日,民主政府成立。郭爾羅斯后旗隸屬嫩江省,省會在齊齊哈爾。隸屬哈西專員公署。
1947年2月7日,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合併,稱黑嫩省,本旗屬第四專區,專署駐肇州縣。是年9月17日,撤銷黑嫩省,恢復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建制,本旗仍屬嫩江省
1949年5月5日,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本旗隸屬之。
1954年8月1日,黑龍江省與松花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原署各縣旗皆屬之。
1956年4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郭爾羅斯后旗政府奉令改稱肇源縣。此為“肇源縣”之始。
1958年8月27日,肇源縣隸屬松花江專署。
1965年6月14日,松花江專署改為綏化專署,肇源縣隨屬。
1992年划大慶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肇源縣地處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兩江左岸,長春、哈爾濱、大慶“金三角”的中心,位於北緯45°23'—45°59'。東經123°47'—125°45'。西北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慶市,北與肇州縣,東與綏化市肇東市接壤。西南以松、嫩兩江主航道為界與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大安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扶余市和哈爾濱市雙城區隔江相望。

地貌

肇源縣境內多為低地平原,多沼澤、湖泊、河川。

氣候

肇源縣氣候屬於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條件好,冬季寒冷乾燥,溫差懸殊,少病蟲害。年均降水量在600mm左右,水源豐沛,處於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上限,年有效積溫2900℃-3100℃,無霜期可達165天,作物生長季節日照總數達1295.6小時。是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年有效積溫2900-3100℃,氣溫適宜,雨量豐足,光熱資源居黑龍江省之首。

水文

松嫩兩江流經縣境長242.86公里。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肇源縣引松、嫩兩江水灌溉,水資源較豐富。肇源縣有9處大型灌區,28處中小泵站,末梢水田水池32處,總蓄水能力16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十分豐沛,2013年總量達51.4億噸。

生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繁多,有狐、貉、鹿等野生動物達200多種。
草本植物1800多種,有蒲公英、地丁、車前子、防風、玉竹等野生藥材百餘種。

礦藏資源

地下蘊藏著大量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2013年已探明油氣總儲量達7億噸。地上有鹽鹼和建築工程砂、黃粘土、火硝等。

行政區劃


肇源縣轄8個鎮、8個鄉。以及立陡山良種場、新立良種場、經作場、種畜場、茂興湖水產養殖場。共有11個社區居委會、138個村委會。(截止2014年)
下轄地區
福興鄉三站鎮薄荷台鄉二站鎮
和平鄉肇源鎮頭台鎮大興鄉
浩德蒙古族鄉義順蒙古族鄉古龍鎮新站鎮
民意鄉茂興鎮超等蒙古族鄉古恰鎮

人口民族


2018年,肇源縣有47萬人口,21個民族,轄16個鄉鎮,6個農林牧漁場,135個行政村。
2021年6月1日,2020年大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發布,肇源縣常住人口為330340人。

政治


縣政府領導
縣委副書記、縣長:遲維喜縣委常委、副縣長:孟慶鑫副縣長:張慶國副縣長:於秀玲副縣長:張維剛副縣長:朱學良副縣長:劉德福(掛職)

經濟


總述

2012年,肇源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0億元,增長14.5%。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實現13.2億元和6.2億元,分別增長39%和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8億元,增長15.9%。油與非油經濟比重達到75:2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6584元和 10962元,分別增長18.5%和17.3%。
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5.52億元,增長10.1%,增速達到四年來新高;地方財政收入實現3.8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2.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3.2億元,增長3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85億元,增長7.9%。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5200元和13800元,增長5.9%和6.5%。

第一產業

肇源縣被譽為松嫩平原腹地集糧牧漁油於一體的“塞北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省產糧大縣、全省牧業大縣、全省漁業大縣和全省綠色食品基地縣。
2018年一產增加值實現43.07億元,增長6.5%。畜牧業止跌反彈,增加值實現13.6億元,增長4.4%。綠色、有機產品認證總數達到120個,認證面積達到88萬畝。對接中石油、中石化、農夫山泉、雀巢、徐福記等企業,訂單農業達到60萬畝。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示範縣和中國好糧油示範縣,鯰魚溝米業被評為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肇源大米“五優稻4號”獲得中國首屆國際大米節銀獎,鯰魚溝大米、乾緒康有機小米獲得全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新站洪益糧食種植合作社王洪波在全省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榮獲“水稻大王”稱號。
2017年10月,肇源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2019年11月18日,肇源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肇源縣“水、草、田”三分天下,截止2013年有耕地180萬畝、草原173萬畝、水面103萬畝。肇源縣可養魚水面已發展到59.5萬畝,水產品總量實現2.62萬噸,名優魚養殖面積達到27萬畝,河蟹養殖面積5,000畝。水產品久負盛名,歷史上曾是清王室鰉魚貢品的重要產地,魚類品種達6目11科39種。

