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獎學金
中國科技大學設立獎學金
1980年2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中國科技大學設立“郭沫若獎學金”。“郭沫若獎學金”是中國科學院利用任科大校長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長生前交給院黨組的15萬元稿費設立的專項獎學金,用以激勵莘莘學子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學校每年僅使用這筆稿費的銀行利息。“郭沫若獎學金”每年設15個名額,獲獎者可獲得一枚“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銀質獎章和200元現金。同年5月11日,學校發出《關於做好“郭沫若獎學金”評定工作的幾點意見》。
由於新中國此前從未設立獎學金,只有“助困”性質的人民助學金,郭沫若獎學金的申請被遞交到國務院,李先念等高層領導簽字畫押,催生該項獎學金。最初的獲獎者獲得在當時極為豐厚的200元獎金。在金銀緊缺的年代,中國科大輾轉向人民銀行總行申請到10公斤白銀,製作了200枚獎章。1987年,郭獎額度提升至500元,這超過了大學畢業生半年的工資。之後,郭沫若兒女、中科院數次向郭沫若獎學金注資,獎金在1995年提升為2000元。
1981年3月12日,學校隆重舉行首屆“郭沫若獎學金”暨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授獎大會。中共中央委員、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始人之一張勁夫、安徽省副省長魏心一等出席了大會。大會授予彭小維等15名同學為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
1982年3月5日,學校隆重舉行1981年度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授獎大會。獲獎者有吳奇、姜濤等。
1984年11月20日,學校隆重舉行1984年度郭沫若獎學金、人民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授獎大會暨84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嚴濟慈、嚴東生、黃璜、楊海波、谷羽、劉達、楊紀柯及管惟炎代校長出席了大會。
1986年1月11日,學校召開授獎大會,黎彥修等21位同學獲第五屆“郭沫若獎學金”。
1987年9月19日,學校隆重集會慶祝建校29周年,同時向19名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授獎,表彰了204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分子。
1988年9月19日,經校獎學金評審委員會審議,授予楊大峰等22名學生為第八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次日,學校隆重舉行建校30周年慶祝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校長嚴濟慈,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黨委書記郁文,清華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二任黨委書記劉達,國家教委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校長滕藤,安徽省委副書記楊永良,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張雲崗、竺玄,中國科技大學老領導武汝揚。日本東京大學代表團團長有馬朗人,九州大學校長高橋良平,朝鮮理科大學代表團團長魯相均及復旦大學、東南大學、華南師大、上海工大、青島大學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中國科大校友代表趙忠賢、王震西、蔣承煒、陳昊蘇、趙啟正、明庭華等出席大會。嚴濟慈、聶榮臻、張勁夫、方毅題詞祝賀校慶。大會還向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張宗植青年科技獎學金獲得者授獎,張宗植先生親自參加授獎。
1998年4月,郭沫若獎學金本金增至50萬元。
新中國第一獎學金
2007年9月15日,新創基金與中國科大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承諾長期資助郭獎,獎金額度被調整為8000元。11月,由於教育部新設的國家獎學金額度為8000元,新創基金執委會決議將該獎由原定的8000元提升至10000元。此項決議考慮了校友特別是歷屆郭獎得主的意見,也有利於維持這個新中國第一獎學金與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不可動搖的地位。新創基金表示,依據與中國科大的共識,不排除繼續提升獎金額度。
郭獎得主群星璀璨,英才代出。吾校菁華,多出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中,有8人擁有14個權威學會會士(或院士)頭銜,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地質學會會士、美國聲學學會會士、美國國際計算學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首屆郭沫若獎學金15名得主中,有5名擁有7個會士(或院士)稱號。其中就有4名是自動化系的。其中,吳奇(773)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李衛平(776)、付敏躍(776)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邱建偉(777)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鄧立(778)是IEEE會士、美國聲學學會會士;林間(777)、李獻華(797)是美國地質協會會士;姜濤(796/7911)是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李世鵬(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儘管1995年之後的12年,郭獎從未提高獎勵額度,但一直是科大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獎。郭沫若獎學金的品牌也早已在世界著名高校口耳相傳。哈佛大學著名學者Lieber教授對郭獎得主和科大學生情有獨鍾。他的郭獎學生楊培東,2007年獲得美國科學基金委(NSF)50萬元的艾倫·沃特曼獎,美國《科學》雜誌以《青雲直上》為題稱讚楊培東“名列最頂尖的十名材料科學家之列”,而且楊的論文,“幾乎是僅居其次的科學家引用次數的兩倍。”
