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江鎮

琴江鎮

石城縣琴江鎮是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縣城所在鎮。1936年設立琴江鎮公所,琴江鎮名初始於此。琴江鎮一直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全縣地域、人口大鎮和經濟、文化重鎮。琴江鎮轄27個村,11個居委會,375個村小組,常住人口87703人(2017年) 。國土面積274.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233畝、山地面積610500畝。區劃代碼為360735100,長途區號為0797,郵政編碼為341000,車牌號碼為贛B。

琴江鎮位於石城縣的腹地。素有“閩粵通衢”之稱。其地埋位置在贛州、撫州、三明、龍岩四個中等城市的中心點上,承東接西。鷹瑞高速、206國道貫穿全境,寧(化)興(國)公路橫貫東西,由琴江鎮通往全縣各鄉鎮公路已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捷。

歷史沿革


1936年設立琴江鎮公所,琴江鎮名初始於此。
解放初至1957年,琴江鎮屬城關區。 1958年設琴江鎮公社,1966年改城關公社,1972年改琴江鎮。
1975年,觀下公社興隆、西外二大隊劃歸琴江鎮。
1997年,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政府駐體育路,轄第一、二、三、四4個居委會和西外、興隆2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觀下鄉、長天鄉,劃歸琴江鎮。2006年末,縣城建成區面積達4.8平方千米,城區人口達5.89萬人。
觀下鄉:位於石城縣中部,距縣城2千米。206國道貫穿南北。1958年屬東南城郊、壩口公社,1968年合為城關公社,1972年易名觀下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00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古樟、湖下、琴口、壩口、沔坊、睦富、何坑、宜福、沙段、杉柏、仙源、梅福、溫坊、濯坑、漢坑、大畲、花園、前江、江背、建上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觀下。名勝古迹有寶福塔、通天寨。通天寨中的玉盂寺屬省重點開放寺院。
長天鄉:位於石城縣西部,距縣城5.5千米。206國道從東境穿過。1955年置小別鄉,1958年設小別公社,1961年分為沙段、長樂兩公社,1966年併入城關公社,1972年析置小別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長樂、大源、下竹、桐坪、長天、小別、丘坊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太平崗。1998年小別鄉更名為長天鄉。境西隅的如日山普照禪寺,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現為省重點開放寺廟。

行政區劃


琴江鎮
琴江鎮
[2008年代碼]360735100:~001琴江居委會 ~002東城居委會 ~003城南居委會 ~004蓮城居委會 ~005城北居委會 ~006角頭街居委會 ~007花坪居委會 ~008桂花居委會 ~009金華居委會 ~200興隆村 ~201西外村 ~202梅福村 ~203仙源村 ~204溫坊村 ~205建上村 ~206前江村 ~207江背村 ~208大畲村 ~209花園村 ~210古樟村 ~211濯坑村 ~212漢坑村 ~213杉柏村 ~214沙塅村 ~215睦富村 ~216壩口村 ~217湖下村 ~218琴口村 ~219沔坊村 ~220何坑村 ~221宜福村 ~222敘村 ~223長樂村 ~224長天村 ~225桐坪村 ~226丘坊村
前江村
地處琴江鎮東南部,在建上村南部,共有10個村小組,總人口1050人,其中村民代表數為47人,黨員13人,共有3個黨小組。耕地面積為880畝,山地面積有13000畝,主導產業為煙、蓮、稻、芋子等物。
地處琴江鎮東南部。村部駐地大畲,宋前曾名竹子洞、彭家村,元初尹世高從寧都固村遷此,以“良田白米”的美好願望,改名大畲。東鄰寧化縣石壁鎮賴屋,南毗珠坑鄉狗礤,西連建上、仙源二村,北接沔坊村。全村四面環山,中部呈長約6華里,寬1華里的小盆地。2003年轄26個村民小組,555戶,2236人。共有耕地2115畝,(水地1836畝,旱地279畝),山林39640畝。共和國成立前夕,大畲村屬珠江鄉管轄,共和國成立初,大畲村屬前江鄉,歸屏山區管轄,后改稱大畲鄉。1952年8月,大畲鄉划入城關區,1956年隸屬城關區東南鄉。1958年屬城郊公社為大畲大隊。1961年9月屬東南公社。1968年9月屬城關公社。1972年10月屬觀下公社。1984年改為大畲村屬觀下鄉。2001年6月屬琴江鎮。
濯坑村
地處琴江鎮鎮西部,在西外村西部、杉柏、漢坑村東部,共有20個村小組,總人口2890人,其中村民代表數為75人,黨員42人,共有5個黨小組。耕地面積為2159畝,山地面積有10500畝,主導產業為煙、蓮、稻、西瓜、甜瓜等物。
漢坑村
地處琴江鎮鎮西部,在杉柏南部、濯坑村西部,共有7個村小組,總人口1001人,其中村民代表數為30人,黨員22人,共有2個黨小組。耕地面積為1015畝,山地面積有7800畝,主導產業為煙、蓮、稻、芋子等物。
杉柏村
地處琴江鎮西部,在邱坊村南部、沙段村東部,共有11個村小組,總人口1036人,其中村民代表數為42人,黨員14人,共有3個黨小組。耕地面積為1145畝,山地面積有7000畝,主導產業為煙、蓮、稻、果等物。
桐坪村
地處琴江鎮鎮西北部,在小別村西北部,如日山(普照禪寺)的山腳下,共有12個村小組,總人口846人,其中村民代表數為17人,黨員22人,共有3個黨小組。耕地面積為990畝,山地面積有9406畝,主導產業為煙、蓮、稻、松、杉等物。

