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2條詞條名為張雲的結果 展開
-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科門診副教授
- 廣東省茂名高州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
- 北京京劇院演員
- 原中國農業銀行行長
- 海南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導師
- 浙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 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 畫家
- 大方派出所所長
- 四川省雙流縣勝利鎮黨委委員
- 廣西柳州市人大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
-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
- 江蘇邳州市議堂鎮黨委書記
- 原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 英濟夫人
- 山西運城市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
- 天文學家
- 里斯夥伴中國區總經理
- 神華集團公司原人力資源部總經理
- 東漢豫章太守
- 牟定縣政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 榆林市橫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院長
- 四川省大邑縣三岔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 五台山管理局原副局長
- 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
- 高威廉
-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 副主任醫師
- (梁羽生武俠小說人物)
- 四川省廣元市發改委黨組成員
- 青島市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教師
- 昭通十大優秀青年
- 上海離休幹部
- 鄭州大學藥學院特聘教授
-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
- 文山州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副主任
- 廣西民族醫院黨委副書記
-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
- 四川大學教授
- 喜馬拉雅城市服務商(南京站)負責人
-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
- 湖南省邵東籍烈士
- 江蘇啟東籍烈士
- 中國計量學院研究生部教授
- 濟南大學文學院講師
- 安徽廬江籍烈士
-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柳州一中教師
- 內科主任醫師
- 遼寧省製冷學會理事會副主任委員
- 河南省特聘教授
- 鄭州航空港區樂耕小學教師
- 河北晟標質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員工
- 衢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職工
- 中國光大銀行東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士
- 香格里拉市第二中學教師
- 匯銀家電集團客服中心總監
-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 廣西翔路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士
- 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
- 天津財經大學教務處處長
- 大連市第八中學英語教師
- 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大師
- 同濟大學副教授
- 駐美國使館參贊
- 商業人物
張雲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導師
張雲,現任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導師。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西南基地“動物毒素結構與功能“首席學科負責人,國際生物毒素學會亞太地區理事,中國毒理學會生物毒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學習經歷
1980,9-1984,7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學位。
1984,8-1987,7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87,7-1992,9中國科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合培博士,分子生物學專業,1992年9月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3,12-1995,9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后研究。
工作經歷
1995,10-1997,10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毒素研究室副主任
1997,10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正高職,副高職評定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核心刊物“動物學研究”學報編委。
1997,12—1998,2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
1998,11—1999,1香港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9,1—2000,12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西南基地“動物活性蛋白多肽組學“學科團組學術帶頭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生物毒素基因組編碼的蛋白多肽分子可以與哺乳動物及人的目標蛋白分子相作用,且活性高、專一性強,再加上生物毒素由於加速進化所造成的豐富基因多樣性,使得生物毒素基因組和其功能蛋白多肽的研究不僅有助於解決生物學研究中的重大學術問題,同時將有助於我們了解多種人類複雜疾病的發病機理,並為新葯靶點的發現和創新葯開發提供信息。生物醫學和創新藥物研製開發的研究已是全球科技發展的首位攀登目標,如今國內外上對天然生物毒素的研究可以說已覆蓋了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所有學科,在眾多己積累的重要成果中都包含著各種異源生物毒物的拓掘及其應用,因而新型生物毒物的拓掘與應用在國際生命科學研究中更顯活躍。張雲博士實驗室立足於中國生物毒素資源(特別是有毒兩棲爬行類動物資源)的分子多樣性和特殊性,主要研究工作集中於:1)系統深入地開展中國特色有毒動物模式物種毒素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研究;2)發現一批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效應分子,特別是新葯前體分子;3)揭示重要的生物蛋白多肽毒素與人體內相關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規律,作用新靶點的發現與確立;4)生物毒素的起源,與生物靶點的協同進化特徵及在生物適應中的意義。提供生物毒素蛋白多肽在生物學研究,天然創新藥物開發,農業技術應用的理論物質基礎,發現有知識產權的新藥物靶點和創新藥物。
