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1條詞條名為哈姆雷特的結果 展開

哈姆雷特

英國2015年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舞台劇

2015年由林賽·特納執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英國國家劇院主演的舞台劇,被評“一部為如今躁動不安的世界量身定做的《哈姆雷特》”。近總共76晚的表演,超過10萬張門票一售而空,成為倫敦史上銷售最快和觀看人次最高的舞台劇。

該劇目於2015年8月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連續上演12周,2015年10月15日英國國家劇院首次通過NT Live現場向全英國550家影院的觀眾現場直播,而後向歐洲、美國等地擴散。2015年11月22日以錄播的形式在北京、上海兩地點映。

劇目介紹


英國國家劇院:哈姆雷特
英國國家劇院:哈姆雷特
當一個國家全副武裝時,一個家庭正在四分五裂。要替父報仇又要顧忌自身與國家的安全,王子哈姆雷特為無法解決眼下的困境而感到憤怒……這部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可謂膾炙全世界人口。而當它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這樣的超級明星發生化學反應時,散發出的能量無疑是巨大的。
2015版《哈姆雷特》既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首度嘗試莎翁劇表演,也是他時隔四年重返戲劇舞台的作品。這版《哈姆雷特》的演出場場火爆,幾乎是一票難求,不僅劇迷捧場,康伯巴奇的粉絲們更是在劇場外售票處徹夜排隊。總共76晚的表演,超過10萬張門票一售而空,成為倫敦史上銷售最快和觀看人次最高的舞台劇,並為小朋友們籌集了15萬鎊善款,創造多項記錄。而本尼在最後一場演出謝幕的時候,也是難掩激動的心情,淚灑現場。

演出過程


《哈姆雷特》花絮
《哈姆雷特》花絮
2015年8月卷福版《哈姆雷特》在英國最大的多功能演藝廳——巴比肯中心演出。總共10萬張門票提前1年在網際網路上開售,數分鐘內即售罄,《倫敦標準晚報》驚嘆這是“史上賣得最快的戲票”,黃牛票價更是高達近500英鎊。
2015年10月15日,該劇首次通過NT Live向全英國550家影院的觀眾進行了現場直播,而後向歐洲、美國等大部分地區擴散。但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因時差、設備、語言等技術問題,未能實時直播,需要在英國直播之後,經過製作字幕和轉播拷貝才能落地進行放映。
BC版《哈姆雷特》劇照
BC版《哈姆雷特》劇照
2015年11月22日,《哈姆雷特》NT Live版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中間影院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同一天進行了超前點映,希望藉此讓國內觀眾在最短“時差”內看到世界上最精彩的舞台作品。這也是NT項目6月落地中國以來,帶來的與英國“時差”最小的一次放映。此次《哈姆雷特》在京滬的提前點映只是對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預熱,2016年“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莎翁名劇精選單元會再次看到該劇的規律放映。

演職人員


演員表

角色演員
Hamlet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Claudius塞倫·希德
HoratioLeo Bill
PoloniusJim Norton
Gertrude安娜絲塔西亞·海利
OpheliaSian Brooke
Ghost of Hamlet's FatherKarl Johnson
Matthew SteerRosencrantz
LaertesKobna Holdbrook
Player KingRuairi Conaghan
SoldierBarry Aird
Servant, CorneliusNigel Carrington
MarcellusDwane Walcott
BarnardoDan Parr
FortinbrasSergo Vares
GuildensternRudi Dharmalingham
Player Queen, MessengerDiveen Henry
VoltemandMorag Siller
OfficialAmaka Okafor
OfficialPaul Ham
Danish Captain, ServantEddie Arnold
Priest, MessengerColin Haigh
CourtierJan Shepherd

職員表

製作人Sonia Friedman 
原著威廉·莎士比亞
導演Lyndsey Turner
選角導演Julia Horan
配音導演Christopher Shutt 
藝術指導Es Devlin
服裝設計Katrina Lindsay
發行英國國家劇院
資料來源

