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所

中國航天科工二十三所的簡稱

簡稱二十三所,也稱中國航天科工二十三所,是航天系統內部最大的一個研究所,目前從業人員2300餘人,組建於1958年,位於北京市五棵松,是航天系統地面雷達中心骨幹研究所,是一個以研製為主,產研結合的研究所。一所四地,研發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

二十三所主要從事雷達、通訊、電子信息、綜合系統的研究、設計和製造,綜合技術實力穩居國內雷達行業前三甲,曾經先後四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產生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位同志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1位同志獲得政府特殊津貼、擁有2位國家級特殊貢獻專家、1位國家特級發明家、5位省部級專家、擁有110多位教授級研究員;是國家一級計量單位、國家一級檔案管理單位,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擁有現代的科研管理體系、完善的產品保證體系和健全的售後服務體系。

在發展軍用雷達產品的同時,二十三所積極走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道路,在氣象探測領域、海面及地面監視領域、警用裝備領域、智慧環保領域以及廣播通訊、衛星通信、高頻功率源、特種器件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機構簡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目前二十三所研製生產領域覆蓋雷達、電子對抗、廣播通訊、地面衛星站、綜合電子系統、特種器件等等。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因擊落美國U2間諜機而震動國際社會的“紅旗二號”,到2008年為神舟七號飛船返回進行跟蹤定位的“回收一號”測量雷達等諸多產品,都出自二十三所。在雷達系統方面,產品已經形成系列化、專業化的良好發展格局,產品遍布精密跟蹤制導雷達、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情報警戒雷達、氣象雷達、空中及港口交通管理雷達等工程領域。這些雷達主要應用於寬頻成像、RCS測量、宇宙空間目標以及各種靶場目標測量等方面。

機構發展


在精密跟蹤制導雷達領域,開發了從低空超低空到高空遠程以及反輻射制導等系列化型號產品。在測量雷達領域,為各軍兵種和總裝試驗基地研製各類相控陣和單脈衝測量雷達。在防空警戒雷達領域,多種中程警戒和情報偵察雷達產品覆蓋國土面積達1/3,為保衛我國領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氣象雷達領域,已為中國氣象局、北京氣象局、民航、總參等用戶研製出多套不同類型的測風測溫雷達,大部分產品達到世界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此外,二十三所在廣播通訊和電子設備的研製方面也擁有較多的產品,廣播發射機大量出口國外,獲得用戶好評。西新工程廣播監測系統取得巨大成功,江澤民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赴廣電總局視察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50年來,秉承“團結奉獻、務實高效,開拓創新,和諧發展”的二十三所精神,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憑藉高科技優勢屢屢摘取國防科技戰線桂冠,成功研製了多種地面精密跟蹤制導雷達,為固我國防、壯我軍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共獲得42項國家級成果獎,400多項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100多人分別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部級和國防工業系統勞動模範、總裝備部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20餘人分別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二十三所以輝煌的業績贏得了累累碩果,發展成為我國雷達行業實力雄厚的骨幹單位。

機構規模


二十三所現有14個雷達專業研究室,三個生產車間,擁有佔地1200畝、裝備完善的大型天線測試及雷達試驗場、有大型的微波暗室、先進的CAE中心、精密測試中心、數控加工中心以及一流的鐵氧體、微波混合集成電路等設計生產線及聲表面波器件(SAW)生產線,擁有各類先進儀器和設備,是國家一級計量單位和一級檔案管理單位,現有從業員工1800多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 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400人,高級技師、高級工160餘人。同時二十三所還是國務院學位辦公室批准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專業的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和培養電子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