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嶺鄉

福建省永定縣轄鄉

岐嶺鄉位於福建省永定縣城之東。是通往廈、漳、泉和廣、梅、汕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捷徑,又是永定土樓旅遊景點的入口,有“金豐咽喉”之稱。過去,周圍多山,交通不便,居民出入都要走比較歧(方言,“陡”的意思)的山嶺小路,故名岐嶺。更是革命活動的重要之鄉。

岐嶺鄉它東鄰古竹鄉、湖坑鄉,南靠大溪鄉下洋鎮,西南與廣東大埔縣茶陽鎮相連,西與城郊鄉接壤,北與湖雷鄉及撫市鄉毗鄰。鄉政府駐地井下村(又名晉霞村),距縣城25公里。居民為漢族,講客家方言。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8519公頃,常住人口6806人。

鄉鎮概況


岐嶺鄉
岐嶺鄉
岐嶺鄉位於縣境東南部。東鄰大溪鄉、湖坑鎮,南連大溪鄉、下洋鎮,西與廣東省大埔縣和縣內城郊鄉毗鄰,北與湖雷鎮、陳東鄉接壤,面積82平方公里。鄉0設於岐嶺十字路,距縣城24公里。
2000年,有14個村委會,133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10個),3162戶13959人。設初中2所,小學10所,衛生院1所。該鄉曾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紅旗不倒,鐵打岐嶺”的美譽,全鄉有革命烈士104人。境內的金豐大山,重巒疊嶂,地形險要,縱橫20餘公里,是閩粵邊重要革0據地之一。
下山村牛牯撲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后,建有毛主席紀念堂1座。岐嶺還是著名僑鄉,有僑港澳台胞2.2萬人。他們關心家鄉建設,1994~2000年,共捐資1000多萬元興辦各種公益事業。

歷史沿革


岐嶺鄉
岐嶺鄉
明、清時屬金豐里。民國時稱岐嶺聯保,屬中金區、第四區。並區后稱東岐鄉、屬第三區。后又稱筀東鄉、直屬縣。建國后屬下洋區、下金區、第二區。1952年設立第十一區、后岐東區。1957年改岐東鄉、筀竹鄉,公社化時,設陳東、岐嶺人民公社。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火箭公社,1961年設岐嶺公社,1970年並為岐嶺公社。1984年改稱岐嶺鄉。

行政區劃


轄湖河、下山、井下、蒲山、龍湖、豐村、八聯、石培、中社、培上、外坑、新村、內坑、竹聯14個村委會,254個村民小組,有114個自然村,其中19個革命基點村。

轄區代碼

岐嶺鄉
岐嶺鄉
350822206201湖河村
350822206202下山村
350822206203井下村
350822206204蒲山村
350822206205龍湖村
350822206206豐村村
350822206207八聯村
350822206208石培村
350822206209培上村
350822206210中社村
350822206211外坑村
350822206212新村村
350822206213內坑村
350822206214竹聯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1044
5689
5355
家庭戶戶數3059
家庭戶總人口(總)10801
家庭戶男5494
家庭戶女5307
0-14歲(總)2622
0-14歲男1360
0-14歲女1262
15-64歲(總)7470
15-64歲男3927
15-64歲女3543
65歲及以上(總)952
65歲及以上男402
65歲及以上女55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592
2021年7月1日,龍岩市永定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岐嶺鄉常住人口為6329人。

地理環境


地勢北高南低,大部分屬丘陵山,其中千米以上山峰9座,最高的是著名的金豐大山主峰天子崬,海拔1296米。氣候宜人,其中蒲山、下山、井下三個村的氣候具有“南亞熱帶特色”。

自然資源


岐嶺鄉山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有山地10.4萬畝,林木蓄積量20萬立方米,其中毛竹2.6萬畝。縣辦金豐林場在該鄉境內。礦產資源有花崗岩、錳、石墨、鉀長石岩等。該鄉有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3800千瓦,年發電量近2000萬千瓦時。

