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十惡不赦的結果 展開

十惡不赦

漢語成語

十惡不赦是一個成語,拼音是shí è bù shè,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意思是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出 處


《隋書·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條:……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sebs
【近義詞】罪大惡極、罪該萬死、惡貫滿盈、罄竹難書、罪惡滔天、罪不容誅
【反義詞】罪不當罰、立功贖罪

釋義


“十惡”,最初佛教中的一個用語,指十種當招致地獄、餓鬼和畜生這“三惡道”苦報的惡業,故又稱“十惡業道”。至於“十惡”的具體內容,《佛說未曾有經》中說:“起罪之由,為身、口、意。身業不善:殺、盜、邪淫;口業不善: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業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見。是為十惡,受惡罪報。今當一心懺悔。”行“十惡”而程度嚴重的,據說要受大苦報。與“十惡”之說相對應,佛教中亦有“十善”之說。十惡十善之說見於佛教大、小乘中的諸多經典,如東晉僧伽提婆譯的《增一阿含經》卷四四中就有“由此十惡之報,致此殃。是故比丘,當離十惡”這樣的經文。另外,“十惡十善”之說早在隋朝以前就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如南朝梁武帝《斷酒肉文》中即曰:“行十惡者,受於惡報;行十善者,受於善報。”

現代解釋


罪大惡極,不可饒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