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實驗小學
1929年創於江蘇的實驗小學
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始建於1929年,是江蘇省首批省級實驗小學。舊址在竹山路萬達廣場對面步行街旁。
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創建於1929年,是江蘇省首批省級實驗小學。始為初級小學,只有十幾個學生,1名教師。1933年,江寧縣為自治實驗縣,該初級小學定名為江寧自治實驗縣土山鎮實驗小學。次年,該校有6個教學班(包括駱村一個分部),200多名學生,十幾名教師。開設1個小單班(從一至四年級各抽10名學生組成),進行四複式教學實驗,供各小學參觀仿效。“九·一八”事變后,該校大唱抗日歌曲,在校園中心設置“國恥地圖”(用磚嵌地面為國界、省界,用木牌標示列強侵佔中國的地域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上方斜坡上鑲嵌出“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有時邀請東北流亡青年來校作報告,控訴日軍的暴行。
抗日戰爭時期,實驗小學慘遭日本侵略軍破壞。汪偽時期改名為“模範小學”,進行奴化教育,雖開設有5個班級,但只有百名學生,七八個教員。抗日戰爭勝利后,該校又改名為東山鎮中心國民小學,直至解放前夕只有4個班級、195名學生和6名教師,而且校舍年久失修,課桌凳殘缺不全。
從解放到1956年秋,該校已有14個班級(其中6個低年級是二部制),709名學生,22名教師,學齡兒童入學率達85%以上。1957年初,東山鎮中心小學改名為江寧縣實驗小學,組建了1個單班(一至四年級)控索農村複式教學的路子。1959年下半年,增設生產勞動課,並發動各學科教師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有的教具圖形為省編自然教科書選作插圖。1960年上半年至1963年上半年,省委批准實驗小學為小學五年一貫制試點校,適當縮短年限,適當提高程度,適當控制學時,適當增加勞動。
“文化大革命”開始,江寧縣實驗小學被斥為“黑樣板”,並改名為東山鎮小學,教學工作受到嚴重影響。1978年,該校被確定為縣屬重點小學,次年5月又恢復校名為江寧縣實驗小學。1980年8月被確定為全省95所實驗小學之一。
由於江寧縣撤縣建區,2001年9月學校更名為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
江寧實驗小學
學校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的“三校聯動”號召,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學校分兩次搬遷至新校址,併合並了原東山鎮第三小學。目前學校佔地面積92畝,校園北依東山、草坪綠籬、環境優美。有市、區學科帶頭人、教學標兵49名,本科學歷教師50人,受區以上表彰達107人次。
學校堅持以創建“實驗型、示範型、高質量、有特色”的省內一流名校為辦學目標,以“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為工作指南,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擁有整套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裝備,每個教室、辦公室及專用教室均可通入寬頻接入Internet網。
學校堅持以創建“實驗型、示範型、高質量、有特色”的省內一流名校為辦學目標,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進程。
學校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實驗,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江蘇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現正承擔著5個省市級十五規劃課題的研究。學校的少兒銀行、少年警校、冬令營、體育節、藝術節等一系列富有特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得到了自主和諧的發展。
近幾年來,學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達580多項,現為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美術教育科研基地、南京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學校以出色的黨建工作贏得市教育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創新獎、先進基層黨支部的光榮稱號,其中黨建工作創新事迹在市教育局黨建工作會議上交流。學校少先隊先後被授予“全國紅旗大隊”“省功勛大隊”稱號。
2020年7月8日,入選2019年江蘇省智慧校園示範校。
現在,在校長李洪祥同志的帶領下,全校教職員工深入開掘江寧實小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蘊和優良傳統,發揚“領導嘔心瀝血艱苦奮鬥;教師心無旁騖一心上進;學校響鼓重擂名聲在外”的作風和特點,重塑學校精神和價值觀,使敬業愛生、積極進取、勤勉負責成為學校的主流文化,以“時不我待、捨我其誰”的志向和決心爭做一流名師,打造實小品牌,全面發展學生,全面推進學校新一輪發展的進程,落實素質教育,力爭使學校早日成為市內領先、全省一流的新實小。