先後在國際SCI核心刊物“J.Biol.Chem.”,“EuropeanJournalofImmunology”,“ThrombosisandHeamostasis”,“ProteinScience”,“FEBSLetters”,“RegulatoryPeptides”,“Peptides”,和“Toxicon”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5篇;上述論文被引用430餘次,其中SCI核心刊物引用380次。與國際同行學者有著廣泛的聯繫和學術交流,主持組織1996年6月在昆明召開的第四屆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毒素會議。多次應邀在國內國際會議上進行報告。目前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6人,培養畢業的博士中:兩名已成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中1人已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1名成長為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和雲南省學術帶頭人,另有4名博士畢業生目前已赴歐美深造。
在研課題情況
實驗室主要在研課題情況:
1、兩棲動物肽類毒素國家基金委重點2007,1-2010,12145萬元主持執行中。
2、三葉蛋白受體研究國家基金委面上2006,1-2008,1225萬元主持執行中。
3、新型抗菌肽研究國家基金委面上2007,1-2009,1225萬元主持執行中。
4、凝集素受體專一性國家基金委面上2005,1-2007,1219萬元主持執行中。
5、凝集素受體專一性中科院“西部之光”2005,1-2007,1225萬元主持執行中。
6、SARS蛋白酶表達雲南省自然基金2003,12-2006,1230萬元主持執行中。
近期代表性論文目錄
近期代表性論文目錄(SCI論文)
Xiang Y, Yan C, Guo XL, Zou KF, Li SA, Gao Q, Wang X, Lee WH, and Zhang Y* (2014) Host-derived pore-forming toxin-like protein and trefoil factor complex protects the host against microbial inf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USA, 111, 6702-6707.。
Wang YJ, Guo XL, Li SA, Zhao YQ, Liu ZC, Lee W, Xiang Y, and Zhang Y* (2014) Prohibitin is involved in the activated internal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 BBA Molecular Cell Research, 1834, 1393-1401.。
Zhao F, Yan C, Wang X, Yang Y, Wang GY, Lee WH, Xiang Y, Zhang Y* (2014) Comprehensive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frog (Bombina maxima) immune system. DNA Res. 21, 1-13.。
Li SA Xiang Y Lee W, Zhang Y* (2013) Naturally occurr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 OH-CATH30 protects against sepsis by regulating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J Med Chem 56, 9136-9145.。
Du TY, Luo HM, Qin HC, Wang F, Wang Q, Xiang Y and Zhang Y* (2013) Circulating serum trefoil factor 3 (TFF3) i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LoS One 8, e80271.。
Zhang Y, Wang YJ, Xiang Y, Lee WH, and Zhang Y* (2012) Prohibitins are involved in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media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J Thromb. Haemosta 10, 411-418.。
Yang XW, Lee WH*, and Zhang Y* (2012) Extremely Abundan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Existed in the Skins of Nine Kinds of Chinese Odorous Frogs. J Proteome Res 11, 306-319。
Liu ZC, Zhang R, Zhao F, Chen ZM, Liu HW, Wang YJ, Jiang P, Zhang Y, Wu Y, Ding JP, Lee WH and Zhang Y* (2012) Venomics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Centipede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haani. J Proteome Res 11, 6197-6212.。
Zhang Y, Yu G, Wang Y, Xiang Y, Gao Q, Jiang P, Zhang J, Lee W, and Zhang Y* (2011) Activation of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 by a frog trefoil factor and PAR4 by human trefoil factor 2. Cell Mol Life Sci 68, 3771-3780。
Jiang Y, Li Y, Lee W, Xu X, Zhang Y, Zhao R, Zhang Y*, and Wang W* (2011) Venoms of two Elapid snakes (Bungarus multicinctus and Naja atra) and their evolution patterns. BMC Genomics 12, 1。
Lee WH, Li Y, Lai R, Li S, Zhang Y* and Wang W* (2005) Varie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Bombina maxima toad and evidence of their rapid diversification. Eur J Immunol 35, 1220-1229。
Lai R, Liu H, Lee WH, and Zhang Y* (2002) An an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from skin secretions of toad Bombina maxima.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95, 796-799。
Lai R, Zheng YT, Shen JH, Liu GJ, Liu H, Lee WH, Tang SZ, and Zhang Y* (2002)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 of Chinese red belly toad Bombina maxima. Peptides 23, 427-435。
Zhang Y, Wisner A, Maroun RC, Choumet V, Xiong YL, and Bon C (1997)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nake venom plasminogen activator,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molecular modeling. J Biol Chem 272, 20531-20537。
Zhang Y, Wisner A, Xiong YL, and Bon C (1995) A novel plasminogen activator from snake venom,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cloning. J Biol Chem 270, 10246-1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