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落日悵望的結果 展開
- 唐代馬戴的詩作
- 謝朓詩作
落日悵望
唐代馬戴的詩作
《落日悵望》是唐代詩人馬戴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為遊子懷鄉之作。詩人抓住了秋天日落這一剎那的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此時此刻微妙複雜的思想活動。先“悵望”雲去鳥飛之景,觸動鄉愁旅恨;再“悵望”夕陽餘暉之景,加重鄉愁,進而觸發內心深處年華老去的感傷。這首詩詩有景有情,景與情高度統一,融合為一體。語言明白如話,概括力強。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說就是:情景分寫。情與景,是抒情詩的主要內涵;情景交融,是許多優秀詩作的重要藝術手段。然而此詩用情景分寫之法,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聯寫詩人在黃昏日落之時,滿懷惆悵地遙望鄉關,首先躍入眼帘的是仰視所見的景物:“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晚雲孤飛於天際,歸鳥投宿於林間,憑著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里之遠也片時可達。
頷聯“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原來,詩人久客異地,他的鄉關之思早已深深地鬱積在胸中了。由外界景物的描繪自然地轉入內心情感的直接抒發,不言惆悵而滿紙生愁,不言歸心似箭而實際上早已望穿秋水。
頸聯“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又變換筆墨寫景,景物描寫不但切合詩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遠,層次分明。不但加重了詩人的鄉愁,而且更深一層地觸發了詩人內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
尾聯“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客中久滯,漸老歲華;日暮登臨,益添愁思,徘徊水邊,不敢臨流照影,恐怕照見自己顏貌非復平昔而心驚。充溢著一種惆悵落寞的心緒,以此收束,留下了裊裊餘音。
全詩情景交融,意境混成,含蓄有味。
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陝西省華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