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坑村

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共和鎮泮坑村

鶴山市共和鎮泮坑村是粵西南地區為數不多的純客家聚落村莊之一,每年正月十六,泮坑村都要舉行“燒花炮”、“還花炮”的民俗活動。泮坑鄰近的十六個自然村都屬於客家聚落村莊,年年一起組織、參加“燒花炮”活動。“燒花炮”共設十六個花炮,按頭炮、二炮、三炮……等固定順序依次放炮、搶跑。搶到頭炮的人即“炮主”,是最幸運之人,全村人都要鑼鼓歡送。炮主會得到一個“花炮頭”和一幅繪有關帝像的鏡畫,上面註明第幾炮,由各村接回村中供奉,一年後再送回去,俗稱“還花炮”。

村情概況


泮坑村[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共和鎮泮坑村]
泮坑村[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共和鎮泮坑村]
據史料記載,清雍正十年(1732年)鶴山置縣時,懸示招墾。徐、凌、譚等姓應招從 粵東遷到泮坑村,遂成村落,立村時引地形命村名,稱“泮坑口”。先祖是從五華縣遷來的,泮坑村全是客家人,以徐姓為主,風俗習慣至今保留著濃厚的客家習俗。泮坑村90%的家庭有華僑,旅居美國、荷蘭、巴拿馬、秘魯和港澳等地。每年的還花炮活動,華僑、親友和村民都樂於捐款,今年該村就收到10多萬元的捐款。捐款除用作還花炮活動外,還用作村中的各項公益事業。通過活動,促進了泮坑村與其他村的交往和友誼,更重要的是促進了16條自然村的文明建設。

風土習俗


泮坑村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舉行燒花炮、還花炮活動。鄰近16條自然村都參加燒花炮活動,並設有16個花炮。花炮按頭炮、二炮、三炮……等固定順序排列,搶到頭炮的人,稱為幸運之人,全村人都要歡送,炮主會得到一個花炮頭和一幅繪有關帝像的鏡畫,上面註明第幾炮,由各村接回村中供奉,一年後再送回去,俗稱還炮。燒花炮、還花炮活動是鶴山客家人一項全民參與的盛會。
泮坑村還炮當天,村中就龍騰獅舞、鞭炮齊鳴,客家山村成了歡樂的海洋。中午12時還炮儀式開始,村民排列著整齊的隊伍,在村中祖祠出發,步行到鶴城鎮小官田,由泮坑村步行到小官田,需要50多分鐘時間。還炮隊伍由一面大銅鑼開路,名為“鳴鑼開路”,村民扛著各式彩旗隨後,彩旗之後是擺著供品的桌子,抬桌子的村民必須是未結婚的小夥子。兩輛小推車各載著一隻大紅燒豬和一隻大生豬,這是客家習俗,有生有熟,意為什麼都有。緊接著是供奉著頭炮花牌和炮頭的神龕。最具特色的是27名村婦頭戴統一的草帽、腰系統一的圍裙,各挑著當地村民稱之為“籮篋”的盒籮,籮篋內裝有桔子、甘蔗、雞、肉、年糕慈菇等年貨食品,每個籮篋外面還要擺上一棵生蒜,意為好合算、有打算。村民說,客家人探親、回娘家、結婚送禮,有一個習俗便是擔籮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