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大橋
第一座特大型城市橋樑
復興大橋(Fuxing Bridge),又稱錢江四橋,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錢塘江雙層雙主拱的鋼管混凝土組合系桿拱橋,位於錢塘江大橋下游4.3千米的南星橋附近,距下游西興大橋4.2千米。
復興大橋於2002年03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於2004年10月16日全線通車。
復興大橋北端通過復興立交橋與杭州市上城區中河高架路相連,南端通過濱江區中興立交橋與濱江區江南大道相接,全長1376米,寬26.4米,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2002年3月28日,復興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2002年9月8日,受錢塘江風暴潮影響,復興大橋建設中的橋墩被衝垮,300米施工便橋被摧毀。
2004年10月16日,復興大橋全線通車。
2012年11月起,復興大橋啟動大型維修養護工程,對7000餘平方的部分橋樑路面重新鋪設SMA改性瀝青,以代替原先的普通瀝青。
復興大橋
復興大橋位於錢塘江大橋(錢塘江一橋)下游4.3千米的南星橋附近,距下游西興大橋(錢江三橋)4.2千米。該橋北端通過復興立交橋與杭州市區的中河高架路相連,南端通過濱江區的中興立交橋與濱江12號路相接。
復興大橋
復興大橋夜景
大橋主橋全長1376米,包括南北兩岸接線在內全長約2500米,寬26.4米。它是一座城市道路與軌道交通相結合的跨江橋樑,也是一座集上承式、中承式以及下承式拱橋為一體的雙層鋼管混凝土組合系桿拱橋,其構造設計以及結構分析比較複雜。
“復興大橋”的橋樑採用兩層結構,上層寬25米,設雙向6條機動車快速行車道,北面通過復興立交與中河高架及地面連接,南面通過中興立交與地面世紀大道、江南大道相連;下層為三座獨立橋樑,北面與鳳凰城小區道路相連,南面和世紀大道、濱盛路相接。左右兩側為公交專用道和自行車、行人通道,各寬7米,中央設計為輕軌預留用地,寬7.6米,可用作機動車道,整層共有10個機動車道,是當時錢塘江上過江能力最強的一座橋樑。
復興大橋是採用組合跨徑的雙層橋面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拱橋,新穎、獨特的雙層鋼拱橋型國內外獨一無二。橋樑上層設雙向6車道的快車道;下層中間為雙線輕軌,兩側設公交專用道、非機動車道及殘疾人專用設施,是中國最具備綜合性功能的城市橋樑。橋樑上構為鋼管混凝土雙主拱,主橋的跨徑組合為2×85+190+5×85+190+2×85米,其中85米跨徑為下承式系桿拱橋和上承式拱橋的組合,190米跨徑為下承式系桿拱橋和中承式拱橋的組合,因此全橋包括了拱橋的下承、中承和上承三種形式。85米跨徑是考慮到滿足最小通航跨徑的要求(通航凈寬要求大於80米);190米跨徑是考慮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橋樑的美觀性確定的。全橋的跨徑組合為:2×45.75+2×89+196+5×89+196+2×89+2×45.75=1376m,其中2×45.75跨採用雙層等高度的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
通行事項
2015年08月10日起,復興大橋南引橋部分車道安裝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在安裝后的兩周時間內,途經車輛中,有2203輛超過限載標準(路面限重40噸),占貨車總量的6.4%,其中超過55噸的超重車輛有684輛,最重車輛總重達115噸。
由於復興大橋橋址處在河床較深處,涌潮以及風浪的影響比較大,再加上施工期通航等因素的要求,因此需要採用無支架的施工方法。全橋拱肋採用先吊裝鋼管拱肋,再灌注鋼管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系梁則採用先預架設鋼筋性骨架,再立模現澆混凝土的方法。
復興大橋先後獲2004年度杭州市建設工程“西湖杯”獎、2005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2005年度全國市政金杯示範工程獎、2005年度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和2006年度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
上層橋面:瀝青路面將全部翻新。市路橋集團高架養護公司經理羅贇說,這將是復興大橋投入使用11年來頭一回實施整段橋面瀝青翻新。常開車走復興大橋的市民也不用擔心,瀝青翻新施工將在凌晨進行,儘可能減小對交通的影響。
下層橋面:所有為車輛提供照明服務的路燈都要更換,以前用的熒光燈將換成LED燈,更節能、照明效果也更好。
復興大橋把充滿活力的濱江區、蕭山區和杭州老城區連成整體,使杭州正式邁入錢塘江時代。(新浪新聞中心 評)
復興大橋通車后,從城市中心駛來的汽車直接從高架路過江到濱江區和蕭山區的時間大大縮短。(浙江在線 評)
復興大橋的創新意義,主要在於它是大小拱結合的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新型拱橋,多跨連拱,其中兩座為190米跨徑的主拱,九座為85跨徑的小拱。另外,大橋雙層橋面系統還採用了複雜的空間結構體系,由梁、桿、板等多種結構以及鋼管、鋼筋性骨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等多種材料組合而成,還包括了鋼構件、鋼管混凝土構件、方鋼管混凝土構件等構件。“復興大橋”的開通為杭州市“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創造了必要條件。(新華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