社會


岐嶺鄉有初級中學3所、完小25所、初小26所、衛生院1所。
岐嶺鄉加大科教興農、科技興企、科普宣傳的工作力度,重點抓好計生工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的安定穩定。繼續鞏固“創衛”、“低保”成果,加強農村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提高全民衛生意識和健康水平。岐嶺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計生工作,大力開展“計生三戶”幫扶活動,全面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2001—2005年,共兌現幫扶款4.50萬元。充分發揮村級計劃生育協會和計生中心戶長的作用,切實加強對廣大群眾的教育,落實外出對象的計生措施,同時提高計生隊伍的政策和業務水平,改善計生工作的辦公條件,增配一名村級計生衛技人員。
在岐嶺鄉黨委、政府的努力下,經過多方籌集資金,2003年3月動工新建鄉老年活動中心,同年12月竣工,總投資近10萬元,佔地面積8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活動中心內設辦公室、會議室、紅旗讀書社,添置電視機、VCD各一台,桌球、乒乓球、麻將、圍棋、象棋各一套,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活動場所和設施。

基礎設施

岐嶺鄉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辦實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抓實抓好,至2005年,實現自來水、電話、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的配套。2004年綠化鄉政府草坪,完成培上村、龍湖村村部建設。2005年,架設鄉政府至井下村路口路燈;籌措720萬元完成40公里道路硬化,內坑至竹聯、路子橋至八聯村、培上村至中社村道路全面完成。建成通信基站2個,實現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開通寬頻網路,固定電話用戶達2000多戶。

經濟


岐嶺鄉盛產杉、松、竹及筍乾、松脂、土紙等。鄉辦工業有紙廠、葯餅廠、農械廠等企業,縣辦金豐林場是該縣木材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
1988—2000年,岐嶺鄉大力進行山地綜合開發,調整大田種植結構,實施“煙一稻一菜”或“煙一菜一菜”種植模式。林業生產常年堅持“封、管、造”並舉。養殖業實施建設萬頭養豬場、萬頭竹山養羊場和萬隻養鴨場,形成“村村有較大養殖場,組組有養殖專業戶,戶戶有人均一頭豬”的格局。1993年8月分鄉后,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和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投資4000萬元的日輝不鏽鋼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已投產;投資220萬元的空下潭水電站正式發電;惠安協興石材有限公司“黃金鑽”石板材廠、客家福果品有限公司、嘉佳果品精製廠、友源竹木工藝廠等一批上規模的加工型企業相繼投產。至2000年,共有集體和個體企業593家,鄉鎮企業總產值1537萬元。
2001—2005年,岐嶺鄉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緊圍繞“農業穩鄉、企業興鄉、環境優鄉”的發展思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團結拼搏。2005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48億元,財政收入196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631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50%、47%和20.1%。
岐嶺鄉黨委、政府加大農業投入,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實施農業穩鄉戰略,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增加農業投入。2001—2005年共籌措130多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建設。林業生產取得新進展,2001—2005年共造林1000畝,2005年,完成林權制度改革,共有森林面積8.4萬畝,森林覆蓋率70%。家畜、漁業、禽蛋產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2001—2005年,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全鄉上下形成大上項目、快上項目的良好氛圍,拉動經濟快速發展。至2005年底,該鄉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200多萬元,形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其中,省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永定天鵬食品廠,2009年9月1日在井下村動工興建,11月正式投產,總投資約300萬元。該廠引進全自動鏈式烘乾機10台,年產柿餅15萬噸。2001—2005年,該廠年產值分別為100萬元、127萬元、130萬元、95萬元。該廠的建成投產,使岐嶺鄉紅柿鮮果銷售壓力得以緩解,大幅增加果農收入。2005年4月,投資360多萬元、位於筀竹新村的永定祥億電子廠建成投產,年產可調電阻電位器300萬件,填補了岐嶺鄉電子產業的空白。豐富的竹資源也吸引了眾多外商的眼光,位於龍湖村的旭日竹器廠和列市的新村竹器廠相繼投產,主要產品為竹涼席和竹窗帘。

旅遊


風景名勝

境內的金豐大山,山巒疊嶂,地形險要,縱橫20餘公里,這裡是閩粵邊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毛澤東曾在大山中的牛牯□村住了二十多天,指導各地的革命鬥爭。今建有毛澤東紀念亭,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物品

茶葉、筍乾、木材、稻穀、烤煙、毛竹。

交通


雙永高速

雙永高速永定土樓出口即在岐嶺下山村,2012年1月1日雙永高速公路新羅至永定段正式通車。老區人民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時代。從龍岩市區乘車,全程高速,到永定土樓可節省將近1小時時間,永定土樓正式迎來“高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