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山街道

輝山街道

輝山街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東南部。東臨棋盤山風景區滿堂街道,南依東陵區英達街道、前進街道,西接虎石台街道,北臨馬剛街道。

基本概況


轄20個社區。G1京哈高速、102國道、103省道公路過境。蒲河新城管委會、瀋陽革命烈士公墓、輝山風景區位於境內。。黨工委下設34個基層黨組織,共有黨員990名。駐區企事業單位78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9家。境內102國道、沈哈高速、蒲河大道、沈北大道相互貫通,5條公交線路方便居民出行。休閑廣場10個,公園1處。轄區內綠化面積達到 11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6%、人均佔有綠地25.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18.3%。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生態氧吧。輝山街道榮獲省級“文明機關”、“達標競賽活動優秀單位”、市級“十大工業化示範鄉鎮(街)”、“低保工作、退管工作先進單位”、“徵兵工作先進單位”,近期爭創省級流動人口示範街道、省基層武裝部正規化建設試點單位、市級廉政文化示範單位。

行政代碼


210113003:~003 111馮道社區 ~004 111人和新居社區 ~006 111花山社區 ~008 111森林裡社區 ~009 111輝山新城社區 ~010 111山水綠閣社區 ~011 111麗水灣社區 ~012 111溪谷社區 ~013 220蒲河社區 ~014 220黃泥社區 ~015 220馬莊子社區 ~016 220千佛社區 ~017 220汪千社區 ~018 220蒿甸子社區 ~019 220馬家社區 ~020 220尖檯子社區 ~021 220孫家社區 ~022 220松樹社區 ~023 220大望社區 ~024 220大蔡社區

歷史沿革


輝山大道
輝山大道
1984年建輝山街道。1996年,面積41.2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10個居委會。2002年,輝山街道辦事處駐輝山街18-2號,人口1.21萬人,面積41.28平方千米,轄馮道、花山、二窪、三窪、仲官、達連6個社區。
1996年,蒲河鎮面積55.3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蒲河、新崗、孫家、大望、邱家、四家子、松樹、尖檯子、小望、小蔡檯子、蒿甸子、大蔡檯子、馬家堡子、汪千、千佛寺、新屯、邵家河子、馬莊子、蓮花、黃泥河子20個行政村。
2002年,蒲河鎮鎮政府駐蒲河,人口1.5萬人,面積65.3平方千米,轄蒲河、新崗、孫家、小望、大望、四家子、松樹、尖檯子、嵩甸子、大蔡檯子、小蔡檯子、馬家堡子、汪千、千佛寺、新屯、邵家河子、馬莊子、蓮花、黃泥河子、邱家20個村委會。
2002年末,將原望濱鄉所轄的望濱、南三家子、東四家子、閆家、古砬子、灣溝6個村(區域面積25.12平方千米)划入蒲河鎮。區域調整后,蒲河鎮面積81.09平方千米,轄26個村委會。2006年3月,將望濱鄉區域和蒲河鎮的蓮花、新屯、馬莊子3個村劃歸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管理。
2006年3月,瀋陽市政府批准:新城子區和瀋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設立沈北新區;將東陵區輝山街道(即瀋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在建制上劃歸沈北新區管轄。
2007年1月19日,省政府批准(遼政[2007]18號):撤銷蒲河鎮,設立蒲河街道。2007年12月26日,省政府批准(遼政[2007]236號),將蒲河街道望濱村、南三家子村、閆家村、東四家子村、古砬子村、灣溝村劃歸新設立的望濱街道;區劃調整后,蒲河街道轄12個村,面積63.59平方千米。
2007年12月24日,瀋陽市政府批准(沈政[2007]261號)同意輝山街道和蒲河街道合併為輝山街道。合併后的輝山街道面積88.28平方千米,轄20個社區,人口9.3萬人,辦事處駐輝山大街123號。四至為:南起東陵區與沈北新區兩區在東陵區滿堂街道上水村西交會點,向東再向北經滿堂村、小李溝村、輝山村、蒲河街道蓮花村、新屯村、望濱村、馬剛鄉洋什村、松樹村、石山子村至馬剛鄉、清水台鎮南交界點;再向西經清水台鎮泥溝堡、東五旗、中五旗、崔公堡至崔公堡與虎石台鎮小望村交會點;然後向南經虎石台鎮小望村、中古城子、柳崗、東陵區前進街道大志村、皮台村、小東溝村至小東溝村東公路涵洞;再向東經東陵區英達街道長嶺子村、東溝村、北溝村至起點。
2010年,將平望路以南、虎石台大街(203國道)以東、黃泥河以西區域劃歸大東區文官街道。