第二產業

肇源縣2013年有工業企業78家。培育壯大了畜禽、綠色食品、服裝加工和石油石化四個工業企業群,構築並形成了以食品工業為骨幹、油化工業為支撐、輕工和製造業為補充的工業經濟格局。
規劃建設了松花江工業園區、新站民營經濟區、港橋經濟區三個工業園區。加快推進了大慶肇源皮革城和帥億生態示範城建設。
2013年引進千萬元以上的大項目16個,累計到位資金20多億元。俄羅斯羅姆斯制衣、帥億集團、江西鴨鴨、吉林糖業、松拖製造、橋源化工、草原興發、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米業等實力企業和大慶皮革城建設項目相繼落戶肇源。2003年,全縣全口徑工業產值完成154,301萬元,同比增長23.4%;增加值42,121萬元,同比增長31.1%;利稅8,841萬元,同比增長16.9%。
2018年二產增加值實現10.85億元,增長11.4%。凈增規上企業5戶,總數達到89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7.2億元,增長18%。以“富民、富縣、富產業”為方向和標準,新續建招商項目23個,到位資金27.5億元。開復工重點項目45個,完成投資33.2億元,投資完成率117%。對上爭取項目61個,到位資金12.1億元。300萬張/年皮革加工、通威現代漁業基地、德倫堡小米啤酒加工和正邦生豬產業化等“帶一接二連三”的項目陸續投產,對上下游業態的拉動能力不斷增強。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31家,鑫慶吉肉業晉陞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青花湖被確定為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順德米業、惠豐乳業晉陞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第三產業

肇源縣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7億元,增長9.8%。成功舉辦第八屆蓮花節。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濕地中心評審。衍福寺、西海公園等景區景點加快建設。全年實現旅遊收入1.7億元。沈鐵內陸港運力提升到日開行3列,年貨運能力提升到380萬噸。餐飲業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新增“萬村千鄉”農家店20個。進出口總額實現1924萬美元。完成全省銀聯卡受理示範縣創建工作,金融機構發展到8家,銀行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59.6億元和26.5億元。
同時開拓俄羅斯市場,發展對外貿易,“肇源製造”產品,蕃茄醬、葵花仁、草原興發肉食品、古龍貢米和北大荒精製米遠銷歐盟、中東、俄羅斯及東歐和東南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俄及東歐出口貿易發展前景廣闊。

文化


肇源縣至今被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5處,其中有國家文物保護重點單位的“白金寶遺址”和在考古學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小哈拉文化。歷史上,這裡曾為遼金腹地,元清王公世襲之所,既是遼國齊天皇后的故鄉,也是完顏阿骨打肇基王業之地。境內出土的大型猛獁象、水牛化石、披毛犀等珍貴文物國內外罕見。集蒙、藏、漢民族風格於一體的衍福寺雙塔雕塑形象生動,造型完美逼真,蘊蓄著豐富的文化特質。

古龍貢米

2001年9月及12月分別獲得上海博覽會和深圳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立陡山綠色水稻

立陡山綠色水稻產自於黑龍江省肇源縣立陡山良種場。
立陡山位於松嫩平原的立陡山下,屬國家級水稻開發小區。肥沃的黑土地,清澈的嫩江水,清新的空氣,較長的活動積溫為立陡山
立陡山綠色水稻
立陡山綠色水稻
綠色水稻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生長環境。勤勞樸實的立陡山人以其世代延續的耕作經驗,融合現代農業技術,選擇優良品種生產出天然綠色的鄉村水稻。經專家確認,立陡山綠色水稻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立陡山良種場與黑龍江省第二水稻研究所合作,作為全省水稻良種繁育基地。