區位優勢


琴江鎮位於石城縣的腹地。素有“閩粵通衢”之稱。其地埋位置在贛州、撫州、三明、龍岩四個中等城市的中心點上,承東接西。206國道貫穿全境,寧(化)興(國)公路橫貫東西,由琴江鎮通往全縣各鄉鎮公路已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捷。

物產資源


琴江鎮有鉭鈮、鎢、錫、鐵、稀土、高嶺等20多種有開採價值的礦產。有儲量豐富的竹木資源。還有130多種野生中藥材,所開發的茵陳保健茶市場前景廣闊,琴江鎮是石城縣(“中國白蓮之鄉”、“中國煙葉之鄉”)白蓮、烤煙集散地。由琴江鎮武夷山白蓮食品廠生產的白蓮系列產品榮獲江西省“三新”博覽會金獎,琴江鎮是省煙草公司定點扶植的國際型優質煙草生產基地。經過近三年的努力,琴江鎮還開發建設了以杉柏、沙段為中心的萬畝臍橙基地。漢坑牛心柿、丘坊米粉、通天岩茶等土特產品在省內外也有極高的聲譽。主要工業產品礦山設備和節能熱水器也在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佔有相當份額。
物產資源豐富。琴江鎮有儲量豐富的竹木資源。還有130多種野生中藥材,所開發的茵陳保健茶市場前景廣闊,琴江鎮是石城縣(“中國白蓮之鄉”、“中國煙葉之鄉”)白蓮、烤煙集散地。由琴江鎮武夷山白蓮食品廠生產的白蓮系列產品榮獲江西省“三新”博覽會金獎,琴江鎮是省煙草公司定點扶植的國際型優質煙草生產基地。經過近三年的努力,琴江鎮還開發建設了以杉柏、沙段為中心的萬畝臍橙基地。漢坑牛心柿、丘坊米粉、通天岩茶等土特產品在省內外也有極高的聲譽。

