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專指對中國古代書籍進行審定、校勘、註釋等加工整理工作,使新出版本便於現代人閱讀。古籍整理是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樑,是“存亡繼絕”的工作,它不僅向人們展示歷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歷史,讓人們在紛繁蕪雜的現實中仍能把握住民族發展的脈絡,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參與世界文化交流。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保留下來的古籍(包含傳抄和刻印),數量龐大。據不完全統計,現存的古籍約有 8萬種左右。清代乾隆時官修的 《四庫全書》 所收至清初為止的古籍就有 1萬多種,18萬卷。古籍的下限,一般斷至辛亥革命(1911),但近來有下延的趨勢,少數由清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的著作也歸入了古籍。古籍的分類,傳統的分法是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每部下面再分門類,每類下面再分小類。現代則採用文學、語言、歷史、哲學、科技和綜合參考等新的分類法。
為了便於現代人以及後代的閱讀、研究,古籍整理便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要求對古籍進行審定、校勘、標點、分段、註釋、今譯等專門工作。影印和索引(也稱“引得”、“通檢”)工作,也屬於古籍整理的範圍。影印工作要求考證版本、檢查漫漶,配補描修等。索引工作要求編製人名、地名、書名和各種語詞、術語等的索引,以便於對古籍的檢索。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出版界、學術界就開始重視古籍整理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經過整理的古籍,如亞東圖書館的標點本古典小說 (《紅樓夢》、《水滸》等 ),商務印書館的 《國學基本叢書》 ,中華書局的《四部備要》,上海雜誌公司的《中國文學珍本叢書》等。商務印書館在影印古籍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出版的《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庫珍本叢書》等,使許多珍本、善本得以公之於世,至今尚為學術界所使用。索引工作方面,則有哈佛燕京學社的“引得”和中法學會的“通檢”,也是古籍研究者不可缺少的工具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繼承並發展了過去古籍整理的優良傳統,古籍整理工作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1988年統計,已整理出版和影印古籍3000種左右。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集合全國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齊燕銘任組長),制訂了長期的規劃,使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走上正軌。“文化大革命”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遭到破壞,中斷10年之久。
1981年 9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繼承下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工作”;“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當前要認真抓一下,先把領導班子組織起來,把措施落實下來”。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恢復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組”(李一氓任組長),制訂了1982~199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簡稱“九年規劃”)。隨之各省市也根據自有的條件相繼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分別制訂了各自的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中華書局一直擔任著古籍整理出版的主要任務,同時,各地還相繼成立了專業古籍出版社 (名稱不一,有的冠以地名,如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等;有的稱為書社,如齊魯書社、嶽麓書社等),古籍的整理出版蓬勃開展。
整理古籍,需要專門的知識和專門的人才;出版古籍,也需要有專業的審稿和編輯人員。中央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需要有一個幾十年陸續不斷的領導班子,保護連續的核心力量”;“從事整理古籍的人,不但要知識基礎好,而且要有興趣”。這對於出版古籍的出版社和古籍編輯來說,同樣也是重要的。而要做一個勝任的古籍編輯,第一要具備必要的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第二要有從事這項工作的興趣與事業心。二者不可缺一。
經過整理和編輯加工的古籍,有兩種形式:排印本和影印本。
排印本:分標點本、點校本、箋校本、新注本、選注本等;今譯和索引也屬於排印本。
影印本:分線裝和平、精裝兩種形式。過去的影印本,大都採用線裝,保持中國古書古雅的特色;但當代的趨勢,要求影印的古書採用平裝、精裝的形式,這樣價格可以低廉,又便於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斷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斷句本或校勘本。
排印古籍與影印古籍,一般說各不相涉。但是過去商務印書館創造了在一部叢書內排印與影印並舉的格式,這就是古籍愛好者所熟悉的《叢書集成》(初集)。它收錄 100種叢書,去其重複,有的排印(加黑點斷句),有的影印。這個例子說明古籍整理出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一定的體例就行了。20世紀30年代的出版界,在這方面的創造性是應該肯定的。
標點、分段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的一項工作,這就是將古籍加上新式標點,分出段落。標點中又分加專名線與不加專名線兩種。專名線指人名、地名,也包括書名。加有專名線的標點本,比不加專名線的要高一個層次,因為判斷一個人、地、書名該不該加專名線,需要較高的學識水平。從當前的古籍出版物來看,有直排與橫排兩種形式,採用橫排形式的大都不加專名線,書名線則用尖角號(《 》)標明。
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選好底本、配補缺頁、殘頁,描修或換字、補字,這幾項都是學術性與技術性密切結合的工作。影印書也常發生錯誤,原因主要出於學術性注意不夠。
古書的文字比較艱深難讀,特別是對於青少年,古書更是難以讀懂。為了祖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延續,發揚光大,所以今譯也是當前古籍整理應該重視的工作。過去古詩方面的今譯較多,散文方面的今譯幾乎沒有,現在這種局面已經有所改變。當然今譯要求做到準確、優美,達到信達雅的標準,難度也是相當大的。
索引是研究與使用古書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所以也應視作古籍整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日本和美國的漢學家有專門的研究人員,從事中國古籍索引的編製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績。中國近年也開始重視古籍索引的編製工作。索引可以附在一部書的書後,篇幅大的則可以單行。古籍索引的檢索,一般採用筆劃方法和四角號碼方法。
“九年規劃”曾將部分近代和現代人對於古代文史哲的研究,包括對專書、專人、專題史的研究著作,列入古籍整理出版範圍,如《中國天文學史》、《中國通史》等。這是就廣義的古籍整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