2006年,斯坦福大學大學Roland Horne教授面試科大學生時“炫耀”,“(我知道)你是郭獎?我手下有四個郭獎!”,Horne教授談及郭獎,不無“天下英雄盡入我轂中”的自得。
27年來,約580名郭獎不負新中國第一獎學金得主之盛名,他們在世界各地為中國贏得盛譽。他們大部分曾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頂尖大學留學經歷,僅受教或任教於哈佛大學者就有近30名。郭獎得主不僅有湧現了90位大學教授,首屆15名郭獎獲得者就有5人擁有國家科學院或國際權威學會的7個院士(或會士)頭銜。他們中還出現大批縱橫商海的精英,郭獎得主黎彥修被公認為最出色的華人金融家之一,被媒體稱為“震蕩華爾街的華人高手”。郭獎獲得者中還出現了團中央書記、省教育廳長、科技廳長等政界新人。
科大校內教授中包括校領導和學院院長級別中,有一堆郭獎。包括竇賢康副校長,而竇的前任,現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的程藝也是郭獎。清華北大兩校,都有郭獎得主,其中包括清華大學經濟學系主任白重恩,清華化學系最年輕的教授吳洪開。
郭獎中女生的比例肯定超過科大女生比例,同時,由於年代久遠,許多郭獎得主的性別寫成男生,但好幾個其實是女生。
—白重恩,79級數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蘇省南京燕子磯中學,現為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哈佛大學博士。
—馮平,80級近代力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西師大附屬中學,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現為美國雷曼兄弟銀行董事總經理.
—楊培東,88級近代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蘇蘇州吳縣木瀆中學。從中國科大畢業後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材料科學家查爾斯·利伯教授。28歲即成為伯克利的助理教授,獨立負責一個實驗室的工作,從事納米材料的研究。同時,他還是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幾年,楊培東領導的研究小組接連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有關納米材料的高水平論文,他本人多次獲得各種科學獎金和榮譽,成為美國和世界納米研究領域的明星。2007年5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以標題《青雲直上》稱讚楊培東的成就。
—程繼新,安徽績溪人,1989級中國科大化學物理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1994年開始在科大碩博連讀,導師朱清時院士,期間曾赴法國巴黎南大學和香港科大做短期研究,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程繼新是科大最早參加中國與美國數模賽的隊員之一,曾多次在數模賽中獲得佳績。科大在國內首創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出任數模賽教練做法。程繼新曾做為教練率科大92級學生獲得美國數模賽 特等獎。
1998-2000年,程繼新在香港科大做博士后。2000-2003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后。2003年被普渡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聘為助理教授。
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等獎學金;1992-1993年兩次獲得中國數模賽特等獎;1993年獲美國數模賽一等獎。
—魏青橋,89級應用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河南省河大附中,哈佛大學博士,現供職於惠普公司。
—吳洪開,91級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西吉安七中(白鷺洲中學)。吳洪開13歲時考入中國科大,是當年中國科大最小的新生(比少年班最小的新生還小)。200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繼而赴斯坦福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選清華大學“百人計劃”,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也是該系最年輕的教授。
—段鑲鋒,92級應用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哈佛大學博士,現任職於著名的納米技術公司——Nanosys(納米系統)公司,他是該公司高等技術研究組奠基人之一。段鑲鋒在哈佛求學期間於99年、01年兩度榮獲“MRS全美傑出研究生"獎;他和另一科大學子合作完成的納米成果被Science評為01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併名列榜首。他在Nature、Science等頂尖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03年他被美國TechnologyReview評為當年的“世界百位傑出青年發明家”之一。
—王惠群,92級地球與空間科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山東省勝利油田一中,哈佛大學博士。現為Harvar-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科學家。
—袁軍華,93級近代物理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西泰和中學。2005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哈佛大學博士后。
—王曦,94級力學與機械工程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蘇省灌南縣中學,現為哈佛大學博士后。
—向勇,95級力學與機械工程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四川蒲江縣蒲江中學,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
