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璧

詞語

和璧,解釋:基本解釋:和氏璧 Héshìbì。

辭彙解釋


1.見"和氏璧"。

基本解釋


◎ 和氏璧 Héshìbì
[He Shi Bi] 春秋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塊璞玉,獻給楚厲王、武王,王不識玉反斷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寶玉,名之謂“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

詳細解釋


韓非子·和氏》:“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獻之 厲王。厲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厲王 薨,武王 即位,和 又奉其璞而獻之 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 薨,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明 張煌言 《黎大行瀕行》詩:“殿上未歸 和氏 璧,橐中誰賜 陸生 金。”亦省稱“和璧”。《漢書·鄒陽傳》:“故無因而至前,雖出 隨 珠、和 璧,祇怨結而不見德。”南朝 梁 沉約 《詠帳》:“甲帳垂 和 璧,螭雲張桂宮。”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賀方回 作 王子開 《輓詞》:‘ 和 璧終歸 趙,幹將 不葬 吳。’”清 姚鼐 《詠古》:“和 璧非珠翠,流光悅婦人。”參見“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