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讓

國家二級演員

張新讓,男,漢族,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北城辦事處雙井街,於1943年8月28日生,2010年1月7日去世,共產黨員,國家二級演員,中國豫劇家協會會員。

代表作有《花堂跪妻》《柯山紅日》《戲劇叢刊》《電影介紹》。

簡介


張新讓,山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政協五、六、七屆政協委員。菏澤市政協六、七、八、九、十屆政協委員。先後任菏澤市棗梆劇團練功隊隊長、藝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業務團長、團長,黨支部委員、副書記,菏澤藝術學校副校長等職。

主要成績


從事表演和導演工作幾十年來,張新讓堅持繼承與發展並舉的原則,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紗帽翅子功、髯口功和面部肌肉功。先後在《柯山紅日》,《牡丹向陽開》,《紅色娘子軍》,《鄭子清外傳》,《皇帝與門官》,《十五貫》,《逼婚記》,《屠夫狀元》等五十餘台劇目中擔任主要和重要角色,成功塑造了形象各異的人物形象,被譽為“菏澤名丑”。1981年通過層層選拔,參加了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戲劇藝術片《牆頭記》的拍攝,在劇中擔任主要角色大乖,公映后受到專業藝術人士和觀眾的好評。《北京晚報》,《電影介紹》,《戲劇叢刊》,《大眾日報》,《時代生活》等多家報刊相繼發表評論文章,給予較高的評價,並刊登了本人的生活照和劇照。獨立執導、與人合作執導的《光棍苦樂記》、《風流父子》、《人情鬼債》、《生兒容易養子難》、《法魂》、《走出大山》、《十字路口》、《花堂跪妻》、《大紅袍》等十幾台劇目,受到同行和觀眾的好評,有的成為劇團的保留劇目。在1978年的全省戲曲匯演中,演出的《牽牛記》獲演出獎;1981年菏澤地區紀念建黨六十周年戲曲調演中,執導並參加演出的《光棍苦樂記》獲表演一等獎和導演獎;1986年獲山東省第三屆戲劇演出獎;1988年獲菏澤地區戲曲調演優秀表演獎、導演獎。1988年山東省第二屆藝術節演出《人情鬼債》獲表演二等獎。1990年菏澤地區首屆戲曲藝術節參演的《生兒容易養子難》獲表演一等獎、導演獎;1993年省公安廳舉辦的曲藝小品文藝匯演,1995年山東省第五屆文化藝術節,1998年山東省第六屆文化藝術節,同時獲得優秀表演獎和導演獎。在此期間曾多次被菏澤地區文化系統評為先進工作者、模範黨員和模範政協委員。2000年被新聞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7年初被菏澤市廣播電視台聘為《農事新說》欄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