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自考生

最牛自考生

200徠2年3月19日,14歲的上海少年丁磊,8歲開始自考,經過6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拿到了山東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本科文憑,成為我國目前年齡最小的自考本科生(煙台日報2002.3.22)當我們連夜趕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賀時,見他又在捧著一本厚厚的英文版《編譯原理技術與工具》,準備他的下一步計劃——考碩攻博。我們在他8平方米不到的房間里,聽他成長的故事。

丁磊


自考制度成全丁磊
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於上海石庫門裡弄。小學就讀於上海虹口區育才小學,后就近於該區飛虹初級中學入讀,連跳兩級畢業。在就讀小學和初中的過程中,他自考成才,11歲獲得了上海外國語大學頒發的英語大專文憑,13歲全部通過山東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本科課程,畢業論文答辯為優秀級。小學剛畢業,丁磊就以初中學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憑。丁磊的成功,當歸功於中國特色的創新型的自考制度。
丁磊5歲開始跟父親學英語,在父親的嚴厲督導下,他眼淚汪汪地堅持著苦行僧般的訓練。面壁十年終破壁,他不但先後拿下了通用英語初級和中級的證書,並練就了一口字正腔圓的地道美音。上海譯文出版社特邀他朗讀英語,專門為他出版一盤《兒童英語一百句》錄音磁帶,在全國公開發行。
當年只有講台一般高的他,面對濟濟一堂的觀眾,丁磊繪聲繪色地用優美的英語在格致中學禮堂娓娓訴說著他的少年人生夢———打造“中國比爾”。
家徒四壁 書香襲人
苦難,從另一意義上講,實在是人生一大財富。丁磊父親丁龍興人生不如意處,是與前妻的早早分手,使他不得不獨立挑起謀生與養育愛子的雙層重擔。為了帶教丁磊,他不得不告別海上報務員的優厚待遇,回到陸地。他為生計而奔忙,開小店、搞修理、弄股票、做經紀人,嘗盡百般艱辛。兒時的磨難,使丁磊特別懂事。他從小體恤父親,善解父意,穿補丁衣,背舊書包,毫無怨言。
丁門可謂家徒四壁,十分貧寒,卻有書香襲人。小丁磊案頭和狹小的樓梯通道邊的舊書櫥都堆滿書本、字典。他埋頭苦讀時,一坐就是十來個小時。丁磊的世界,除了讀書,惟有讀書。他居陋室而安,讀書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毅力非凡
沃榮華老師是從丁磊8歲時開始義務輔導他英語的。剛認識丁磊時,沃老師想考考他,就從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的《英語朗誦文選》中抽了一篇難度相當於大學一二年級的文章《潛水員》,讓他讀。“我實在沒有想到,他居然一個格楞都沒打,十分流利地讀完了,沒想到這麼純正的美語居然出自一個剛滿8歲的孩子之口!”