作品評價


哈姆雷特[英國2015年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舞台劇]
哈姆雷特[英國2015年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舞台劇]
這部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當它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這樣的超級明星發生化學反應時,散發出的能量無疑是巨大的。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塑造了一位超炫的五星哈姆雷特”,《綜藝》雜誌則稱“這是一部為如今躁動不安的世界量身定做的《哈姆雷特》”。
《每日郵報》專欄作者簡·莫伊爾(Jan Moir)給BC版《哈姆雷特》打出了五星評分。她在專欄評論中寫到:“繼《神夏》《弗蘭肯斯坦》之後,本尼終於在巴比肯劇院迎來了他演藝生涯中的又一大挑戰。1480行台詞,漸入瘋狂的表演,呈現最醜惡最卑鄙的謀殺,哈姆雷特一角可謂戲劇表演的珠穆朗瑪峰,最傑出的演員也很難把控住。然而三個小時之後,當本尼大汗淋漓地站在台上謝幕時,觀眾們紛紛起立鼓掌,請求他能再多演一些。”
《每日電訊報》:導演Lyndsey Turner和舞美設計Es Devlin在巴比肯巨大的舞台上展現了一個奢華、偉大的哈姆雷特。舞台上,本尼迪克特和其他演員在一個宮殿般的大廳表演者這出悲劇:高雅的寶石綠牆面,華麗的水晶吊燈還有舞台右側豪華的樓梯……這一切就好像出自畫家John Singer Sargent的作品。
《北京日報》:創作者一方面刪去了原劇本中修飾性的部分華麗辭藻,另一方面改變了場幕結構,這使得劇情緊湊得如同一輛飛馳的列車,呼嘯著碾平了一切可能造成磕絆的溝坎。這版《哈姆雷特》對劇本的刪減,並非是大刀闊斧式的砍剁,面對經典文本時如執手術刀一般地小心翼翼,鋒刃遊走於皮肉之間,卻絲毫不傷及作為筋骨的價值觀。因此,儘管該劇的演員們已不必如吟誦十四行詩那樣正襟危坐,但作品本身卻呈現出近乎保守的傳統氣質。這種傳統氣質如同一個無形的玻璃陳列罩,將作品與當下時空徹底隔絕開來。
《京華時報》:這版《哈姆雷特》最顯著的構思在於現代與古典的交錯融合。哈姆雷特和朋友霍拉旭、心愛的姑娘奧菲莉亞幾乎都以當代造型和方式出現,其他角色則依舊保留著古典主義的造型和表演風格。母親和叔父的婚禮、奧菲莉亞的葬禮和結尾斗劍等多個場次,都叫人感覺發生在哈姆雷特的夢境里。這種參差於是生出了潛意識層面的內涵,強化了劇作中人類在面對苦難、抉擇、生死時的舉步維艱。哈姆雷特的好朋友霍拉旭每次出場都背著一個大大的帆布包,好像隨時要去遠行,又好像剛剛回來,這種自由而隨性的狀態暗合了劇中哈姆雷特描述他的台詞:“一個平靜接受命運光臨的人”。諸如此類當代化的角色設置和處理,似乎毫不費力地就割開了《哈姆雷特》的皮囊,讓其中符合時下觀眾口味的某一部分精神釋出。但是除此之外,導演依舊讓其他演員以傳統的面目登台,和“哈姆雷特們”彼此相對、探看,他們的關係就像人們現在在美術館里看一張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舞台設計和視覺效果也不時露出這樣的面目,下半場原本貴族的閣樓廳堂里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黑色渣滓,來體現世間萬象的崩壞傾覆感。導演將之雜糅的真正目的,一邊保留著對古典的頂禮崇敬,一邊又秉持著製造當代美學的野心和信念,也許是另一種哈姆雷特式的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