交通


肇源縣境內公路、水路、鐵路三路暢達。公路通車里程410公里。通(通遼)讓(讓胡路)線鐵路貫穿全境,與亞歐大陸橋連接。境內水路總長200公里,有“黃金水道”之稱。隨著松花江大橋和年吞吐量80萬噸的大慶肇源新港的建設,肇源的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提升,將真正成為大慶、哈爾濱、長春“金三角”和黑龍江西部大通道上的經貿重鎮。
松花江大橋建設始於2003年,將於2005年10月竣工,其引道全長143公里,向北平交肇新路、林肇路、明沈路經安達市接至哈大公路;向南經松原、長春、瀋陽入關。大慶肇源新港於2003年啟動建設,2004年年末將全部竣工。建成后,由大慶肇源新港經佳木斯、同江,一直到俄羅斯的廟街,駛入達旦海峽,直到日本海,“江海聯運”成為現實。

社會


文化事業
2013年新建社區綜合文化站2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0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文化產業多元發展。爭取白金寶博物館立項。小拉哈遺址晉陞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意鄉大廟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縣龍江劇藝術中心榮獲第五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並作為基層專業院團唯一代表向全國同行介紹經驗。
教育事業
2013年,縣一中新建項目啟動建設,新(改)建農村中小學校7所、城鄉幼兒園13所。
醫療衛生
肇源縣2013年完成2個鄉鎮衛生院升級改造和41個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組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縣中兩院晉陞為二級甲等醫院,茂興衛生院通過甲級鄉鎮衛生院評審,為6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配備了救護車。醫療保險實現網上即時結算。新建鄉鎮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所41個。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處、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建設村級衛生所76個。打造農村30分鐘醫療急救圈和城區步行15分鐘醫療保障圈。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累計發放社保、低保資金1.02億元。肇源縣納入低保對象16,114人,醫療保險參保面擴大,參保職工總數達到15,837人。2003年,4,95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已開展保險業務37種,年承保金額11億元,賠付率達55.42%。
基礎設施
肇源縣內新建城區休閑廣場5個、塑膠健身場地4,000平方米,改造街角綠地7處,拆牆透綠8處,新建停車場17處。“智慧城市”創建紮實推進,組建城管委,設立鄉管辦,啟動城區保潔權內部承包試點,強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拆除城區違章建築25處,打造樣板村22個,被評為全省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全縣程式控制電話裝機5.61萬門,移動用戶已達4.9萬戶。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2.36部。
松花江大橋建設始於2003年,將於2005年10月竣工,其引道全長143公里,向北平交肇新路、林肇路、明沈路經安達市接至哈大公路;向南經松原、長春、瀋陽入關。大慶肇源新港於2003年啟動建設,2004年年末將全部竣工。建成后,由大慶肇源新港經佳木斯、同江,一直到俄羅斯的廟街,駛入達旦海峽,直到日本海,“江海聯運”成為現實。
水利建設
2019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1000萬元獎勵。