—於冬,95級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河北邯鄲市一中。現為哈佛大學博士后。
—尹藝,97級物理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江蘇省淮陰中學,現為哈佛大學物理系博士生。
—方英,97級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天津市一中,現為哈佛大學博士生。
—羅林姣,98級近代物理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湖南邵東縣三中,現為哈佛大學博士生。
—余桂華,98級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福建莆田市一中,哈佛大學博士生。
—李哲峰,99級化學院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來自吉林通化縣七中,現為哈佛大學博士生。
—劉軼群,02級理學院,來自山東省青島市第二中學,哈佛大學博士生。
會士
根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中,有8人擁有11個權威學會會士(或院士)頭銜,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3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名,美國地質學會會士2名;美國聲學學會會士1名、美國國際計算學會會士(ACM Fellow)一名、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一名。首屆郭沫若獎學金15名獲得者中,有5名擁有7個會士(或院士)頭銜。
-李衛平,無線電電子學系,來自湖北武漢市洪山中學,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付敏躍,無線電電子學系,來自浙江台州地區溫嶺中學。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
電子工程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Head of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付敏躍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邱建偉,地球和空間科學系,來自江蘇蘇州市省常熟中學,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現任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物理和天文系教授。邱建偉即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987年,邱建偉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鄧立,生物系,來自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大附中,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現為微軟雷德蒙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鄧立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美國聲學學會會士。
-劉勇,自動化系,93屆郭沫若獎獲得者,劉勇以多媒體網路技術方面的貢獻當選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先任教於美國紐約大學。
-林間,來自福建福州一中,第二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
林間自我介紹稱,他出生離地震頻發的寶島台灣一水之隔的福州。父親曾向年幼的林間介紹,家中那盞燈劇烈搖晃,是因為台灣發生了大地震。1970年代中期,地震此起彼伏,整個中國都陷入不同尋常的恐慌之中——林間在學校成了地震觀測志願者。當時,他用日記記錄了一口廢井的水位變化、大地輕微震動,然後打電話向當地的地震台彙報。童年時的業餘愛好成為林間此後地震研究生涯的起點——1977年,林間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學習物理與地震學。林間1988年在布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又到位於加州Menlo Park的U.S. Geological Survey研究地震地質物理學。林間博士現為美國Woods Hole海洋學研究所研究員。除地震之外,他的研究興趣還包括海底火山等。2007年林間博士當選美國地質學會會士(Fellow)。根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統計,過去十年林間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地震學者之一。他與合作者Geoffrey King、Ross Stein的一篇論文是過去十年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
—李獻華,來自南京市化學公司一中。79級地球與空間科學系郭沫若獎獲得者。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任中國科學院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獻華1983年畢業中國科大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1月獲得博士學位。1989至2005年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工作,期間曾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做訪問學者。李獻華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華南地幔動力學和地殼演化;中國前寒武紀地質;曾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科技部“973”工程、中科院創新工程等多項科研項目。同時李獻華校友還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2007年4月29日,李獻華當選美國地質學會會士(Fellow)。
