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葆真

原西北各界婦女救國聯合委員會會長

謝葆真(1913—1947),女,陝西西安人。西北各界婦女救國聯合委員會會長。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時參加馮玉祥國民軍宣傳隊。1928年由吳岱峰介紹並經黨組織批准與楊虎城結婚。1936年任西北各界婦女救國聯合委員會會長,為抗日將士奔走募捐。

1938年攜幼子拯中為營救楊虎城而入獄,久經折磨歿於重慶楊家山中美合作所獄中。

人物生平


謝葆真
謝葆真
謝葆真(1913~1947)女,原名龍宮,葆真亦作寶珍。楊虎城將軍的夫人。陝西咸寧東耳窩坊(今屬西安市碑林區)人。
1923年秋入西安女子模範小學上學,后因家貧輟學。
1927年2月西安婦女協進會推薦謝參加中山學院婦女運動班學習。報名參軍,被編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政治部直轄的前線工作團。謝葆真年齡雖小,但思想進步很快,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夏魏將謝等一批進步青年調到十軍以加強政治工作。謝先被分到政治處下屬的宣傳隊任隊長。
1927年10月又被派至該軍駐地安徽省太和縣開展婦女工作。在太和縣婦女聯合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主任委員。
1928年春節前夕謝與楊在其軍部所在地教堂舉行了婚禮。
1933年5月蔣介石免去楊虎城陝西省主席之職,派邵力子接任,只保留楊的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職務。
1935年夏又調張學良的東北軍移駐西安。國民黨特務機關,乘機加強在陝力量,蓄意挑撥各軍、各派關係,製造分裂。
華北事變后,謝將全部身心都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為了減少家務,她將幾個子女交給母親照顧。
1936年西北各界婦女救國聯合委員會在西安成立,謝被選為會長;11月為支援綏遠抗戰,以謝為主任委員的十七路軍眷屬募捐分團,僅用幾天時間,就募捐7738元,立即全部匯往綏遠。還主持籌備成立了西安婦女救國後援會,組成宣傳隊、慰問團,奔赴前線在將士中宣傳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慰問被釋放的女政治犯。
1937年5月楊虎城在蔣介石的逼迫下,交出軍權,赴歐美考察。謝攜七歲的兒子拯中隨行。全面抗戰爆發后,楊虎城請纓抗日,於同年11月底回香港,一下飛機就被蔣介石所派特務頭子戴笠騙至南昌扣押。在安排、託付了一切家事之後;12月4日帶著愛子拯中,同副官閻繼明、張醒民一起飛抵漢口,隨後到達江西南昌、湖南益陽,同楊虎城一起開始了漫長的鐵窗生活。先後被轉押於益陽桃花園、貴州息烽玄天洞、重慶中美合作所楊家山等監獄。在獄堅持讀報、寫字,同時教拯中學習。在獄中又生了女兒拯貴,身體更顯虛弱。而特務們對其病不聞不問,還有意在精神上刺激她,最後竟將與楊虎城完全隔離關押。
1946年11月底在重慶楊家山監獄,開始絕食,繼而又吞金,經搶救脫險,然絕食依舊。
1947年2月8日含恨辭世。

主要成就


創辦學校

西安培華學院
西安培華學院
西安培華學院是經中國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綜合性本科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為著名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學文女士,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的夫人謝葆真女士為主要出資者,成立於1933年的培華女子職業學校(校址位於西安市后宰門,現西安市中心醫院)。
1936年培華女職交由地方管理,性質為民辦公助,后相繼更名為培華財經學校(男女生兼收)、西安財經學校。
1984年由陝西省政協倡導,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委備案,在恢復原培華女職的基礎上成立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民辦公助),當年納入國家計劃內統招,后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西安培華學院(男女生兼收)。

個人生活


革命婚姻

楊虎城在北伐的過程中認識了謝葆真。謝葆真原名寶珍,生於1913年5月29日。西安圍城時,謝葆真是西安市的中學生,她曾積極參加了中共組織的支援守城的活動。西安解圍后,她參加國民軍政治部組織的前線工作團,離開西安參加北伐。 謝葆真十五六歲時被劉伯堅收留部隊,在前線工作團時入黨,後來到楊虎城軍政治部做宣傳工作。她工作潑辣,革命熱情高,深得楊虎城讚賞。1928年1月,經黨組織批准,他們結了婚。 婚後,謝葆真隨楊虎城離開了部隊,後來又去了日本。在楊、謝離開部隊不久,發生了“皖北暴動”,魏野疇等人犧牲,楊虎城部隊中共黨員完全暴露等情況。從此,謝葆真失去了與共產黨的組織關係。西安事變后,一些人還以為共產黨是通過謝葆真影響了楊,才發動西安事變。當楊虎城被扣,葆真夫人前去探望,也被扣押而且單獨關押了半年多,特務們是想搞清她的身份。監禁中,特務們對謝百般折磨也是基於她有過一段共產黨的經歷。
在1941年間,謝葆真又生了一個女孩。謝葆真與楊虎城婚後,基本不離楊的左右,隨楊征戰東西。楊虎城主持陝政,謝經常以夫人身份陪伴楊或獨立參加一些政界交際和社會活動。西安事變期間,帶頭組織了西安市婦女救國後援會,積極參加當時的愛國群眾運動。

