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德

革命烈士

王有德(1897-1932),雲南硯山人。共產黨員。黃埔七期。國民革命軍團長。1897年,王有德出生於雲南硯山縣。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德語系預科班。時任北大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經常邀約思想進步、諳習外文的學生到圖書館整理書籍,王有德便是其中之一。王有德在這裡開始涉獵馬克思《唯物史觀》等著作,成為我國早期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之一。

人物簡介


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倡導組織下,由19個人秘密發起成立了國內最早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研究會的成立,在中國開了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河。王有德便是19個發起人之一。

人物經歷


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王有德參加了由陳獨秀領導的“秘密行動小組”,串聯發動學生上街示威遊行。1920年3月,“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后,王有德等以研究會為陣地,參與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大力宣揚馬克思主義。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北京支部為擴大馬克思主義宣傳陣地,決定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公開,在《北大日報》上刊出啟事,招募會員,王有德等19名會員作為發起人在啟事上簽名。啟事刊出后,惲代英等校內外青年、教授、工人近300人加入研究會。在組織研究會工作的同時,王有德多次與研究會成員裹糧步行到北京郊區的丰台和長辛店鐵路、門頭溝煤礦等地,調查工人生存狀況,在工人中開辦學校,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傳播革命思想,設法爭取和發動工人開展鬥爭。
1920年11月,王有德加入由李大釗創建的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出席了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為中國最早的青年團員之一。1921年初,鄧中夏、王有德等7人組成“五一”運動委員會,組織領導1000多名長辛店鐵路工人舉行了中國工人階級第一個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會上喊出了“勞工萬歲!”“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正式成立“長辛店工人俱樂部”,使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會組織。
同年,王有德擔任在工人中影響很大的《工人周刊》北京勞動通訊社的編輯委員,他撰寫了大量稿件,為在工人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和進步思想作出了突出貢獻。《工人周刊》是大革命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黨刊之一。1922年,王有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后,王有德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到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當營長,後轉入十九路軍補充第一團任團長。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王有德身先士卒,率部英勇作戰。因在戰鬥中積勞成疾,不幸病逝,時年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