—姜濤,來自甘肅蘭州鐵道學院附中。796/7911校友,第三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河邊分校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1988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89-2001在加拿大McMaster 大學計算與軟體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分子生物學、生物資料庫和演演算法設計與分析等,發展了一系列用於序列比對、系統發育分析、比較基因組學和DNA晶元等生物信息學演演算法,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發表100餘篇論文,由於他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2006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
2007年12月3日,ACM學會在紐約宣布,38位頂尖科學家當選ACM Fellow,姜濤是其中三位華人之一。
社會活動:政界
-程藝,77級數學系校友。198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在中國科大攻讀碩士期間曾獲郭沫若獎學金,1987 年,獲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1990年,在石溪紐約州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1992年,晉陞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199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1999年1
月起,兼任研究生院院長。2005年,任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2006 年,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
-林晶,80級近代化學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畢業於上海川沙縣建平中學。現為上海市政府信息化委員會副處長(正處級)。
-華同旭,1985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現為廣東省廣州市教育局局長。
-王曉,1968年出生,畢業於山東青島九中,86級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在中國科大期間曾任全國學聯副主席(1990年第21 屆)、安徽省學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會主席。曾任共青團青島市委副書記,1995年4月任團青島市委書記,1998年4月任團山東省委副書記, 2000年任團中央青工部副部長,2003年任團中央青工部部長,2003年7月在共青團第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王洵,江蘇省姜堰市人,1983年以理科總分揚州地區第一名、江蘇省第三名從江蘇省揚州中學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後先後在中國科大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攻讀碩士期間,獲得郭沫若獎學金。1998年10月起擔任中國科大計算機系副主任。經安徽省委公開選拔,從2002年1月起擔任安徽省信息產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受中組部委派,於2005年1月至12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習,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期間9月至11月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2006年4月擔任蚌埠市副市長。
2010年度
2010年10月19日下午,中國科大學生專項獎學金評審委員會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召開了2010年度郭沫若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評審會,25名2007級本科生獲得郭沫若獎學金。校長、校學生專項獎學金評審委員會主任侯建國等18名委員參加了評審會,評審會由校黨委副書記、校學生專項獎學金評審委員會副主任鹿明主持。
序號 | 學號 | 姓名 | 學院或系別 | 畢業中學 |
1 | PB07000612 | 陳 陽 | 少年班學院 |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中學 |
2 | PB07000829 | 王 耀 | 少年班學院 |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
3 | PB07001022 | 劉博睿 | 數學系 | 河南師大附屬中學 |
4 | PB07001050 | 顧玉文 | 統計與金融系 | 江蘇省江都中學 |
5 | PB07005003 | 印 晟 | 近代力學系 | 江蘇省鹽城中學 |
6 | PB07007142 | 田振糧 | 地球和空間科學系 | 湖北省黃岡中學 |
7 | PB07009061 | 才啟勝 |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 | 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 |
8 | PB07013031 | 韓 超 | 熱科學與能源工程系 | 安徽省肥東第一中學 |
9 | PB07013217 | 黃楊陽 | 安全科學與工程系 | 安徽省東流中學 |
10 | PB07203010 | 徐智磊 | 天文學系 |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 |
11 | PB07203151 | 劉曉戈 | 物理系 | 江蘇南師附中江寧分校 |
12 | PB07203197 | 陳 錕 | 近代物理系 | 浙江省嵊州中學 |
13 | PB07203214 | 李 浩 | 核工程與核技術系 |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
14 | PB07206106 | 張 潔 | 化學系 | 河南省安陽市第一中學 |
15 | PB07206146 | 劉 芳 | 化學物理系 | 陝西省寶雞中學 |
16 | PB07206201 | 於 威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天津市新華中學 |
