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龍,漢語常用字,讀音lóng,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雲作雨:龍舟;引申含義為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龍。

龍的常用組詞為龍袍。包含龍的常用成語為筆走龍蛇。

基本釋義


● 龍 lóng ㄌㄨㄥˊ
1. 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雲作雨:~舟。~燈。~宮。~駒(駿馬,喻才華出眾的少年)。畫~點睛。~蟠虎踞。
2.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
3.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徵,或稱關於皇帝的東西:~顏。~體。~袍。
4. 姓。

詳細釋義


◎ 龍
龍 lóng
〈名〉
● ● (象形。甲骨文,象龍形。本義: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 ● 同本義 [dragon]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文》。徐鉉注:「象宛轉飛動之貌。」饒炯注:「龍之為物,變化無端,說解因著其靈異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靈。」
飛龍在天。——《易·乾》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
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龍為之長。——《孔子家語•執轡》
葉公子高好龍。—— 劉向《新序•葉公好龍》
● ● 又如:龍工(像龍一樣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龍功」);龍公(指龍王,龍神);龍淵(龍所棲止的深淵);龍章(龍形的圖案);龍蛇(龍和蛇);龍文(龍狀花紋);龍伯(傳說中的水神);龍沼(龍池);龍旌鳳翣(有龍鳳圖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龍門(本是跨在黃河上游的山名。神話傳說,魚類跳過龍門,就可以變成神龍。后借指鄉試考場的二門或三門為龍門)
● ● 封建時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徵 [imperial]
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論衡•紀妖》
● ● 又如:龍升(龍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龍輦(天子的乘車);龍顏(額頭隆起似龍。後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龍騰(比喻帝王的興起);龍鱗(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嚴);龍馭(皇帝車駕。代指皇帝);龍興(帝業興旺;創立帝業);龍節(皇帝所授與的符節);龍袞(帝王的禮服);龍下蛋(比喻不可能);龍穴(最適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龍御(皇帝的車駕);龍鳳(舊時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 ● 喻不凡之士,豪傑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並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唐· 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序》
● ● 又如:龍虎(比喻傑出的人物);龍蛇(比喻非常的人);龍逸(如龍隱逸。比喻賢人隱居於野);龍鳳(比喻才能優異的人);龍駒(比喻俊才);龍鵬(龍和鵬。比喻賢俊豪傑);龍翰鳳翼(比喻君子、賢者);龍蟠鳳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為世用的人)
● ● 喻駿馬 [fine horse]
馬八尺以上為龍。——《周禮•夏官》
● ● 又如:龍子(良馬名);龍文(駿馬名);龍姿(駿馬的形貌);龍孫(良馬名);龍駒(駿馬);龍驥(駿馬);龍媒(指天馬、駿馬)
● ● 喻文章,書法的雄健華麗 [vigorous]。如:龍蛇(龍蛇走。形容筆勢如龍蛇,蜿蜒盤曲);龍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龍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龍章(比喻文章富麗華美,如龍的文采);龍藻(比喻華麗的辭藻);龍驤豹變(比喻書法氣勢雄放,變化無窮)
● ●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龍亢(個性剛直不屈);龍性(指性格倔強,難以馴服)
● ● 〈方〉∶[瓦圈] 歪扭不圓 [not round]。如:自行車前軲轆龍了
● ●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從龍。
說文解字注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四句一韻。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
二句一韻。毛詩蓼蕭傳曰。龍、寵也。謂龍卽寵之叚借也。勺傳曰。龍、和也。長發同。謂龍為邕和之叚借字也。
從肉。
與能從肉同。
肉飛之形。
肉二字依韻會補。無此則文理不完。六書故所見唐本作從肉從飛及童省。按從飛、謂?。飛省也。從及、謂?。反古文及也。此篆從飛、故下文受之以飛部。
童省聲。
謂?也。力鍾切。九部。
龍

康熙字典

〔古文〕竜???㰍?龒䰱《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注》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為蒼龍之宿。
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誌》。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注》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
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為土師。
又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注》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葉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葉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字源演變


演變流程圖
演變流程圖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龍字像大口長身的一種怪獸。字形1甲骨文中上半部與甲骨文鳳的首略同;下半部像巨大長身的形狀,“左邊是吻,右邊是身。龍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並以想象增飾而成。金文中張口演變為似肉形,戰國文張口已訛變為肉形,蜷體與張口脫離。《說文》小篆中,左旁是龍口與頭角訛變,右旁原為龍身翻轉上騰的樣子,並定型化。漢隸字形在秦篆基礎上將字形方塊化,成為繁體的“龍”字。隋代以後的俗字把“龍”寫作“尨”,據原字右邊偏旁改造而成。三撇也可寫作兩撇。《簡化字總表》進一步省為一撇,簡作龍。
甲骨卜辭中可用作人名。甲骨文中龍還可用作地名,方國名,神只名,寵佑之寵等。古代把龍看成一種威力巨大的神異之物,身長,有鱗爪,能興雲降雨。《禮記·禮運》:“麟、鳳、龍、龜,謂之四靈。”後來,龍成為皇帝的象徵。《史記·項羽本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由此指代與皇帝有關的一些事物,如龍床、龍輿、龍袞(帝王朝服)、龍飛(皇帝興起或繼位)。還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龍。古生物學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如恐龍。現代還可指長形像龍的,如:火龍、車水馬龍等。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龍[漢字]
龍[漢字]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粵語:lung4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b·roŋ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力鍾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三鍾li̯woŋlĭwoŋlioŋlioŋlɨoŋlioŋluawŋlong2lyunglivng通也和也寵也鱗蟲之長也易曰雲從龍又姓舜納言龍之後力鍾切九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ꡙꡦꡟꡃlÿunglyuŋ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東鍾撮東鍾陽平撮口呼liuŋ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盧容一東平聲
謨郎十七陽平聲
力董一董上聲
丑勇一董上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陽平鱗蟲之長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龍蝦、蛟龍、龍膽、長龍、合龍、小龍、尼龍、龍宮、龍骨、水龍

相關成語

筆走龍蛇、葉公好龍、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