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區第二中學

新建縣第二中學

贛江之濱,鄱湖之畔,南昌市新建區第二中學作為省重點中學、南昌市名校,已成為68萬新建人民心中永遠的驕傲。十年來,學校為一本院校輸送了4000餘人,二本院校輸送了10000餘人,其中為清華、北大輸送了30餘人。這些數據創造了新建二中的輝煌,也深深影響與震撼了一江之隔的南昌市學校。

學校簡介


南昌市新建區第二中學是江西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地處省會城市南昌——南昌市政府所在地——紅谷灘新區北端,與南昌市行政中心區融為一體。學校環境優雅宜人,校園綠樹成蔭,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00餘畝,在校學生7900餘人。學校基礎設施完善,教學建築面積60000平方米。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微機中心、語音室、現代化師生閱覽室和圖書館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學校師資隊伍雄厚,在校教師研究生學歷達30%,中學高級教師12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人,享受南昌市政府特殊津貼2人,省市骨幹教師、南昌市名師35人。

辦學目標


30年來學校秉承“愛國崇德、博學創新”的校訓,營造平和淡定、謙和真誠、感恩博愛的文化氛圍。積極倡導“人人當伯樂,個個是人才”的育人觀和“人人可愛,個個可造,力求人人升學,更求個個有為”的學生觀,視品德為最高學位,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和“做人見人愛的人”為育人目標,逐步形成了自身辦學特色:團結協作、精益求精的集體備課;搭建教師成長平台的“樹師德,強師能,修師表”活動、“教學能手”評比;關注全體學生的“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磨尖治拐、培優補差、共同進步”的教學模式;著眼學生全面發展的“群星璀璨”評比、“九愛十心”主題教育、“社會實踐班”活動、“十個好”活動。

辦學經驗


經驗概述辦學成果

近十年來,學校為一本院校輸送了4000餘人,二本院校輸送了10000餘人,其中為清華、北大輸送了30餘人。連續六年高考文科進入全市前三名,連續三年奪取得南昌市文科狀元,2010年彭衛東同學以626僅一分之差(第一名627)奪得全省文科第二名、南昌市文科第一名,當年學校囊括了南昌市文科前5名,2006年塗序聰奪得全省理科第三名。2012年高考,新建二中又獲得喜人的成績:其中鄧巧彬、黃天立、黃鵬三人錄取北京大學;總分600分以上學生112人(其中文科37人、理科75人)佔全省2%,創歷史新高。一本上線420人,二本以上上線1356人,實現了一、二本以上比去年提高60%,一、二本總人數提高30%的總目標,實現了連續十年二本上線總人數居全市第一的目標,實現了連續七年二本上線人數佔全市1/6,今年佔1/5的目標,實現了連續九年文科一、二本上線人數佔全市1/4的目標。

辦學歷史所屬地區


輝煌的人物:雷轅生。江西省新建區教育體局局長兼新建區第二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江西師大教材教法指導導師,江西教育學院客座教授。
新建二中的校史,可追溯到烽火連天的抗戰時期。1939年新建區政府駐紮南昌市后牆路,由當時新建籍的部分地方賢達、社會名流率本地“江東弟子”,任教就讀於後牆路的“新建中學”;后因戰亂頻繁而數度興廢。新中國成立后的1958年,又在區政府所在地生米鎮重建“新建縣中”。“文革”前夕,區政府遷至長凌鎮,“新建中學”又隨之遷至長凌鎮水工巷。1980年,為強化本區教育,經市局、省廳批准並報經國家教育部備案,由校長馮啟聖(縣團級)率新建中學和部分從全區中學點上精選的一批骨幹教師高起點地組建了“新建二中”這所省級重點中學。
尤其是1999年以來,新建二中新一屆領導班子繼承老一輩的艱苦辦學作風,銳意進取,解放思想,更新辦學理念,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質量與時俱進。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校園佔地150餘畝,處於南昌新城區二環路地段,與南昌市政府所在地的紅谷灘毗鄰,著名的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320國道均環繞二中校園而向東西南北貫通輻射,交能條件極為便利。已投資3千多萬元,興建了三幢(78個教室)有現代化設備的教學樓,另有一幢在建教學樓,兩幢可容納三千六百人的學生公寓,一幢有三層可同時容納三千六百人吃飯的學生食堂、四幢(120套)教工集資樓。校建工地仍熱浪滾滾:多功能的綜合樓、實驗樓、科技樓、圖書館已破土動工,高品位的語音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展廳、實驗室、圖書館及閱覽室將應運而生,具有新世紀特色的體育運動場也即將由藍圖變為現實。校園內,百種名貴樹各顯英姿,四季花卉爭芳斗妍,各種裝飾燈爭相映輝。