17 | PB07206308 | 顧小敏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 貴州省水礦集團第一中學 |
18 | PB07207036 | 王巍然 | 生物技術系 | 四川省資中縣第二中學 |
19 | PB07207079 | 吳 冰 | 生命科學學院 |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學 |
20 | PB07210091 | 方 曉 | 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 安徽省歙縣中學 |
21 | PB07210153 | 劉 羽 | 自動化系 | 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 |
22 | PB07210217 | 姚元超 |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 浙江省杭州外國語中學 |
23 | PB07210279 | 蘇 湛 | 物理系 | 江蘇省連雲港新海高級中學 |
24 | PB07210354 | 張亞東 | 信息安全系 |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學 |
25 | PB07210392 | 夏方婷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
2009年度
序號 | 學號 | 姓名 | 學院或系別 | 畢業去向 |
1 | PB06000827 | 方靜一 | 少年班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2 | PB06000638 | 馬 瓊 | 零零班 | 麻省理工學院 |
3 | PB06210058 | 宗潤朴 | 數學系 | 普林斯頓大學 |
4 | PB06203151 | 朱林曉 | 物理系 | 斯坦福大學 |
5 | PB06206109 | 孟 璁 | 化學物理系 | 斯坦福大學 |
6 | PB05203074 | 陳 翰 | 近代物理系 | 麻省理工學院 |
7 | PB06203173 | 徐來林 | 近代物理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 | PB06005085 | 燕振國 | 近代力學系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
9 | PB06206238 | 劉 念 | 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0 | PB06018007 | 羅穎迪 |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 加州理工學院 |
11 | PB06207035 | 謝 田 | 生命科學學院 | 清華大學 |
12 | PB06207104 | 於典昆 | 醫藥生物技術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3 | PB06009070 | 周志盛 |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4 | PB06210011 | 夏 炎 | 自動化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 |
15 | PB06210238 | 龔真強 | 計算機科學技術系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16 | PB06013048 | 朱煬燁 | 熱科學與能源工程系 | 斯坦福大學 |
17 | PB06206248 | 宋 鐸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
18 | PB06204081 | 朱曉謙 | 工商管理系 |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
19 | PB06001023 | 賀 然 | 統計與金融系 | 哥倫比亞大學 |
20 | PB06206051 | 嵇慧雯 | 化學系 | 普林斯頓大學 |
21 | PB06210409 | 劉佳佳 |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22 | PB06210054 | 劉暢暢 | 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3 | PB06025004 | 白田田 | 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24 | PB06210002 | 疏曉葵 | 信息安全系 |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 |
25 | PB06013203 | 趙 靜 | 安全科學與工程系 | 香港大學 |
2008年度
序號 | 學號 | 姓名 | 學院或系別 |
1 | PB05001096 | 楊 熠 | 理學院 |
2 | PB05203059 | 熊 俊 | 理學院 |
3 | PB05203109 | 張 旭 | 理學院 |
4 | PB05203191 | 張 鷹 | 理學院 |
5 | PB05206035 | 施 良 | 化學院 |
6 | PB05206131 | 譚 婷 | 化學院 |
7 | PB05206208 | 董鶴飛 | 化學院 |
8 | PB05206227 | 吳呈昊 | 化學院 |
9 | PB05005079 | 錢秉文 | 工程學院 |
10 | PB05009021 | 楊 磊 | 工程學院 |
11 | PB05013048 | 趙 鵬 | 工程學院 |
12 | PB05204040 | 楊 鵬 | 信息學院 |
13 | PB05210114 | 胡 森 | 信息學院 |
14 | PB05210186 | 黃曉捷 | 信息學院 |
15 | PB05210388 | 任廣鑫 | 信息學院 |
16 | PB05210438 | 邱林海 | 信息學院 |
17 | PB05007305 | 何 鑫 | 地空學院 |
18 | PB05207081 | 何 江 | 生命學院 |
19 | PB05207097 | 李 莎 | 生命學院 |
20 | PB05204010 | 劉漢中 | 管理學院 |
21 | PB05204032 | 劉明磊 | 管理學院 |
22 | PB05018016 | 周 蓉 | 人文學院 |
23 | PB05025003 | 鄂雁祺 | 人文學院 |
24 | PB05000812 | 郁培文 | 少年班 |
2007年度
序號 | 學號 | 姓名 | 學院或系別 | 籍貫 | 畢業中學 |
1 | PB04001089 | 薛 航 | 理學院 | 四川 | 成都市外國語中學 |
