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蟠鄉

龍蟠鄉

龍蟠徠鄉位於玉龍縣西北部,玉龍雪山西麓,地處金沙江畔。東與玉龍縣大具、白沙相連,南與拉市、太安、九河、石鼓等鄉(鎮)相接,西北與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隔江相望,幅員面積306.8平方千米。

下轄興文、星明、新尚、龍蟠、新聯、魯南6個村委會,33個村民小組,79個社,2586戶,10240人,境內居住有納西、漢、壯、傈僳、苗、藏、白等少數民族。鄉政府所在地離縣城80千米。境內地勢呈南北走向,東高西低,海拔在1750米~3200米之間。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國道214線貫穿全境,鄉境有2座大橋、1座便橋橫跨金沙江。境內有小(二)型水庫1座,蓄水量12.3萬立方米,灌溉及排澇水利設施有魯南青龍河、新尚灌溉渠。旅遊景點有著名的虎跳峽。森林覆蓋率為37.8%。是一個集河谷階地、山區、半山區為一體的農業鄉。郵政區碼:674112

人口


龍蟠鄉
龍蟠鄉
2006年年末總戶數3097戶,總人口10864人。在總人口中,納西族8812人,漢族1274人,白族72人,傈僳族229人,藏族127人;農業人口10359人,非農業人口50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28%,人口密度35.4人/平方千米。全鄉實有勞動力6366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5854人,工業從業人員70人,建築業從業人員104人,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112人,商業及飲食服務從業人員178人。

地形


西臨金沙江,主要有河谷和山區2類地形,海拔1750米—3200米之間。國防公路過境。境內有能容納千人的太子洞,熱水塘,景點有阿喜龍潭。魯南特產黃皮梨

沿革


龍蟠鄉
龍蟠鄉
1950年屬麗江縣第四區,1958年設下江公社,1963年屬第七區,1966年建龍蟠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位於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西北部。1997年,面積306.8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興文、新聯、星明、新尚、魯南、龍蟠6個行政村。2002年屬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農業


2006年末耕地面積14914畝,其中,水田8962畝,旱地5952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耕地面積1.44畝。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894畝,總產量5403噸。在糧食作物中,水稻種植面積2320畝,總產量577噸;玉米種植面積7033畝,總產量1707噸。小麥種植面積8804畝,總產量2563噸。全年豆類作物種植面積3442畝,總產量506噸。薯類作物種植面積245畝,總產量38噸。全年培育優質煙基地700畝、非優質煙基地3000 畝,共3700 畝,收購烤煙501. 9噸,其中,中上等煙470噸,煙葉均價11.23元,總收入563.5萬元。全年種植青梅720畝、核桃300畝、魯南黃皮梨200畝、冬雪蜜桃120畝、草莓150畝、五月桃300畝、李子200畝,林果業產值達到194.5萬元。全年種植山藥150畝,實現產值60萬元;種植大蒜1500畝,實現產值600多萬元。種植阿喜辣子、墨西哥辣子共1000畝,產值150萬元。

畜牧業


2006年末生豬存欄10985頭,菜牛存欄4503頭、山羊存欄1268頭,山羊養殖規模50頭以上的農戶8戶。年內生豬出欄11007頭,實現產值446萬元;菜牛出欄312頭,實現產值45.6萬元;山羊出欄350頭,實現產值8.5萬元。全鄉烏骨雞存欄2.5萬隻,出欄8000隻,產蛋70000個,實現產值25.4萬元。
2006年內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048萬元,總產值795萬元,實現利潤70萬元。直接或間接從事第二、三產業的人數已達 320人,個體生產經營戶逐年增多,帶動了一大批群眾及農戶去發展個體經濟。

經濟


全鄉經濟總收入292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909.7萬元,畜牧業收入587.9萬元,林業收入117.4萬元,漁業收入4.7萬元,工業收入23.5萬元,運輸業收入124.3萬元,商飲業收入117.8萬元,服務業收入19.6萬元,其他收入2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0元。

公共建設


2006年內,共投資19萬元,新建了新尚上村至下村的一條長5000米(30厘米×40厘米)集人畜飲水、農田灌溉為一體的“三面光”溝渠。新華村修建了一座(長4米×寬3米×高2米)村道橋樑。長水、西龍兩村連接處修建了一座(長3.5米×寬3米×高2米)過河橋,修建了村公路檔牆(長20米×寬0.4米×高2米)和補修了下村一座(長3米×寬2.5米×高2米)橋樑。星明兩家村修建了1800米的“三面光”溝渠,星明四社修建了700米的“三面光”溝渠。興文村委會七坪村修建了3英寸抽水站一座,150立方米蓄水池1個、10立方米蓄水池3個、田間“三面光”溝渠2600米,鋪設管網和架設電線850米。在新聯村委會核桃村修建了“三面光”引水渠3600米、“三面光”田間溝渠2800米、50立方米蓄水池2個、20立方米分水池2個,有效解決了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困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年徠內,第三批農網改造順利完成,有力解決了山區、高寒山區548 戶村民的用電困難問題。
2006年內,投入教育基礎建設資金10萬元,改造和修繕了星明完小等部分小學校舍。利用香港捐贈款25萬元,修建興文完小教學樓,新辦了興文幼兒園。投資40萬元,配備了中學遠程教育及小學遠程教育設備,完善了一批附屬工程和配套設施。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三軍醫大學投資130萬元,援建了魯南完小教學樓及配套設施。
境內共有公路127千米,其中,過境公路44千米,縣鄉公路83千米。通汽車村數6個。全鄉有住宅面積95.5萬平方米,人均90.2平方米。有貿易集市1個,每周的星期日為街子天,年交易額80萬元。

社會事業


全鄉現有中小學教師113人。其中,中學教師25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中專2人。小學專任教師88人。全鄉有中學1所,完全小學6所,1人1校16所,小學3所,並有附設的幼兒班6個班。全鄉在校學生1596人。
有鄉文化站1個,工作人員2人。有衛星地面接收站5座,電視覆蓋率85%。
有鄉鎮衛生院1個,病床15 張,萬元以上醫療設備2台,衛生技術人員11人,專(兼)職防疫員6人,保健員6名。年內,門診就診9677人次,累計收入232820.70元;住院就診162人次,累計收入117875.28元,年內總收入350695.98元。
有育齡婦女2024人,婚前醫學檢查率達8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17%,高危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高危產婦管理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孕產婦女保健覆蓋率91%,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8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71.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02‰,嬰兒死亡率6.02‰。
有鄉村醫務室6個,個體辦診所6個。有鄉村醫生8人,衛生員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