小女子

給了楊虎城以極大影響的便是謝葆真。 謝葆真原名謝寶珍,西安人,比楊虎城小整整二十歲。
一九二七年,十四歲的謝葆真剪掉了辮子,換上軍裝,成為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政治部所直轄的“前線工作團”團員。這個“工作團”,近似歌舞團。政治部部長乃中共黨員劉伯堅,他早在一九二二年便加入中共,擔任旅歐總支部書記。“工作團”團長乃中共黨員宣俠父,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共,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受劉伯堅、宣俠父影響,小小年紀的謝葆真加入了中共。
謝葆真被調往正駐守在安徽省太和縣的楊虎城部隊的政治處宣傳科工作。楊虎城愛上了這位年輕活潑的女性。楊虎城在與南漢宸、魏野疇談話時,好幾次提及,希望能讓謝葆真幫助他“讀書學習”。南漢宸、魏野疇知道楊虎城所說的“讀書學習”的含意。於是,他們向中共河南省委請示——太和縣在安徽西北部,與河南相鄰,楊虎城部隊中的中共組織當時受中共河南省委領導。一九二八年一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了謝葆真和楊虎城結婚。於是,三十五歲的楊虎城和十五歲的謝葆真,在一九二八年春節前夕步入太和縣教堂,舉行了婚禮。楊虎城決意和謝葆真結合,是知道謝葆真的政治身份。也正因為這樣,楊虎城才會向南漢宸、魏野疇提出要謝葆真幫他“讀書學習”——楊虎城知道南漢宸、魏野疇的政治身份。
楊虎城在一九二七年冬,便曾提出申請,要求加入中共。當時中共河南省委致中共中央的報告中,便寫及:
楊本人近來因環境所迫,非常同情我黨,並要求加入我黨,要求我們多派人到他的部隊中去,無論政治工作人員和軍事工作人員都歡迎。(丁雍年:《西安事變前的中共和楊虎城的關係》,載《楊虎城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中共河南省委又認為,“楊軍系土匪和民團湊合而成”。他們沒有同意楊虎城加入中共——只是批准了謝葆真和楊虎城結婚。
一九二八年四月,楊虎城和妻子謝葆真及秘書米暫沉(亦為中共黨員)赴日本療養,在日本再度向中共東京市委提出申請,要求加入中共。他說他要“做一個賀龍”。中共東京市委立即向中共中央請示。
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中共中央函復中共東京市委:
“楊虎城”入黨問題中央已允其加入,交由你們執行加入手續。加入手續如下:須三個同志的介紹,候補期為半年。再望你們與他談一次話,指明兩點:(一)目前黨的任務主要是爭取廣大的群眾以準備暴動,而不是馬上就要實行總暴動,總暴動是我黨的前途,目前當不是一個行動的口號而是一個宣傳的口號,尤不是每個同志一加入就派回國來暴動。(二)每個黨員加入后如在工作上需要時,黨仍須調其往他處工作,不應給某個同志以固定時期的修(休)養。”
此函由於傳遞延誤,送達東京時,楊虎城已於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回到上海,中共東京市委錯過了為楊虎城辦理入黨手續的機會。楊虎城誤以為中共不同意他入黨,既然兩度申請均未獲准,從此他也沒有再提出加入中共的申請——雖說中共中央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函已批准他加入中共。
謝葆真、秘書米暫沉均為中共黨員,不斷溝通著他與中共之間的聯繫。
當楊虎城出任陝西省主席時,居然任命南漢宸為省政府秘書長——雖說那時南漢宸自一九二八年因中共河南省委遭破壞而失去組織關係。

兒女

謝葆真為楊虎城生了5位千金:楊拯美、楊拯英、楊拯漢、楊拯陸。最年幼的楊拯貴是獄中出生,又在獄中與父母一同遇難。其它4個女兒先由外祖母撫養,在國民黨揚言要斬草除根的險惡環境里,她們跟著外祖母四處避難。外祖母去世后,她們與養母張蕙蘭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長大成人後她們即各奔西東,尋找自己的生活道路了。 楊拯美從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管理系畢業后,分配到甘肅,一去就是30多年。她先後擔任過甘肅省輕工業廳計劃處處長、副廳長,科學院某研究所黨委書記等職,現在是甘肅省政協常委,省祖國統一委員會主任。
楊拯英在老家西安的中學任教,1981年被調到省政協文史辦公室從事文史資料研究。她和同事們詳細調查了父親在獄中的歷史,編輯了《回憶楊虎城將軍》一書,還參加了楊虎城紀念館的籌建,這個館就設在她們西安的另一個家——止園,當年這處公館建成后,家還沒有搬過去。
楊拯漢和她的丈夫克拉瑪依油田總地質師謝宏在遙遠的南疆。楊拯漢17歲時參軍入伍,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后在國家建材總局做機要工作。1956年整風反右時被劃為右派。
楊拯陸屬於新中國成立之初那一代最浪漫又最富於犧牲精神的青年人。她畢業於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地質專業,志願來到幾乎一片荒漠的新疆油田,任女子勘探隊隊長。1959年8月她外出勘探,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中以身殉職。這塊地質構造後來被命名為“拯陸構造”。
楊虎城的三次婚姻,共生育十個子女。長子楊拯民、長女楊拯坤是元配夫人羅佩蘭所生。次子楊拯仁是第二夫人張蕙蘭所生,不幸在西安事變時因照顧不周,患猩紅熱夭折,年僅5歲。
謝葆真與楊虎城結婚後,總共生了兩個兒子和五個女兒。結婚不久,謝葆真生下兒子楊拯亞。當謝葆真隨楊虎城東渡日本時,把楊拯亞留在南京,患白喉症而夭折。此後,謝葆真生了兒子楊拯中和女兒楊拯美、楊拯英、楊拯漢、楊拯陸、楊拯貴 。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丈夫楊虎城
女兒楊拯美
女兒楊拯英
女兒楊拯漢
女兒楊拯陸獄中出生,又在獄中與父母一同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