2 | PB04203151 | 趙 耀 | 理學院 | 河南 | 平頂山第一高級中學 |
3 | PB04203020 | 賈春婧 | 理學院 | 天津 | 天津市和平區耀華中學 |
4 | PB04203150 | 徐景科 | 理學院 | 河南 | 鎮平第一高級中學 |
5 | PB04206039 | 高志娟 | 化學院 | 浙江 | 嘉興市第一中學 |
6 | PB04206219 | 曹蔚然 | 化學院 | 江蘇 | 南通如東高級中學 |
7 | PB04206003 | 種莎莎 | 化學院 | 安徽 | 合肥市第一中學 |
8 | PB04206286 | 李遠超 | 化學院 | 湖南 | 衡南縣一中 |
9 | PB04005036 | 李利萍 | 工程學院 | 江西 | 江西省高安中學 |
10 | PB04009065 | 崔園園 | 工程學院 | 山東 | 茌平縣二中 |
11 | PB04013023 | 黃長進 | 工程學院 | 安徽 | 濉溪縣二中 |
12 | PB04013207 | 王曉蕾 | 工程學院 | 浙江 | 嘉興第一中學 |
13 | PB04210100 | 吳 婷 | 信息學院 | 江蘇 | 泰州市泰興中學 |
14 | PB04210239 | 蔣中銘 | 信息學院 | 江西 | 上饒第二中學 |
15 | PB04210414 | 徐文松 | 信息學院 | 四川 | 宜賓一中 |
16 | PB04210255 | 祁 媛 | 信息學院 | 山東 | 德州市第二中學 |
17 | PB04210168 | 董 偉 | 信息學院 | 安徽 | 舒城中學 |
18 | PB04007130 | 賴海容 | 地空學院 | 江西 | 贛州大余中學 |
19 | PB04207033 | 胡文祥 | 生命學院 | 江蘇 | 徐州市運河中學 |
20 | PB04207089 | 羅 睿 | 生命學院 | 四川 | 成都中學 |
21 | PB04204083 | 彭立果 | 管理學院 | 湖南 | 湘潭縣第一中學 |
22 | PB04204028 | 劉竺青 | 管理學院 | 浙江 | 衢州二中 |
23 | PB04001063 | 徐功軍 | 管理學院 | 山東 | 諸城繁華中學 |
24 | PB04018014 | 楊 靚 | 人文學院 | 江西 | 上饒第二中學 |
25 | PB04025005 | 楊渭蔚 | 人文學院 | 江蘇 | 揚州邗江中學 |
26 | PB04000822 | 周 融 | 少年班 | 安徽 | 無為中學 |
首批得主
1 | —7701001,彭小維,數學系,來自福建省泉州市城東中學,現在德國; |
2 | — 7602010,胡冰華,物理系,來自上海市上海爾愚中學,現居美國。 |
3 | —7702021,韓思遠,物理系,來自安徽合肥十五中。依阿華州立大學博士,現為堪薩斯大學凝聚態物理教授。 |
4 | —7703083,吳奇,近代化學系,來自安徽蕪湖第二十中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主任,中國科技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吳奇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
5 | —7703037,毛潤生,近代化學系,來自江西省鉛山縣石塘中學。 |
6 | —7704090,張一荃,近代物理系,來自浙江省溫州市樂清中學 |
7 | —7704031,劉剛 近代物理系,來自雲南省昆明市醫學院附中 |
8 | —7705034,翁曉衛,近代力學系,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二中學,現為Schlumberger 資深工程師。 |
9 | —7705058,李振勤,近代力學系,畢業於北京市海淀區八一中學。 |
10 | — 7606088,王宇戈,無線電電子學系,來自遼寧省遼寧蓋縣熊岳中學,現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
11 | — 7706012,李衛平,無線電電子學系,來自湖北武漢市洪山中學,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李衛平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曾任裏海大學教授。李衛平曾培養數位科大校友,其博士生李世鵬是科大校史上唯一兩次獲得郭沫若獎學金的校友。 |
12 | —7706100,付敏躍,無線電電子學系,來自浙江台州地區溫嶺中學。1987年,付敏躍獲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學位。他現任澳大利亞Newcastle大學電子工程系首席教授,電子工程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Head of School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付敏躍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
13 | — 7707066,邱建偉,地球和空間科學系,來自江蘇蘇州市省常熟中學。現任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物理和天文系教授。邱建偉即為美國物理學會院士。1987年,邱建偉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
14 | — 7707092,唐明,地球和空間科學系,來自四川省成都市第11中學,現為梯升資訊公司總裁。唐明是芝加哥大學宇宙化學專業博士、明尼蘇達大學MBA。他曾在福特汽車公司工作十一年,曾任福特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美方副總經理;福特(葡萄牙)公司汽車總裝廠副廠長;福特美國總部設計中心新車型投產主管經理;福特(阿根廷)公司新車型投產主管經理;福特美國總部宏觀計劃部項目經理。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總部高級IT系統專家和經理;福特(中國)公司 IT總監。 |
15 | — 7708028,鄧立,生物系,來自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大附中,現為微軟雷德蒙研究院語音技術組主任研究員。鄧立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獲JerzyE. Rose Award。1989年開始,鄧立任教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1996年晉陞為正教授。鄧立是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聲學學會會士(Fe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