旅遊


風景名勝

在境內綿延250公里的松嫩兩江左岸至今已發掘出古文化遺址105處,發現自然景觀20多處,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沿“黃金水道”分佈,從東至西遙相輝映,構畫出了龍江西部風格獨特的旅遊景觀。
西海濕地旅遊區
位於肇源縣城西1公里處。佔地面積5,500畝,平均水深1.5米,濕地內有天然的蘆葦、蒲棒草等水草植物。蘆葦盪中,棲息著江鷗、野鴨、大雁等水禽數十種。2002年,啟動了一期開發工程,修築了6.45公里的環海路,修建了觀鷗台、觀魚觀、賞蓮池、垂釣池、水上遊樂區等設施。整個景區按計劃完工後,將達到國家3A級標準。
望海屯古城遺址(古稱寧江州)
位於三站鎮西南4公里處。相傳是金兀朮妹妹的城池,在這裡曾與岳飛有過交戰。古城保存完好,城東門外還保留著金兀朮的點將
台。望海屯古城遺址已被定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區。
望海屯古城遺址
望海屯古城遺址
三岔河,古稱"大口",俗稱"陰陽界",
以栗末水(第二代松花江)和黑水(嫩江)交匯而成。為什麼叫"陰陽界"呢?因為發源於興安嶺的嫩江水凝重、微濁,發源於長白生的第二松花江水溫弱、清凈,兩股水匯合后,久不融合,并行達數華里。這樣,在二水交匯處就形成了一條黑白分明的分水線。這種現象除黃河上的涇、渭河外就唯我縣獨有,自古有"南有涇渭,北有栗黑"之稱。三岔河又是古盛京(今瀋陽)至愛琿之間古驛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許多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了優美的詩篇。清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康熙帝到此暢遊,留下了"源分長白波流迅,支合烏江水勢雄"的詩句。
頭台鎮魁星樓
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位於頭台鎮所在地東南高崗處,魁星樓主樓為三層,高16.8米,頂層四角有柱,為歇山式,樓內魁星作執筆圈點狀。旁有文廟大殿和東西配殿,正殿供奉孔子,配殿為各代名賢,形象各異,栩栩如生,是當時頭台鎮的標誌性建築。遺憾的是在“文革”中被毀。為了圓廣大群眾的重建夙願,繁榮鎮域文化,打造旅遊產業,2009年,鎮政府籌資500萬元,進行了一期工程,建設了圍牆、魁星樓主題和公德碑及部分綠化。
小拉哈文化遺址
位於肇源縣義順鄉東義順村,坐落在一條隆起的恰似龍脊般的漫土崗上,東西長500米,向南約300米直抵小拉哈屯,北靠遼闊的拉哈泡。據專家考證肇源縣小拉哈遺址距今已有6500年歷史,是黑龍江省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1992年黑龍江省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骨網鉤、陶網墜、蚌鐮、石鏟、石斧和玉器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經科學考證,這裡那時已形成了漁獵文化與農耕文化并行的局面。在小拉哈遺址農民春耕時還可撿到破損的石斧、玉片等。小拉哈文化遺址已被列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
白金寶文化遺址
位於肇源縣民意鄉,距肇源縣城70公里。據考證,白金寶文化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是“黑水先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金寶文化遺址是國家級古文化保護區。
濱江生態旅遊景區
位於肇源碼頭松花江左岸,景區包括黑山,雞心灘,江心島,江畔公園,江邊漁村,沙灘浴場,防洪紀念塔,濱江大道,肇源新港,松花江大橋等景點,是集休閑娛樂,洗浴餐飲,觀賞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黑山、雞心灘景點
距肇源縣城南6公里。位於松花江左岸,沙灘長2600米,最寬處320米,面積65公頃。黑山是一座沙山,雞心灘是江邊的一個天然浴場。
金色的沙灘、碧綠的江水、天然的浴場,構成純樸、秀麗的大自然美景,每至盛夏,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洗浴、觀光、品魚、狩獵。

代表人物


著名人物

劉達(1911(辛亥年)-1994),又名成棟。黑龍江肇源縣新站人。北平輔仁大學肄業。哈爾濱市首任市長,1948年至1963年任東北農學院(今東北農業大學)院長,1952年至1963年任東北林學院(今東北林業大學)院長,1963年5月至1975年11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1977年4月至1983年5月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77年4月至1978年6月為革委會主任,1982年7月不兼黨委書記),1983年5月任清華大學名譽校長。著名教育家。黑龍江肇源人。北平輔仁大學肄業,參加過”一二·九“運動。1977年4月至1983年5月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77年4月至1978年6月為革委會主任,1982年7月不兼黨委書記),1983年5月任清華大學名譽校長。
劉成果,男,漢族,1941年10月生,黑龍江省肇源縣三站鎮宏生村(李家圍子)人。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參加工作。高級經濟師。1965年東北農學院農機系農業機械化專業畢業,任中共黑龍江省綏化地委組織代培,綏化縣連崗公社秘書、黨委委員,綏化地區人防辦科員、農業辦副科長、科長。1979年任黑龍江省蘭西縣“革委會”副主任、副縣長。1981年任中共黑龍江省綏棱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1983年任中共綏化地委副書記。1985年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1987年任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黨委書記、局長。1990年任農業部農墾司司長,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宿成文(1930.8—)黑龍江肇源人。擅長水彩畫。七十年代后歷任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1982年組織江西畫家開創江西漆畫,並於1983年赴北京舉辦漆畫聯展。作品有《黃洋界》、《濤聲》、《匡廬山下》、《海濱暮色》、《鄱陽湖畔》、《雨後山鄉》、《金秋》等。

獲得榮譽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26日,肇源縣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