沃老師是上海市民辦中西創新進修學院的外語系主任,他給丁磊的輔導主要充分讓他“說”。平時他會讓丁磊在大小會場、英語表演賽上用英語即興發言,鍛煉他的膽識,同時鼓勵他到外灘等老外多的地方,直接找他們對話,還組織英語辯論賽讓丁磊參加,鍛煉他的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有一次我們私下裡用英語辯論一個‘安樂死’的話題,他是正方,反對安樂死,我是反方,我們兩人辯了一個多小時還是分不出勝負,他的堅持給我印象很深。”沃老師說丁磊不是天才,但他身上那種堅持的毅力是現在的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
丁磊家的牆上貼著一張巴掌大的紙片,上面有兩行稚嫩的筆跡:“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後面還用紅筆畫了一個粗粗的驚嘆號。當我問起時,丁磊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說這是他八九歲時寫的,“我看了一個黑人運動員跑步得冠軍的故事,他爸爸告訴他的這句話,我覺得有道理,就寫下來了。”
說到毅力,丁磊父親也提到孩子小時候學武術時的情景,“他一個動作做不好,總是不認輸,在家裡反覆地練,直到做好。”憑著一股倔勁,丁磊的一套少林拳“打”到了上海市武術比賽兒童組第三名。
攻讀計算機專業
1997年,丁龍興買了一台配置簡單的電腦,用於炒股票。每當爸爸用完電腦,小丁磊就跑上去玩滑鼠。丁龍興回想兒子當初的模樣,臉上蕩漾著笑意,“開始他玩些加密解密的東西。後來他開始搗鼓我的股市軟體,老是瞎折騰,一次居然把我的軟體搞壞了。”看到調皮的兒子這樣“壞事”,丁龍興忍不住要訓斥他幾句。於是丁磊就試著去修軟體,硬著頭皮花了好幾天工夫摸索,終於把它修好了。
雖然是個偶然事件,卻加深了丁磊對計算機的興趣。12歲時,他開始自學復旦大學計算機本科專業。到2001年4月,他順利考出了14門。丁龍興說:“當時我和他都挺著急,因為他最後有兩門功課不拿手,有可能通不過,於是在去年3月我就給全國的名牌大學打電話聯繫,看看能不能把最後兩門放到他們那裡考。當得知山東大學能讓丁磊去考時,我立刻動身去濟南給兒子報了名。”
果然,丁磊最後兩門學科———營銷學和計算機管理學原理在復旦沒通過。去年7月,父子倆一起來到濟南,參加最後兩門考試。11月,成績公布,丁磊通過了。今年3月,丁磊順利拿到了山東大學計算機專業自考本科文憑。丁磊說:“自考很苦,有時我和爸爸都想到過放棄。後來發現計算機是我真正喜歡的專業,這才覺得以前的努力都值得。”
年紀的老成
沃老師一直鼓勵我們用英語對丁磊進行採訪,對談之下才知道丁磊的口語真的不錯。由於是用英語對話,我們選擇了一個敏感的話題:“丁磊,沒有年齡相仿的朋友,你遺憾嗎?”他很快地給了我們一個老成的回答:“你要獲得一些,必然要失去一些。”
“失去童年時光的友誼值得嗎?”我們又問,“如果現在一群男孩子在踢球,你想加入他們嗎?”“值得吧。”丁磊突然沉默了,隔了一會兒才說,“跟他們一起玩,以前是想的。現在不想了。”
“為什麼?”又是長時間的沉默,最後他輕輕地說:“因為我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和丁磊的對話,讓我們感到他有著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老成。
“那你現在最大的理想是什麼呢?”
“我想自己創業,開自己的電腦軟體公司。”丁磊慢條斯理地說,“我現在經常和一些電腦圈子裡的朋友聊天,希望能夠靠集體的智慧激發靈感和思路,同時也在物色合適的合作夥伴。”
丁磊還告訴我們,現在他最常看的電視節目是中央台的“對話”,他說他想多了解一些與人溝通的技巧。平時有空時,也看看《商業計劃書寫作》之類的創業書籍,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的理想早日成為現實。
