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內斯特•海明威
厄內斯特•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出生的年代美國已是世界上的強國,他的家世也不算太差,父親是個醫生,能帶給他不錯的生活。母親愛好藝術,從小就對他進行音樂和繪畫方面的培養。所以,在眾多關於海明威幼年時代介紹的文字資料里,篇幅都不是特別多,似乎正印證了那句話—在幸福的生活中沒有文字。相比於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文學成功之路,在優越和順利方面海明威一點都不遜色。1917年,才中學畢業的海明威就作了記者,所以,海明威的作品特點簡明深刻是職業性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應徵前往義大利前線作戰,並身負重傷。1921—1927年作為記者常駐歐洲,期間結識了著名文人斯泰因和龐德,在他們的鼓勵和幫助下開始發表作品,1924年,《在我們的時代里》的出版標誌著海明威文學風格的形成。他的作品細緻含蓄,力求作到讓人物自己去說話,這充分反映了他的寫作功底。
海明威一生經歷了四次婚姻,感情生活動蕩而痛苦。這導致了他對女性的兩極態度,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缺乏現實感。他的私生活極為放蕩不羈,一生風流韻事不斷,有過四次婚姻的他與眾多女性傳出過緋聞,並被數名女友斥為“始亂終棄的負心人”。然而,在這位情感浪子的一生中,唯獨對好萊塢女星瑪琳·黛德麗始終保持著純潔如一的愛。美國波士頓肯尼迪總統圖書館首次公開展出了海明威和黛德麗之間近三十封書信和電報,由此披露了一代文壇巨匠與性感“銀幕女神”之間那段長達三十年的柏拉圖之戀。
《太陽照樣升起》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從此他便“大作”不斷。《沒有女人的男人》、《永別了武器》使他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藝術高峰,之後《死在午後》、《勝者無所得》、《有的和沒有的》、《第五縱隊》、《喪鐘為誰而鳴》均為他的黃金之作,這段時間也是他生命的主要過程。
上個世紀50年代的海明威已步入他生命的後期,儘管他的年齡並不大,但是,在文學方面成就的他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之後的很多作品都是毀譽參半,只有《老人與海》仍然風采依舊。無論如何,像海明威接連不斷地創作出文學傳世佳品的人不多,為此,1954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對他的評語是“精通現代文學敘事藝術”。
1961年,給世界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海明威不堪病痛的折磨,開槍自殺,結束了他並不算長的人生旅途。海明威去世后,關於他的生平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書籍,比較著名的有《不固定的聖書》、《海流中的島嶼》、《海明威書信選集》以致直到1986年還有關於他的作品—《伊甸園》問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得銀制勇敢勳章(medaglia d’argento)。
1953年憑《老人與海》獲得普利策獎。
1954年憑《老人與海》及一生的文學成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