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豹紋鯊的結果 展開
- 豹紋鯊
- 半帶皺唇鯊
豹紋鯊
豹紋鯊
豹紋鯊(學名:Stegostoma fasciatum)是豹紋鯊科、豹紋鯊屬魚類。雄成魚長147-183厘米,雌成魚長169-171厘米。體很延長,軀幹近圓柱形,尾部側扁。頭近圓錐形,尾部特別長。吻寬圓,上部圓凸。眼很小,橢圓形,無瞬膜和瞬褶。鰓孔5個。背鰭2個,低狹,呈長方形,上下緣并行,后緣圓形;第一背鰭較大,部分前於腹鰭;第二背鰭后緣微凹,下角圓突,部分前於臀鰭。尾鰭很長,約等於體長之半,尾椎軸不上翹。臀鰭比第二背鰭稍大或幾等大,恰在尾鰭下葉前方,緣和角均圓形。腹鰭和臀鰭形狀相似但較大。胸鰭寬大,外角和里角都圓形,后緣平直或微凸。幼體深褐色或黑褐色,具許多黃色細狹橫紋和斑點;成體黃褐色,具很多列深褐色斑點,吻上無斑,吻側和眼下的斑點細小;腹面淺褐色;各鰭都有斑點。
豹紋鯊為暖海性底棲魚類,主要棲息於大陸架與島嶼架的沿、近海中大型鯊魚,性情較溫順,舉凡砂泥底、石礫底、礁石區、珊瑚礁區等水域皆可見其蹤跡。夜行性,白天活動力遲緩。白天常伏沙底暗礁中,夜晚鑽入礁中洞穴覓食。肉食性,主要以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為食,亦捕食小魚。若激怒它,會展開攻擊行為,有潛在性危險。無主動襲擊人類記錄,很難飼養。分佈於太平洋西部熱帶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及中國東海、南海。包括波斯灣、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安達曼海等海域。
豹紋鯊
幼體深褐色或黑褐色,具許多黃色細狹橫紋和斑點;成體黃褐色,具很多列深褐色斑點,吻上無斑,吻側和眼下的斑點細小;腹面淺褐色;各鰭都有斑點。
豹紋鯊
豹紋鯊
分佈於太平洋西部熱帶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及中國東海、南海。包括波斯灣、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安達曼海等海域。
存在: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北領地、新南威爾士州)、巴林、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日本、科威特、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莫三比克、緬甸、新喀里多尼亞、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索羅門群島、南非、斯里蘭卡、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湯加、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越南、葉門。
存在:(季節性不確定):斐濟、馬紹爾群島、蘇丹。
豹紋鯊
豹紋鯊
豹紋鯊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瀕危(EN)。
中國國內早期文獻,如《中國軟骨魚綱》(1960)、《南海魚類志》(1962)、《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1979)將豹紋鯊(Stegostoma fasciatum)歸入鼠鯊目(Lamniformes)中的鬚鯊科(Orectolobidae)。《中國魚類系統檢索》(上冊)(1987)將豹紋鯊歸入鬚鯊目(Orectolobiformes)中的鬚鯊科。《中國動物志—圓口綱、軟骨魚綱》(2001)已將豹紋鯊歸入鬚鯊目中的豹紋鯊科(Stegostomatidae)。
在澳大利亞,豹紋鯊分佈在幾個海洋保護區內,包括大堡礁海洋公園和昆士蘭的莫頓灣海洋公園。豹紋鯊受到《馬來西亞漁業法》的保護(Last等人,2010年)。
豹紋鯊多為延繩釣或流刺網兼捕獲,魚皮更具美味,可曬乾后加工燉至成膠狀食用,有治療風濕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