丁磊10歲時,丁龍興開始鍛煉兒子的社會實踐能力。他從電話簿上隨機選擇了一家電腦公司,讓丁磊去毛遂自薦。丁磊雖然心裡沒底,還是硬著頭皮跑到這家公司對經理說,“我英語、計算機都不錯,能不能每星期義務到你們這裡打打工?”經理開始不同意,丁磊的倔勁又上來了,往那家公司跑了十幾次,直到最後被當成搗亂的小孩拖了出來。丁磊始終沒有忘記爸爸對他說過的話,“失敗是正常的,但你不能灰心,要自己去尋找機會。”後來,丁磊自己在一家經營股票機的公司找到了一份義務工作,幾個月下來還編出了一個能把股評自動分類的軟體。雖然這個軟體最後沒有被採用,但丁磊總算踏出了實踐的第一步。
先學最重要的東西
由於自學佔用了很多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功課的學習,丁磊只是勉強通過了初中畢業考試,此後就一直在家自學。如今丁磊逐漸習慣了不去學校上課的生活,他說:“我有個一起學武術的師姐,她從初中開始就每天晚上11點半睡覺,為高中熬夜‘打基礎’。現在進了重點高中,經常晚上1點才能睡,早上6點多就要爬起來。跟她比,我每天可以早睡晚起,有時候還可以看看電視,比她幸福多了。”說到這裡,丁磊露出了孩子的得意神情。
對於為兒子選擇的自學之路,丁龍興有一套“獨特”的想法:“這個世界總是在不停地變化,一個人該學的東西很多。我是個效率主義者,既然人的精力和時間終歸是有限的,我就讓兒子先學最重要的東西,以後覺得不夠了,缺什麼再補什麼。”
丁龍興繼續向我們解釋他的教育思想:“比如化學吧,我們上中學時都學過,那時候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時間背公式、搞計算。現在看來,除了個別工作跟化學沾邊的人以外,又有幾個人記得那些化學方程式呢?所以,我讓丁磊集中精力先把實用的東西學好。”“當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說‘你怎麼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對丁磊實用,對別人未必好。”
雖然兒子成了人們口中的“小神童”,對於自己的教育方式,丁龍興似乎仍有遺憾之處。他說:“我有時候也在想,丁磊小時候自考時常常不順利,去義務打工時,也有被大人們態度生硬地攆出來的經歷。這麼多失敗,孩子心裡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如果要我現在再做一次,我也許會多考慮一下兒子的感受吧。”
一家靠爺爺奶奶退休金過活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在結束採訪時,筆者無意中提起自己有一個朋友對電腦頗有研究,丁磊的眼睛立即亮了起來:“能給我他的聯繫辦法嗎?”神情中竟然一副“求賢若渴”的模樣。
目前,丁磊一家只靠丁磊爺爺奶奶的退休金過活,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丁磊應該算是整個家庭共同撫養長大的,親戚們都挂念著丁磊,經常過來看他,臨走時還會悄悄塞些錢給奶奶。丁龍興說:“他們知道我不會收這些錢,只能給丁磊奶奶。我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內疚中把丁磊養大的。我們只有發憤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這時,我們突然注意到泛黃的牆壁上貼著一幅毛筆字,上面有兩行秀麗的正楷:“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落款者是丁磊的舅公。
白天晚上 雙軌求學
在6年的自學歲月里,他每周有6個晚上,風雨無阻地奔波於上海虹口、盧灣閘北、黃浦等區的自學考試輔導點。有的路遠,自行車要騎一個半小時。小小年紀,白天讀中學,晚上讀大學,這成了丁磊的雙軌制求學特色。
問他如此讀書累不累,他說,我覺得自考學習比現在的在校學習更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學得更輕鬆。丁磊的這番話,對於目前白天黑夜窮於應付學校學習的學生,是否有所啟示?