經濟發展


中街冰點城食品有限公司外景
中街冰點城食品有限公司外景
招商引資效果顯著,香港南華集團、重慶中十冶、瀋陽維康醫院項目今年紛紛引進,建立起以房地產、農產品深加工、食品加工、電子動漫等為主體的產業格局,龍湖地產、春日集團、蒲興禽業、中糧集團、冬冬食品、123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本地經濟迅速騰飛。截止7月末規上產值完成263.66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5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7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65%;引進內資完成15.5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7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1251元,農民人均存收入10577元。輝山街道堅持“政府引導、企業行為、市場化運作”模式,高標準、大手筆打造硬體環境,城市景觀路網、鐵路專線縱橫交錯,九通一平的建設用地上過百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鱗次櫛比。美麗的蒲河在輝山經濟區內蜿蜒西去,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輝山板塊樓市日漸成熟,由2005年每平方米1400元漲至現在的每平方米2600元。輝山板塊內聚集著多所名校,未來的學生群體成為一個潛在的、不可忽視的群體,隨之帶動起來的第三產業潛力發展。

社區建設


小區建設
小區建設
街道投入加強馮道社區的軟硬體建設,高標準設計社區辦公用房,使社區硬體方面達到全市先進水平。強化服務功能,社區建設各具特色。馮道社區將居家養老、殘疾人康復活動室建立起來,增設居家養老員公益崗位,建立完整的社區服務網路,組建好各種類型的社區公益型協會,提高社區居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能力。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建設,創建馮道社區為市級和諧社區。實施新的社區管理機制,變局部管理為全方位監督,實行“全員管理、全方位監督、全面提升”的“屬地化”管理機制,賦予社區幹部四項全新工作職能即辦公職能、監督職能、接待職能及反饋職能,實現社區間無縫鏈接。為提升社區隊伍整體素質。人和新居社區在生態城市創建工作中以“和”為共同理念,以1.26的低容積率,贏得42.67%的高綠化率,泉水橫穿園區,使小區處在山環水繞的天然氧吧之中;小區建設了140桿採用高效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供電的太陽能庭院燈,每日節約56度電;建設了日處理污水能力為300噸的中水循環系統,實現了節水和治污效益;樓體南北外牆選取保溫、阻燃和隔音的建築材料;環保志願者已達500多人;設立分類垃圾桶10套,全面推進環境友好社區建設的試點進程。在普遍解決社區用房基礎上,重點打造以生態黨建設為特色的森林裡社區和以生態文化為特色的人和社區。社區獲得“省級綠色示範社區”、“省級殘疾人先進工作社區”的榮譽稱號。

設施建設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
近年來大力打造民生工程。投入5000餘萬元解決村、社區辦公用房19處、活動室21處。三年來,低保、五保、優撫、老齡、臨時救助累計支出75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報銷補償超過60萬元;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1472名畜牧場職工享受到長期臨時工待遇其中606人已領取養老保險,每月700元左右。加強2所社區日間照料站、1處“陽光之家”等特殊群體服務。廉租房入住27戶。1家專科醫院、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及東北育才瀋陽二中翔宇中學、省裝備製造學院等名校的進入,使輝山地區真正實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尤其今春成功克服氣候異常的不利影響,圓滿完成春耕工作,發放糧食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257萬元,積極組織家電、汽車下鄉工作,兌現補貼13萬元。在完成農民的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失地農民全部納入養老保險體系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失地農民動遷,搬入新居,手裡有部分剩餘資金的特殊情況,溝通協調勞動部門以及社會有關單位加強合作,根據不同人群做好各種事業類型的培訓任務,增強失地農民就業能力和信心,提高失地農民就業技能。積極想方設法拓寬就業渠道,創造就業機會,確保失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切實解決社區居民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