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濟夫人

英濟夫人

英濟夫人,本名張雲,字英敏。鄉間常呼為雲娘,生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九月十六日,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三日瞑逝坐化,享壽18歲,逝后屢見靈異,鄉民為之立廟奉祀之。嘉靖年間倭寇攻東南沿海,入漳州府雲霄鎮攻莆美堡,雲娘顯神跡助戰,倭寇久攻莆美堡不下敗而退。翰林院徠編修林偕春、山東巡撫張純以雲娘顯神事請敕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追封雲娘為一品夫人,號英濟夫人,世稱英濟夫人。

基本介紹


英濟夫人,本名張雲,字英敏。鄉間常呼為雲娘,生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九月十六日,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三日瞑逝坐化,享壽18歲,逝后屢見靈異,族人為之立廟奉祀之。
雲霄縣莆美英濟宮祖廟
雲霄縣莆美英濟宮祖廟
雲娘從小聰慧,精通琴棋書畫,喜好醫術,為人善良慈愛。村中有嬰兒生病,雲娘將其抱在懷中,並摩挲嬰兒的身體,嬰兒的病立馬就痊癒。雲娘芳齡十八歲時,自畫其像,告別父母及鄉親,打坐仙逝。鄉民聞訊無不痛悼,並塑造神像建廟奉祀。此後,雲娘常常顯靈護佑鄉民。
據清朝嘉慶二十一年《雲霄廳志·宮廟》記載: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進犯東南沿海,竄犯漳州府雲霄鎮,攻莆美堡,莆美鄉民憑據莆美堡死守。在危急時刻,夜裡突然傳來金戈鐵馬的聲音,一道火光沖入倭寇敵營。倭寇驚惶逃遁,天亮民眾看到雲娘神像額頭有汗水,衣物有草、露水,才知道雲娘顯靈展神功退敵。為此,鄉民感念雲娘護佑恩德,更加信仰雲娘。
英濟夫人
英濟夫人
翰林院編修林偕春、山東巡撫張純聞聽雲娘顯靈事迹,遂上奏嘉靖皇帝請求敕封,嘉靖皇帝追封雲娘為一品夫人,號英濟夫人,奉祀廟宇按一品夫人級別而改建為宮廟,賜名英濟宮。
清代同治年間,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的部屬,列王朱義德、天將宋北斗率領太平軍進攻雲霄,英濟夫人也曾顯靈助力當地軍民,打敗太平軍,維護了一方百姓的安全。雲霄縣地方官上奏朝廷,請求追封英濟夫人。英濟夫人被雲霄百姓奉為“神姑”。每逢神姑的忌日,雲霄民眾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英濟宮
雲霄莆美英濟宮
雲霄莆美英濟宮
英濟宮坐落於福建雲霄縣莆美鎮莆下村,始建於明代中後期,祀奉莆美張氏第四世祖姑張雲的塑像,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英濟宮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坐南向北。整座廟宇屬於抬梁穿斗式懸山頂木石結構,其屋脊採用龍脊樓閣式結構。宮前有一座精美的銀爐亭,宮大門左右下方有兩塊麒麟石雕,大殿前有一口天井。宮內雕樑畫棟,木雕、石雕刻、窗磚雕、牆上壁畫、陶瓷脊飾等件件琳琅滿目,工藝精湛,具有明代閩南風格特色,藝術價值較高。英濟宮整體建築博雅,工藝精美,保持明朝古建築的藝術風格,也是雲霄縣保存較完整的古廟宇之一。
昭孝堂(英濟宮)
昭孝堂又名“英濟宮”,始建於清代,民國時期被雲霄縣縣立初級中學借用為教室,解放后被作為糧食倉庫,后又作為三房裡老人活動場所。該建築由前廳。天井。主堂及兩側過水廊道組成,懸山頂。坐西朝東,建築面積306.99平方米,前廳明間內凹,面寬三間。現該建築保留有清石構件原物,大部分梁架均為2003年重修。建築總體保持了清代風貌,廟內祀奉英濟夫人神像。
雲霄菜埔村英濟宮
雲霄菜埔村英濟宮位於菜埔堡西門外壕溝,建於明萬曆年間,主祀英濟夫人,廟宮面積為130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主殿為33平方米,原廟為磚木結構,三合土牆,壁畫及屋頂彩瓷人物,磚雕十分精美,1958年,廟被損壞坍塌,1996年由村民募捐在原廟址重建。
雲霄英濟宮昭孝堂
雲霄英濟宮昭孝堂
梅州英濟宮
英濟宮位於詔安梅北村新公廳,供奉姑婆祖媽英濟夫人。於2001年8月28日被詔安縣人民政府批准為詔安縣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徠台灣嘉義上水鄉鎮北宮
台灣嘉義上水鄉鎮北宮
台灣嘉義上水鄉鎮北宮
清代乾隆年間,莆美張氏第十世裔孫張贊渡海入台,遷到嘉義縣水上鄉義興村開基,成家立業,繁衍後裔。至清道光年間,其裔孫張海亮事業有成,專程從台灣嘉義回到祖地祭祖,到英濟宮朝拜英濟夫人,還奉請英濟祖廟香火分靈返回台灣嘉義,在上水鄉建“鎮北宮”,祀奉英濟夫人。
英濟夫人信仰隨著莆美張氏後裔遷居外地而傳播四方,晉江、詔安、廣東等地紛紛建廟紀念英濟夫人。英濟夫人信仰也傳至台灣,嘉義、台北等數十處地方均建廟祀奉英濟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