跳過高中 直取本科
一個跳過高中攻讀計算機本科的初中生,他遇到的第一道攔路虎就是高等數學。面對《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開始,丁磊看了幾十遍也看不懂,上課只能打瞌睡。老師說:“這麼小的孩子,肯定不行。”但後來在老師的義務輔導下,終於攻克難關,並開始了大量的計算機學科的實踐操作活動。他自投於合信科技公司門下,實習於夸克市場調研公司,實踐編寫統計報告生成軟體,義務解答軟體與硬體問題;在虹口七百電腦廣場安裝調試軟體。從安裝調試到諮詢服務,從編程到撰寫統計報告,丁磊不放過每一個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不是天才 只有勤才
就是這個背著書包上學堂的小兒郎,外貌看上去並不怎麼出眾,可是口才文才卻非常出色。
採訪時,丁磊多次說,我並沒有超人的地方,也不特別聰明,主要靠兩條:一是選准了讀書與自考相結合的路,二是靠勇氣,靠勤奮。對一個孩子而言,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羊腸小道。一開始,丁磊屢戰屢敗,《基礎英語》三考才過,以25分、48分、71分依次遞升。《英語語法》也曾兩次不及格,但他不畏艱難,趕考4個年頭,終於以一介孩童,勇奪英語大專文憑,繼而為直攻計算機本科專業鋪墊第一關。
父子情深 風雨度過
丁磊徠的父親丁龍興為愛子設計了無須受年齡、學歷限制的自學考試生涯。這像航海中的指南針,決定了丁磊求學的方向。
在6年不短的歲月里,慈父風裡來雨里去,騎著自行車帶著小丁磊上夜校。為了督促5歲的小丁磊讀外語,白天在外做生意的父親每天中午打電話到家,在電話里聽兒子背外語。
丁磊與其父在性格上一脈相承,都是內向型,其父為使丁磊避免重蹈自己不善交際的生活舊轍,著意鼓勵他在知識汲取和性格的完善上并行發展。小小年紀,他便在上海虹口區領導的關懷下,到和平公園英語角主講;自薦為《小主人》報社做翻譯,主動與外賓口語交流。這使他在增長才幹,鍛煉能力的同時,也開朗了性格。
為了磨鍊兒子的意志,在父親的陪同下,丁磊學游泳,練武術,打羽毛球,以各種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如今14歲的小丁磊已有1.70米的個子,70多公斤的體重,為日後的發展積存了能量。
顯然,丁磊,一個少年奇才的道路並沒有什麼捷徑,相反,他付出的比常人更多、更多。
日後規劃
5年前媒體廣泛報道、眾人矚目的神童丁磊,今天現身於上海新東方,聆聽7所歐美頂尖商學院錄取委員會的MBA講座。如今的丁磊顯然褪去了當年12歲男孩的稚氣,多了些許成熟和穩重,但在外表看依舊是一個青春少年。
丁磊2005年申請出國攻讀MBA
丁磊2005年申請出國攻讀MBA
“神童”丁磊
只上學不上課,大家都坐在教室認真聽老師講課,而此時的丁磊卻坐在學校圖書館里自學。很快,丁磊特例獨行的做法成為眾人談論的焦點。飛虹中學也把丁磊作為教學研究的個案,成立了“丁磊個案研究小組”,在不打擾他自學的前提下,對他進行觀察和分析。
8歲的丁磊自己創辦了育才英語角,每天有很多小朋友跑到育才英語角說英語,而丁磊則練就了一口純正的美式英語。10歲,丁磊開始對電腦產生濃厚的興趣,裝裝拆拆成了他的愛好,家裡的電腦組件他爛熟於心。12歲的丁磊1999年通過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大專考試的最後一門課程,成了本市最年輕的大專畢業生。
他為什麼放棄義務教育,提前學習大學課程?是追求與眾不同還是聰明過人?丁磊的父親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兒子智力超常,“別人都把丁磊當作小神童,以為他智力超常,我沒給他測過智商,就算測了,也絕對不會高,頂多是中等偏上一點點的水平。”