發展環境


琴江鎮把招商引資當作實現工業大鎮、產業大鎮、財政富鎮的重要途徑,制訂和完善了一整套有利境內外客商投資的靈活優惠政策,保護措施和配套服務體系,營造了一種客商招得來、留得住、企業辦得起,效益好的軟環境,是客商興業發財的理想天地。
琴江鎮按照“主攻個私上水平,強攻招商上項目,調整結構樹支柱,推進改革增效益,建設縣城創特色,保持穩定促發展”的工作構想,加快全鎮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健康協調發展。一是強化經營城鎮理念,在城鎮建設和管理方法上創新。圍繞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按照城市化、現代化和社會化的要求,抓住“一河兩岸,二縱三橫”新城鎮框架形成的關鍵時機,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的謀篇布局,統籌規劃,建設面向未來的新城鎮。二是強化以工業化為核心的觀念,在做大做強優勢企業上創新。推行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引進人才、技術、項目、專利、資金,特別是把優勢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重點推介,實施戰略性擴充,使產品升級換代,適應市場需求。採取以工業園為載體,讓利返稅等保護性措施,扶持企業做強做大,引導個私經濟投資工業企業,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三是優化資本結構、在拓寬投資渠道上創新。鼓勵各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參與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事業建設,支持投資者採取收購、兼并、聯合、重組等各種形式,嫁接改造國有集體企業,放開山地、林地、水面等經營權,鼓勵投資者參與鉭鈮、鎢、錫、稀土、高嶺土等礦產資源開發。四是優化政務環境,在提高工作效益上創新。對投資客商實行“一個鎮口”辦事制度。在收費標準上鎮政府不出台縣政府規定以外的收費項目。堅決取締“三亂”。樹立人人都是環境的意識,嚴厲打擊影響客商正常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和事。

人文景觀


旅遊資源豐富。琴江鎮群山聳立,森林茂密。尤其是大畲村峰巒疊幛、岩洞遍布、蒼松翠竹、山水奇特。方圓27.1平方公里的通天寨景區,是久負盛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區,石筍乾霄是古今同時入選琴江八景的獨特景觀。通天寨主峰海拔601.7米,大畲荷花觀光園、古民居南屋、通天岩、玉盂寺、凈土岩、試劍石、石筍乾霄、仙人犁田、鐘鼓石、生命之門、菩薩坐禪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等40餘處主要景點都在琴江鎮內。寨上怪石如林、猶如丹霞橫空;滿寨龜裂石板,美稱仙人犁田;寨中清泉四季流淌,竹木青翠如海;寨下碧水環繞,四周青山連綿。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風光,構成了一幅蕩氣迴腸的人間仙景。是江西省省級森林公園,贛州市首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2011年,通天寨景區正式被命名為國家4A級景區。且琴江鎮內溫泉資源豐富,在何坑白水村屋旁,沔坊河東岸的溫泉,平均水溫39℃,儲量極其豐富,另在大畲首塅新探明大量的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溫飽泉資源。
自古以來,琴江鎮就有“塔影江心,琴泉雅奏”的美妙景觀,境內有保存完好的宋代江南名塔和古城牆,五龍岩摩崖題刻和通天寨丹霞地貌風景區。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自題寫寺名的佛教勝地如日山普照寺,享譽海內外,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福貴囚室,桂花屋和沙段贛派建築群,石馬寨古戰場,“閩粵通衢”古棧道等人文景觀,處處都透出一股古色古香的神奇,誘你穿過時光的隧道去探尋那古代的文明。
大畲村周圍群山聳立,長有茂密的森林。松、杉、竹等是大畲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全村還有大面積的柴炭林、水草地,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山澗溪流淙淙,水資源較為豐富,2003年大旱之時,60%的農田依舊有水灌溉,保證了收成。大畲村通天寨的茶葉年產600斤左右,味道清香純正,遠近聞名,曾為清代進貢名茶。大畲村緊靠武夷山脈,峰巒崔巍、岩洞遍布、蒼松翠竹、山水奇特,加上名勝古迹、贛派建築等古建築的映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通天寨位於村內,周圍有土石砌成的寨牆,東南西北各有麻條石砌成的寨門。寨上石山高聳,大小岩洞共有7處。通天寨曾建有寺廟,是佛教聖地,最興盛時有寺廟12座,30多位僧尼在此出家修行,香火旺盛,信客絡繹不絕。通天寨著名的風景點有十幾處,“石筍乾霄”便是其中之一,亦是石城古代琴江八景之一。這些自然景點未加任何修飾,多少年來令遊客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南廬屋”又名黃家屋,佔地15000多平方米。清代乾隆癸卯年北關義士黃聲遠出資建造。為典型的客家圍屋,樑柱門窗雕刻精美,全屋共建有房屋近百間。中間為四棟出水的大廳堂,分上中下三廳,中下二廳便可放40桌八仙桌。大門外一大坪,長50米,寬8米。坪外有一畝地大的池塘,池塘兩旁種有7棵大柏樹,其形若蓋,均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活的有5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