師資力量

新建二中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初師生不滿200人,但現已擁有80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7000餘人,教職工240餘人,其中南昌市學生300多人。幾年來,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已成為省級德育示範基地,獲市2001年質量目標管理一等獎。各類院校上線人數均居全市第二,四縣第一,數、理、化平均分居全市第一。2002年,文科二本上線人數居南昌市第一2009和2010更是刷新紀錄,2010年文科小班最高分626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併且文科包攬全市前五。2014年高考,文科小班裘蓉蓉同學以619分的成績勇奪南昌市文科榜眼,錄取北京大學,黎莎同學以610分的高分位列全市第四,錄取中國人民大學。2015年高考,文科小班周舟以623分的高分一舉奪得南昌市文科第二名(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績,錄取北京大學;同年文科小班全市前十佔5名,全省前100名佔6位,共錄取清華大學一人,北京大學一人,復旦大學兩人,中國人民大學兩人,南京大學一人,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四川大學等985工程高校以及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知名行業頂尖型211工程高校若干人。2017年高考,文科兩人錄取北京大學,一人錄取香港中文大學,其中夏兆安同學以663分勇奪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績,錄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理科一人錄取北京大學醫學院,全校理科最高分660錄取上海交通大學,全校數十名同學錄取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天津大學、吉林大學等全國知名985或211學府!

教師風采

班主任例會
班主任例會
學校通過定期的班主任例會,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狠抓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方法。
可愛的老師
可愛的老師
班主任早讀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辦學成果


學校為全國各高等院校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本科生4200多人,重點生2000多人,清華、北大、科大、人大、復旦五大名校200多人,已有188人成為碩士,46人成為博士,800多人成長為國家高級科技人才或高級管理幹部。

文化傳統


新建二中的主要辦海陸空經驗與特色可概括為:一顆心,兩條線、三個會、四層關係和五種合力。
一顆心
“一顆心”指的是學校通過加強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使全體班子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牢固樹立為全體師生服務的思想。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正派的思想作風、團結協作的工作精神,使新建二中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
二條線
“二條線”指的是學校狠抓年級組和教研組的建設,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學校堅持崗位聘用制,學校根據教師的綜合表現,由教務處聘用年級組長和教研組長,年級組聘用班主任,班主任聘用教師,教研組長聘用備課組長。一學年一次,強化了競爭激勵機制。
三個會“三個會”指的是年級組每周要召開老師動員大會、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備課組老師研討會。動員大會要求老師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協調行動;經驗交流會要求各班主任將自己以班會課的內容、方式為載體的經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研討會要求全體老師群策群力,統一教案。
四層關係
“四層關係”指的是恰當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通過主題班會、實踐活動課等各種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本著“文理並進、藝體開花”的方針,處理好文科與理科的關係;通過老師課外的“分類指導,分層推進”等工作,處理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關係。
五種合力
“五種合力”指的是學校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各種合力: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繫,每學期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后的第一個雙休日,各年級定期召開兩次家長會,為學生共同會診;校領導走進課堂,走進教師,教師對學校重大問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這是干群合力的集中體現;全體教師與非教學人員共同努力,形成了共同為教學服務的合力;班主任虛心求教於任課教師,了解課堂教學,任課教師也主動承擔班級管理的責任;師生面對面溝通,在每次大型考試之後,都會舉辦一個師生座談會,現場解決學生的疑惑。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發展才是硬道理。
把每青少年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素質加個性,規範加創新。大力實施文化治校方略。
科研興校。

校園風光


優美的校園
優美的校園
新建二中致力於為學生提供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同學們在學習之餘可以感受校園之美。
在美麗的校園中,同學們既可以在綠意盎然的叢林中休閑漫步;還可在休閑時間時,在寬廣的操場上揮灑青春的汗水,迸發出屬於他們的激情。

榮譽稱號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西省人民群眾滿意學校”“江西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江西省優秀和諧校園”“全省‘提升質量年’先進單位”“江西省學法用法示範單位”,省、市“文明單位”,省、市“德育示範學校”“南昌市名校”,江西省重點高中評估優秀等近160項榮譽稱號。

學校地址


學校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長麥路569號,全區唯一的省級重點中學。新建二中地處南昌市政府所在地,紅谷灘北端、新建區城中心。倚梅嶺而臨贛江,位於新建區長麥路5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