那麼,是他喜歡與眾不同還是懷疑如今的教育內容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丁磊的父親長年工作在海洋上,養成了內向孤僻的性格,很少跟別人交談。為了避免兒子跟自己一樣,從小丁磊爸爸就培養兒子獨立、大膽的性格,敢於跟別人交流,敢於挑戰同齡人不敢挑戰的事情,6歲去人民公園英語角說英語,7歲丁磊自己從提籃橋騎單車去森林公園參加活動,8歲自己創辦育才英語角,10歲毛遂自薦去電腦公司打工……小學沒畢業就考大專,丁磊的父親有自己的看法:“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到大學才分專業,而我讓丁磊從小就分專業。小學、中學有些東西是沒必要去學的,應該學習那些跟專業最相關的東西,在以後的實踐中,缺什麼補什麼。不管學什麼、怎麼學,都是為了將來能在社會中立足。”
14歲計算機本科畢業
計算機是丁磊的最愛。拿到英語專科學位后,他又用了兩年時間獲得了計算機本科學位。一個普遍反映很難學的科目,丁磊靠自學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畢業了。“你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聰明嗎?”“我不認為自己非常聰明。”“你認為你考的十幾門科目里哪個科目最難學?”“……”丁磊答不上來,他好像並沒有覺得哪門課程難。“我喜歡電腦,從小就喜歡,計算機專業牽涉到很多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物理等,雖然也有請老師解決問題的時候,但基本上都是靠自學的。我認為,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以及提前的社會活動和工作經歷對我個人而言還是比較合適的,無論是知識經驗,還是心理的成熟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和發展。”14歲的丁磊如此順利地拿到了計算機本科學位,這樣的結果離他的理想越來越近了。
15歲創業
本科畢業的丁磊,沒有參加工作,而是寫了一份倡議書,倡議對象就是上海各大高校在校學生。他倡議,建立一個大學生軟體開發實習基地,基地的任務是承接項目、軟體開發、市場銷售等,有100多人參加了他的實習基地。經過努力,丁磊的基地初見成效,他們為第九人民醫院做過有關X光的軟體測試,為瑞金醫院做過病例檔案管理軟體,為English88做過遠程教育遊戲,與英語教學專家張思中老師在遠程教學上進行過深入探討……基地在運作過程中,有經驗也有教訓,丁磊感到有很多東西需要進一步學習,自己也需要在社會上進一步鍛煉。於是,他隻身一人來到廣州,在聚友集團擔任網路銷售主管,后又來到深圳茁壯公司,負責網路技術開發,兩年的工作經歷給丁磊更多公司管理上和技術上的經驗和啟發。
新東方MBA講座提問最活躍
“在創業和工作過程中,有很多教訓,讓我感覺到繼續深造的必要。”於是,丁磊為了申請06年的MBA正在準備GMAT,TOEFL考試。其實,早在拿到本科文憑之前,丁磊就有了出國讀研究生的願望。為此,工作兩年後,丁磊來到了上海新東方,學習GMAT。在這次上海新東方組織的歐美商學院錄取委員的MBA講座上,丁磊成了提問最活躍的一個人,如商學院的錄取條件、獎學金的申請等,歐美商學院的老師一一回答他的提問。“我自己的理想是能夠創立和經營一個比較成功的IT企業,同時能為社會弱勢群體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為了他的理想,丁磊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王大可


王大可2004年北大讀研時
王大可2004年北大讀研時
全國最小自考生考上北大研究生全國龐大的自考生大軍中,年齡最小的是王大可:小學僅上了一個月,9歲自考本科,14歲考上北大碩士研究生。
2004年3月,14歲的隴原少年王大可,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2004屆基礎數學碩士研究生。他因此成為北京大學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研究生,被國內許多媒體稱為“神童”。
驚嘆之餘,不少人難免心存疑惑:他是如何完成中、小學教育的?他有本科文憑嗎?
天資聰慧但卻從小體弱多病的王大可,直到8歲才上小學一年級。入校沒多長時間,他竟然向班主任提出:直接參加六年級的數學考試!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他按規定的時間答完了六年級的數學試卷,獲得滿分。
原來,在父母親的輔導和刻苦自學下,大可6歲時就學完了小學數學,7歲時學完了初中數學,8歲時學完了高中數學,用當年高考滿分150分的數學試題測試,他得分146分。
從9歲起,王大可結束了只有個把月的正規學校生活,開始踏上了自學考試之路。到今年6月,王大可通過了自學考試數學專科和本科的全部課程,數學專業課程的成績都在80分到95分,公共課程的考分在64分與78分之間。
2004年5月21日,在西北師大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舉行的本科論文答辯中,王大可的畢業論文“傳染病數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獲得了85分的較高分。專家在他的論文上寫下了這樣的評語:論文中數學模型建立正確,推理清晰,語言表達明確,是一篇相當不錯的本科論文。
北大讀研
2004年9月6日,王大可到北大已經快半個月了,已接受了校內和校外的好幾家媒體的採訪。“一見報,就帶來了很多麻煩,以前我就是學習,後來我們樓上的人也開始關心這事了。”他說,接受媒體採訪后,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王大可爸爸也擔心孩子接受媒體採訪會影響學習,“現在的學習壓力很大,接受媒體採訪會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不利。”因怕王大可不會照顧好自己,他爸爸已經在北京呆了半個月了。同時,也限制跟大可在一起的時間,每天只在晚上7時左右陪上王大可半個小時左右,“就是想鍛煉一下他的獨立能力。”到北京大學讀研是大可的願望。這次他參加北大研究生考試,原本是想為明年正式考試做準備,沒想到順利過關。考慮到王大可年齡尚小,數學學院專門為他制訂了培養計劃。杜家遷24歲的杜家遷看上去十分秀氣斯文,但是只要聽說過他的自考經歷的人,都會把他視之為“狂人”。曾經,在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舉行的2007年華夏大地自考助學獎學金頒獎儀式上,杜家遷以無可爭議的優勢獲得了唯一一個特等獎,記者也獲得機會接近了這位創造4年通過68門專業課奇迹的小夥子。放棄大學開始自學幾年前,杜家遷曾經考上了蘇州的一家專科院校,但是剛讀了一年,他就主動休學,打算回家自學成材。說到原因,他淡淡地說:“那個專業不喜歡。”小夥子心中理想的職業是做個新聞工作者,為了實現夢想,他自考報名的第一個專業便是文學。不過,與普通考生不同的是,除了文學,他還先後報了新聞、法律、廣告、律師、公共關係、行政管理等六個專業。“學文學是為了提高文字功底,新聞是專業需要,懂法律是搞社會新聞必備的素質,廣告是我的興趣……”說起報考這麼多專業的理由,杜家遷頭頭是道。四年考過68門課程
杜家遷
杜家遷
令所有人都感到驚奇的是,杜家遷居然能夠同時兼顧這7門專業,4年時間裡通過了68門課程。其中在2004年下半年一下子報了11門,2005年上半年又報考12門課程,均一次性通過,並且分數都比較高,創造了全國自學考試一年通過課程的最高紀錄。“目前,大多專業的課程都通過了,正在申請學歷。”記者問他,一次考這麼多門課,一定很苦吧。小夥子卻笑著說,還好。據其介紹,他一般在考前兩個月開始看書,每天學習時間10小時。在複習中,他一般會把書看三遍,第一遍用幾天的時間把書粗略瀏覽一遍,一般一天計劃讀100頁書,而且要快速地讀,這樣就會對書有一個全局的了解。他還在看的過程中寫一些心得,對照考綱,記錄重點,適當做一些練習題。第二次再仔細地把書看一遍,遇到一些比較難的問題順便在紙上記錄一下幫助記憶,第三遍是在考試前再鞏固,考試基本上就不會存在什麼問題了。說到成功的秘訣,杜家遷歸結為兩個字:心靜。“很多同學說看不進去書,那是因為浮躁,只要靜下心來,就肯定能學進去。我就是只要坐下來,就能馬上專註於學習。”他說,興趣也很重要,以自己舉例,因為對自考文學和法律專業有著極大的興趣,85萬字的書10天時間就完全掌握。在幾年的自考過程中,杜家遷的興趣也發生了一些轉變,慢慢對法律感興趣起來。因為在自考中學過法律,他如今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助理。說到今後的打算,他躊躇滿志地說:“準備考北大的法碩,還打算考個註冊會計師,我想這對我今後從事法律行業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